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1-12-29 00:00:00肖长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4期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探究问题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教育方法。不论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成为一种必然。
  一、初中地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大量的、陈旧的、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地理是“身边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时,可将学生分成“人种组”、“语言组”、“宗教组”,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分别研究影响人种形成的因素,人种的分布,世界语言的分布,宗教的产生、习俗、分布等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通过上网、查阅课内外资料、访问、调查等手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在班内交流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交流展示的过程不但实现了各小组间知识的互补,而且还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和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向学生说明探究的目的,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步骤,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最后,让学生根据探究的问题,把在初步探究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另外,教师可让学生把探究出的结论等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所获知识。
  2.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融入经验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
  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在这一环节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环境、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可让农村的学生研究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情况、山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可让郊区的同学研究郊区的农业区位特点、河流污染状况等课题;可让城区的同学研究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垃圾分类以及城市水污染等课题。
  2.帮助学生选择、制定最佳的研究方法。当课题确定后,教师可以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根据课题确定最佳方案时,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是引路人,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要帮助学生去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正确引导、适当点拨,学生就会努力探索。
  3.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取舍、分析资料,组织有用的第一手资料;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要有一定的论证分析,主题要鲜明,论据应有理,资料应客观,行文应简明扼要和条理化;正确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最终以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结题。地理论文的写作应切合地理知识的特点,在学生写作论文之前,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科研论文,使学生对论文的写作程序有所了解,之后再联系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概括论点,整理成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写作角色,做到胸有成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