![](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1/nVFe5ZpGhFoEzjVzu3zWcY.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1/Cn7kftYTQgTKocaV3qPg8i.webp)
一、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存在重基础建设、轻生产发展的共性问题,新农村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地处井冈山革命老区,属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吉安市为例,近年来,吉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和卫生洁化等方面。但存在重基础建设、轻生产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新农村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为: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基础农业和农村建设投入长期不足。农村的道路交通、文化通讯、水利电力、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提供的有限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道路、饮用水、厕所、旧房、人畜分离、绿化、洁化、亮化等项目改造资金的需求,更谈不上有多余的资金用来发展农村经济了。这就给本来就不富裕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村的村民增加了负担,村民参与热情不高。
(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管理,挂点帮扶单位帮扶力度不够。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检查评估多停留于道路硬化、自来水安装、厕所和旧房改造、卫生洁化等方面内容。对村级经济的发展因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基本没有列入实际的考核内容。挂点帮扶单位也大都处于应付状态,条件较好的单位年头年尾去挂点村看一看,给几万块钱并看望一下贫困户,如此而已。拿不出资金支持的挂点单位则采取回避或敷衍态度,更谈不上指导和帮扶发展村级经济了。
(三)农村驻留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能够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带领发展农村经济的人才非常缺乏。大多数村民思想保守落后,习惯于现在的单家独户经营方式和就业状态,对土地流转后成为新时代的“无地雇农”认识不足、充满忧虑,极大地阻碍了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制约了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商品化发展,制约了农村土地资源潜能的进一步发挥,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农村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