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2011-12-29 00:00:00邓宏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4期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中的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因而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怎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时,谈到领土争端、世锦赛等时事问题时滔滔不绝,可是一旦上思想品德课却又无精打采、呵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思想品德课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了时事新闻中生动的事例能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时事新闻丰富生动并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时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思想品德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
  为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常常创设一定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我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外国人”、“未满18岁的中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并让其他同学判断在这些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资格。参与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学生也感到形式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随后,我又因势利导地开展了“选举班长”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我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以例说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相应事例,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知行统一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另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并进而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议一议”等栏目,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报告,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的革新,开阔了教学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涵,拓宽了教学的途径。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能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以更快地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如我在讲授“维护国家统一”时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言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具说服力的直观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满足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总之,我们要加强思想品德工作的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工作路子,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成为时代的栋梁。[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