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2011-12-29 00:00:00吴宪军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4期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落实,课堂教学逐渐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那么地理教学中应如何调控和组织好课堂教学,全面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导”与“引”的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地理认知方法和地理思维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1.图文结合,层层启发引导(诱导)。地理学科是一门空间概念较强的学科,有很多知识都反映在各种地理图表上。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地图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各种地理图表,从对地理图表的分析中找出各种现象的成因及分布规律,使地理图表成为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工具。如,在学习“季风的形成”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然后要求学生把它与一月份、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进行观察对比,从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南半球的气压带呈带状分布,与模式图大致吻合,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为什么呢?学生在头脑中就产生一个疑问。此时,抓住时机强调指出:模式图是在地表性质均一下假设的一种理想状况,实际上地表性质并非均一,而是海陆相间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尤为突出,进而引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概念,这是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从分布图上观察海陆气压中心的空间分布状况,然后要求学生回答:“冬季亚洲东部盛行什么风?夏季又吹什么风?为什么?”“冬、夏季风的特点和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特别强大?”学生均能利用图上的数据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正确分析。
  2.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兴趣。枯燥乏味的东西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改善授课效果,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补充一些趣味性的地理知识以及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例,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如,学习“大陆漂移说”时,可以给学生举这样一个例子:“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这个例子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从对问题的探索中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在学习“洋流”时,教师可以以“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都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航”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从而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二、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1.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启发学生从对旧知的归纳、总结、分析中获得新知。如,在学习“热带气候的特征”时,可引导学生回顾傣族人在传统节日泼水节相互泼水祝福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傣族主要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再让学生分析这里的气温、降水状况,从而归纳出热带气候的主要特征。因此,复习旧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人类自身的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最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教学中,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掌握把地理知识直接运用到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去的本领。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演讲、表演节目、做调查报告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不但很好地理解了教材上的知识,而且他们的演讲能力、动手能力、表现能力、调查能力得到了体现和发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时就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形成独立探求知识的愿望、本领。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往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
  三、充分利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渡艺术
  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和善于运用过渡的艺术。它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过渡得好,能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脉络贯通,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过渡艺术的主要特征是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将上一环节看成是下一环节的启发性开端,而把下一环节作为上一环节的逻辑延伸。因此,过渡艺术应具有“三性”:逻辑性、巧妙性、简明性。也就是说要做到:过渡自然,顺理成章,简明扼要,画龙点睛。
  四、巧妙运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幽默
  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力量,一种深沉的善意。课堂中多几分幽默,学生就会多几分热情;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活动就会更加和谐地展开。
  1.利用多种方法,创设幽默。利用谐音汉字将课本中的地名、物产、数据等枯燥乏味的内容编成一些顺口溜或有趣的语言,让学生好学好记。如在进行中国政区教学时,将省级行政区人民政府驻地城市名称编成谜语记忆:“银河渡口”——天津,“圆规画鸡蛋”——太原(圆),“夸大的嘴”——海口,“带枪的男人”——武汉。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启发智力之功效。
  2.妙解成语,融入幽默。在繁多的成语典故和谚语中,有很多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如“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泾渭分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课堂中注意结合有关知识的讲授,运用成语巧妙地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地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去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真正使地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