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1/S8tj8xmMGtLNjZCZDAF8t3.webp)
利用信息手段为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已是矿业信息化的趋势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非煤矿山企业2005年安全事故的现状,并指出信息化应用于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以第七十一处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为例介绍了安全管理信息化,且提出加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矿山企业信息化
所谓矿山信息化,是指矿山企业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去整合矿山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管理资源。矿山信息流动模式是一种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空间流动模式,主要包括矿山生产与设计信息化、矿山设备调度与运行智能化、矿山网络信息化三部分内容。我国矿山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六个阶段:1980年以前,单个科学计算;1980—1985年,数据库应用;1985—1990 年,网络系统,MIS 系统;1990—1995年,CAD及优化模型,CIMS 生产控制系统和计算机集成系统;1995—2000年,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Internet;2000至今,电子商务/Internet(许礼刚、陈艺,2006)。
二、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05年我国非煤矿山伤亡事故来看,共发生事故1 928 起,死亡人数为2 342人,与去年同期对比,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14.2% 和13.2%( http://www.chinasafety.gov.cn/files/2006-01/25/F_fb0796
a35fa8492aafc7e12f4a380a4e_2006- 01- 25qn.htm);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1起,死亡人数为37人,与2004年同期对比,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75%和65.1%。矿山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高发生率的形势,反映出我国矿山安全生产令人担忧的现状和特点,也暴露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大多数矿山(尤其是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引发重大事故,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而且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围岩温度提高,通风排水难度增大,使得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更是面临巨大考验。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力量不足,手段落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监控体系,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个体或集体中小矿山数量众多的格局,使安全生产的监管对象多元化,监管的难度极大。
3.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安全生产管理科技相对滞后,不能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4.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
三、信息化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意义
分析我国矿山事故发生的原因,绝大多数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的占52%。当然,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失误和物件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空间上的交叉,也就是信息管理的不科学。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山企业为获取各种有效的信息,并进行识别、转换、存储和再生,矿山企业应该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安全生产方针,以“以人为本”为安全管理理念,可分别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技术咨询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事故救援指挥系统、安全教育培训系统(邢福胜,2003),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矿山企业资源,加强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的投入和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落实力度,信息技术在矿山安全生产装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最终形成了安全信息、安全技术、监控预警、救援指挥等功能齐全的安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日益完善的功能将在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信息化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以我处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为例,介绍一下信息化在矿山管理中的应用。
1.安全信息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用于收集和存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措施、技术规范和企业安全文件、措施等,便于日常管理中的资料查询和知识交流。
2.危险源识别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用于项目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管理。根据施工进度、工序的变化,不断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并通过软件利用LEC法进行评价,评价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及时对重大危险源编制管理方案,使重大危险源得到控制,利于安全生产。
3.安全检查与整改模块
本模块主要用于编制各级组织对项目的安全检查计划,对安全检查项进行信息记录,并把安全检查中产生的不符合项在软件中通过工作流程发送至相关负责人员,实时将整改情况在系统中进行报备,完成整个动态管理的闭环流程,最后形成项目安全检查分析表。
4.安全培训教育模块
本模块主要针对项目工人入场培训和日常培训,所培训人员与人力资源模块相关联,实现业务之间的互通。记录培训人员信息、培训时间、地点、授课教师、培训内容及培训考核情况。
5.安全事故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用于事故汇报和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及事故处理结果的记录登记,改变了传统的事故汇报方式,更及时、迅速,便于及时救援和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因分析。综合统计安全事故案例,有利于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
6.安全评价考核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根据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生产中对个人、班组奖惩的记录、验证考核,并通过对项目、集团对处的考核评分进行安全考核,实现安全评价考核的系统性、及时性、准确性。
7.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
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项目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地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五、进一步加强我处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建立矿山安全技术咨询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交互性的网络应用系统,主要包含研究开发子系统、技术推广子系统、远程咨询子系统、安全评价子系统、图书文献子系统。这是一个Web数据库形式的应用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科研立项、联合开发、成果共享等工作将得到强劲支持,实现点对点双向多媒体信息交换和单向的多媒体信息广播以及专家和用户之间的实时交流,并可提供矿山安全评价相关信息交流查询和专业图书文献资料检索等服务功能(范雪强,2004)。
2.建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该系统建设的主要基础性工作是在矿山企业接入网端,重点建设矿山井上、井下通信系统和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瓦斯监测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重大设备(如风机、排水系统)监测系统。矿山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通讯部门合作,利用公网资源建设本企业接入网,并实现与上级网络的连接(许礼刚,《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2007)。
3.以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为重点,实现管理信息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基于ERP思想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改造和重塑。将企业生产计划、过程控制、生产调度、财务管理、安全监察、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综合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集成化,供随时查询和读取,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李爱平、严瑞銮、赵志刚,《以信息化促进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2009)。
4.加强矿山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科技创新是以人为本的创新。要采取有力措施在稳定原有技术队伍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在职、转岗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培养各种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发挥其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加强与科研、设计单位和院校的合作,逐步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的信息技术研发中心,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通过相互兼职和培训形式,加强不同单位科技人员的交流。
5.打造新型安全管理队伍
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想取得预期效果,打造一支新型安全管理队伍至关重要。要加强对专职安全员、各部门兼职安全员和班组安全联络员的培训,引导他们学习安全管理信息化知识,切实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实际操作水平。
六、结语
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许多困难。但利用数据仓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保障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使监测和监控向数字化和图形化转变,提供更为方便直观的统计图和分析结果,实现集中管理、统计、分析以及远程的移动监测,以便作出快速、有效的各种决策,已经是矿山企业信息化的大势所趋。
(中煤第七十一工程处安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