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生;艾滋病;信念系统
案例呈现
高考结束十多天的一个晚上,我突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听起来电话那一端家长非常着急:“徐老师,你无论如何都要救救我的孩子!孩子说他已经得艾滋病了,现在一天到晚窝在家里,饭不吃,觉不睡,口口声声说不活了,要自杀……”
小李,男,19岁,某校高中毕业生,个子高高的、瘦瘦的,垂头丧气,歪斜着身子瘫坐在椅子上,一副风一吹就要倒的样子。
小李用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讲述了他得“艾滋病”的经过:那是高考结束的第六天,小李在两位同学的邀请下去了一个网吧打游戏。打到半夜,三人结束了游戏。他们刚走出网吧就看见街对面一家洗脚店的霓虹灯高高亮着,其中一名同学提议去洗脚。小李本不想去,但经不起两位同学的力劝走进了洗脚店。一进洗脚店,三个二三十岁的女人就走上前来为他们服务。期间,三个女人不断地说着“荤话”。
小李是第一次去洗脚店,没见过这样的“世面”,感到很尴尬,身上不断起鸡皮疙瘩。回家的那天夜里,小李睡觉很不踏实,梦中老见到一个奇形怪状的女人。第二天,小李偶然发现右脚的脚背好像有一个伤口,看上去流过血。小李突然紧张起来,肯定自己的脚被那个洗脚的女人弄伤了。就在那时候,小李发现左手掌处和右腿上有一粒粒的疱疹状的东西,他一下子吓坏了,难道我得了艾滋病?小李赶紧打开电脑,一上网就看到一幅艾滋病人带状疱疹图!这下子,小李感到天昏地暗——完蛋了,我得艾滋病了!接下去几天,他全身发热、咽喉肿痛、上吐下泻。父母被吓坏了,赶紧送他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做了全套的血检。医生诊断是重感冒,与艾滋病无关!但小李坚信,“我就是得了艾滋病!”
辅导过程
面对这样一个“艾滋病患者”,心理咨询师除了共情,充分理解他以获取信任之外,还运用澄清技术对其进行观念的辅导与矫正。
咨询师:你觉得艾滋病的感染有哪些途径?
来访者:我查过,有三种。
咨询师:哪三种?
来访者:母婴传播、性接触和血液感染。
咨询师:你说得很对。咱们可以讨论一下。
来访者:母婴传播是根本不可能的。(浅笑了一下,脸上第一次有了表情)
咨询师:那是性接触?
来访者:老师,怎么可能?你把我看成了什么人?
咨询师:这也是一种感染途径啊!而且是主要途径。
来访者:83e95ee8b0f98c9fc859e09ee7755bb574891a21111b20641d3dd0cfa2d9d596老师,我向你保证,我绝对没做过那件事!我绝对不是那种人!(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咨询师:好,我相信你!(朝他笑了一下)那么是怎样感染的?
来访者:血液感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共用注射器,通过注射器感染。
咨询师:你共用注射器了吗?
来访者:老师,你说笑了,没有这样的事。(又笑了一下)
咨询师:另一种方式是什么?
来访者:伤口感染。首先,传播者是艾滋病患者;其次,传播者刚好有伤口,并且出血。
咨询师:嗯。
来访者:还有,被感染者必须也有伤口;传播者的血刚好接触到被感染者的伤口。
咨询师:不错,了解得挺清楚的。
来访者:当然!我查了许多资料。(有点自得)
咨询师:那么你确定给你洗脚的那个女人是艾滋病患者吗?
来访者:我不知道。(声音很小)
咨询师:假设那个女人就是艾滋病患者,她怎样做才会把病传给你?
来访者:她的手上一定要有伤口。
咨询师:你看见她的手在流血吗?
来访者:没有。她的手看起来挺白的,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咨询师:她给你洗脚期间,别的人说过她手上有血的事情吗?
来访者:没有。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
咨询师:她有没有发出过疼痛的声音?
来访者:没有,她一直有说有笑的。
咨询师:你见过她手上缠着绷带或者是创可贴吗?
来访者:没有,我记得清清楚楚。
咨询师:那她用嘴在你的脚背上咬了一口,是吗?那也是传播艾滋病的一种方式。
来访者:老师,你又说笑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咨询师:那我就搞不明白了,你是怎么得的艾滋病?
来访者:老师,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吧?(想了好一会儿)
咨询师:你自己想出来的?
来访者:我觉得那种地方很脏。
咨询师:你是说,那地方很不卫生,是吗?
来访者:那也不是。我们是用木盆洗的。脚不是直接放木盆里洗,洗脚水是装在塑料袋里再放在木盘里的。塑料袋应该是干净的,也应该是一次性的。
咨询师:那么,你说“那种地方很脏”是什么意思?
来访者:老师,说实话,我是觉得那种地方的女人很脏。(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咨询师:你意思是说,那种地方的女人品行不好,是吗?
来访者:是。我妈常教育我,叫我千万不要去那种地方,千万不要和那种女人打交道。
咨询师:你妈是怕你被品行不好的女人引诱、学坏,是吗?
来访者:我想是这样。
咨询师:你现在还认为你得了艾滋病吗?
来访者:我想我没得艾滋病。看起来,我是担心自己被坏女人引诱、学坏,做出对不起爸爸和妈妈的事情。(来访者抬起头,眼睛中有东西在发亮)
咨询师:很好!你真的想明白了吗?
来访者:想明白了!老师,谢谢你!(中气十足地说)
咨询师的分析
一个人面对世界种种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依据的是他的信念系统。信念是“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是我们所认为世界维持下去的法则,是解释这个世界种种关系的逻辑,是支持行动变化或没有行动变化的理由。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等于真理——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信念的形成有四个途径:一是本人的亲身体验;二是观察他人的经验;三是接受信任人的灌输;四是自我思考作出总结。
小李出身于一个教师家庭,其父母都是农村小学教师。父母经常教育他为人要正派,要洁身自好,不能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更不能涉足色情场所。小李一直认为,发廊、洗脚店都是藏污纳垢的场所,洗发妹、按摩女都是肮脏的坏女人。那天去洗脚,小李一方面非常害怕,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意志那么薄弱经不住同学的劝诱,觉得自己已经堕落、变坏了;另一方面,洗脚女的“荤话”勾起了他的性冲动,整个洗脚过程中他似乎处于一种晕乎乎的“性行为”状态。莫名的“伤口”和“疱疹”状疙瘩以及“艾滋病人带状疱疹图”一下子证明了洗脚女的“肮脏”,使他一下子得出“我得了艾滋病”的结论。小李为此感到惶恐、懊悔、绝望!
干预措施
针对小李的“疑似艾滋病”,心理咨询师帮助他重建信念系统,并且针对他的人格缺陷开了一些“药方”。
1.重建信念系统
信念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信念(beliefs)、价值(values)和规条(rules)。
并非任何信念在所有的情况下都绝对有效。大部分信念都能帮助我们成长和处理生活中出现的情况,但也有少部分信念是因为我们接收时没有好好地理解和消化,或者欠缺全面的定位(与其他信念契合)。因此在某些情况出现时,会有冲突。我们称这些信念为“局限性信念”(limiting beliefs)。例如,从父母的话“读好书”和“做完功课才可以玩”,很多人发展出“认真与开心、成功与快乐是对立的”这个信念。这使得一个人每每做事情都处于严肃、紧张的状态,这样,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其实,信念是可以修正、兼容的,甚至是可以暂时挪开的。
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给一个人的好处。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所以,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情的理由。我们对一件事的价值观,在意识和潜意识里常常有不同的价值排序。例如,一个学生老是说学习是为了成绩。但是,当获得优秀成绩时,他还是觉得不开心。经过一些引导,他明白,其实他的内心(潜意识)很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由此可知,他意识里认为学习的最高价值是成绩,而他的潜意识则把父母的肯定放在更高的位置。
价值不是永恒不变的。更确切地说,价值观是随着环境、思想和情绪而不断地改变的。
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规条是为了取得价值、实现信念,当规条无效时,我们应当坚持信念与价值,改变规条。例如,很多母亲都因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而感到苦恼,她们没有注意到在最初几次给孩子指令但孩子没有听从的时候,便应该改变做法,而不是坚持使用同样的方式。
鉴于此,心理咨询师帮助小李建立起这样的一个信念系统:足浴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休闲方式,并非所有的足浴店都是色情场所,并非所有的洗脚女都是坏女人(信念);去足浴店洗脚不是人品变坏了,而是对社会休闲方式的好奇与尝试,因洗脚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几乎为零(价值);饭不吃,觉不睡,自暴自弃,不想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不能不相信科学而把自己想象成病人(规条)。
2.开出有效的“药方”
小李有较高的抑郁倾向,为人小心谨慎、表情腼腆、笑不露齿、多愁善感,总担心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及其亲人身上,面临重大事情时常感到极度恐惧。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及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轮子的转动一样。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如此。习惯的力量不经意间会影响人的一生。习惯是可以修正的,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一个行为大约可通过66天的不断强化发展成为一种习惯。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简·沃德尔说:“我们发现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经过66天坚持之后就会养成一种习惯。”为此,心理咨询师要求小李做如下“开心习惯”训练:
(1)早晚各大笑3分钟。早上起床后面对镜子出声大笑3分钟,同时自我暗示:“我感到很高兴,看,我笑得多么开心!”晚上上床前也对镜子大笑3分钟,“啊,我已经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2)看幽默喜剧片,学讲笑话。从幽默喜剧片中寻找快乐,咧嘴大笑,让自己的“笑神经”丰富起来。对家人每天讲一个笑话,互相感染,分享快乐。
(3)培养一种运动爱好。在运动中强身健体,交朋结友,获取自信,克服自卑。
(4)用“仪式”化解不良情绪。把不良的想法统统写到纸上,在与潜意识的对话——“让一切不愉快见鬼去吧!我是一个快乐男生!”——中把这张纸付之一炬。
经过4次咨询辅导,小李的心理状况大为改观。9月初,小李满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踏上了求学之路。(稿件编号:110128019)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永康,321300)
编辑/于 洪 终校/吴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