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询问僵局的对策

2011-12-29 00:00:00秋杰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11年5期


  一、基本案情
  
  朱某某,北京某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员。2010年间,朱某利用其为出口企业产品进行检验检疫的职务便利,多次以拖延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相威胁,要求多家出口企业使用其介绍的出口代理公司,并从中索取贿赂3万余元。
  我院反贪局以朱某某涉嫌受贿罪对其立案侦查。朱某某到案后自始至终完全否认自己的罪行,气焰嚣张,态度极其恶劣,根本不把侦查人员放在眼里,对侦查人员的讯问避重就轻,涉及案情方面的问题一律不予回答,并标榜自己一心为民:“连企业的一杯白开水都没有喝过”。对朱某某的讯问陷入了僵局,那么,破解讯问僵局的出路何在?这些问题成为摆在反贪干警面前的一道课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把握讯问的技巧,以推动反贪侦查的顺利进行。
  
  二、讯问僵局出现的原因
  
  (一)侦查人员方面
  1.讯问前的准备工作不足。“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讯问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讯问有的放矢。可是,在现实讯问中,有部分侦查人员对讯问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好,有的侦查员在讯问前没有仔细研究案件材料,不掌握案情,使犯罪嫌疑人产生侥幸心理,拒不供述,讯问陷入僵局;不能研究证据的充分程度,对证据的确凿程度、证据的使用时机、使用方法等把握不准;不能充分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嫌疑人的性格、薄弱环节等,讯问提纲缺乏针对性。此外,有的侦查部门不按照“兵对兵,将对将”的原则,选派最适合的侦查人员;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讯问计划和方案、讯问僵局出现的对策等,便仓促开始讯问。如朱某某受贿案中,侦查人员在讯问前没有制定详细和周密的讯问计划和提纲,当朱某某坚决否认受贿时,侦查人员变得急躁、不知所措,使讯问陷入僵局。
  2.侦查人员的素质和应变能力不强。由于讯问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前途和命运,他们会绞尽脑汁和侦查人员对抗,于是就形成各种各样的拒供心理和反侦查伎俩,这就要求侦查人员要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可是,在现实讯问中,有的侦查人员威慑力不强,说话底气不足,犯罪嫌疑人认为侦查人员能力不过如此,从而无法击破其心理防线:有的侦查人员耐心不足,不停地中断讯问,让犯罪嫌疑人利用这段时间反思侦查人员手巾的证据情况从而决定自己的防御策略,使讯问陷入僵局。
  3.策略方法运用不当。在讯问中,有些侦查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急于求成,把握不好分寸,讯问的策略方法运用不当,导致讯问的失误。有的侦查人员讯问经验不足,使用证据的时机不合适或不讲究使用证据的具体方法,不仅降低了使用证据的效果,而且还暴露了底细,使犯罪嫌疑人知悉侦查人员的大致侦查方向和思路,布置自己的回答套路,逃避讯问。有的侦查人员的说服教育的方法缺乏针对性,没有感染力,不能解决犯罪嫌疑人为防守所带来的各种思想问题,使讯问出现被动的局面。如朱某某受贿案中,侦查人员尝试运用说服教育的讯问方法让其如实交代罪行,可是说服教育的内容空白简单,不具有内心震撼力,无法促使朱某某转变认识、交待问题。
  
  (二)犯罪嫌疑人方面
  1.畏罪心理。畏罪心理对犯罪嫌疑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压力的表现,对讯问工作有可利用的一面,但是如果畏罪心理过强可能会使犯罪嫌疑人产生绝望的心理,犯罪嫌疑人一旦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他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暴露或者将要被揭露,等待自己的将是法律的惩罚,而自己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家人还会受到牵扯,因此其极力想逃避法律的惩罚或希望得到从轻处罚,因而拒绝与侦查人员合作,致使讯问陷入僵局。
  2.侥幸心理。有些犯罪嫌疑人认为他们作案前已经进行了一番周密策划,手段隐蔽、毁灭证据,不留痕迹,到作案后自认为天衣无缝、无人知晓,因此对讯问内容一味盲目地抗拒,利用各种伎俩和侦查人员进行意志上的较量,能瞒则瞒,能推则推;或寻机设置影响讯问的障碍来扰乱侦查人员的思路;或借故挑起争端,激怒侦查人员,企图达到中断讯问的目的。如朱某某多次向侦查人员叫嚣,有本事你们就找证据来,没有证据不要和我谈什么问题。还有一部分犯罪嫌疑人自恃自己有一定的“保护伞”,觉得这些“保护伞”会保护他们,于是他们更显嚣张,顽固对抗讯问。
  3.戒备心理。戒备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和对讯问活动抱有戒心持怀疑态度的一种防御反应。如果戒备心理过强,会使犯罪嫌疑人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侦查人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都容易使犯罪嫌疑人抱有戒心,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心理,有时会产生过激的行为或言语,而有时对询问并不立即作出反应,以此来试探侦查人员掌握证据的情况。
  4.不信任或对抗心理。有的犯罪嫌疑人怀疑检察机关不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供述,不能作出公正的判断,因而产生不信任心理,对办案人员的提问不予回答。有的犯罪嫌疑人认为单位控告和公民个人的举报是利用检察机关“整人”,是在帮助对立面,将个人恩怨与检察机关打击贪污贿赂的职责混为一谈,因而产生对抗心理,本能的对检察机关和办案人员产生抵触、对立的情绪。
  
  三、破解讯问僵局的对策
  
  要破解讯问僵局,推动讯问的顺利进行,侦查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研究案情,分析原因
  在讯问僵局出现后,侦查人员不能自暴自弃,而应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案情,分析目前的证据程度与僵局形成的原因,是讯问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还是讯问策略使用不当,或证据出示的时机不合适;是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素质过硬,还是其背后有“保护伞”,或已结成攻守同盟;是侦查人员的能力欠佳,还是素质不强,或轻视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通过重新研究案情,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案件本身,知悉案件的基本情况,把握案件的侦查方向;通过分析僵局的形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对策,进行下一场讯问活动,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取得其有效供述,推动整个侦查的顺利进行。
  
  (二)外围调取证据,扩大线索
  不管是立案的速度过快,对案件掌握的证据不足,还是讯问中证据出示的时机不对,要想拿下犯罪嫌疑人的口供,都需要继续从外围调取证据,增强案件的证据力度。如,讯问受贿犯罪嫌疑人李某,侦查人员过早地出示其受贿车的证据,李某就只对自己的受贿一辆年的情况予以承认,对其他犯罪行为坚决否认。讯问陷入僵局。这时侦查人员应该找到其他的潜在行贿人,通过耐心说服或政策教育,使其承认行贿并交出行贿证据:或彻底查清李某的近几年的所有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务情况。在出示这些后来的证据时,一定要讲究时机和方式,如被讯问对象思想动摇,犹豫不决时;口供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时;思想弱点被击中或暴露时,顽固抵赖,气焰嚣张时,来不及防备时;开始作假供、乱供、翻供时;案情有所突破,但讯问对象妄图就此止步时,这些都是使用证据的有利时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使其面对铁的证据只得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
  
  (三)思想教育,政策攻心
  每个人都具有感情和感情依托,犯罪嫌疑人也不例外。在讯问僵局出现时,侦查人员就应该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分析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的根源,针对性地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如,行贿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已与受贿人结成攻守同盟,受贿人不会出卖自己,只要自己不承认行贿行为,侦查人员就奈何不了他,因而拒供,侦查人员面对这种状况,理直气壮的告诉行贿人“世界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受贿人根本靠不住,说受贿是完全被动的,是行贿人的一厢情愿等”,使行贿人产生被受贿人欺骗了的感觉,基于气愤,主动交代行受贿行为。当然,不同类型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其年龄、性别、犯罪经历、社会背景等方而的差异,表现出的各种拒供心理的强烈程度又有所区别,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开展教育感化工作。
  其次,再通过讲政策、讲法律、讲宽严案例、讲出路,使用法律进行教育为主,指明认罪和抗拒会有不同的结果,要向他们挑明,想摆脱目前的窘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如实交代问题,编造谎言、顽固抵赖绝对不会得逞,只能得到相反的后果,唤起犯罪嫌疑人的悔罪心理明白并面对己被揭露的犯罪事实,放弃幻想,放下包袱,如实交代犯罪事实,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以突破讯问僵局。
  
  (四)运用逻辑思维,找准突破口
  在讯问中,侦查人员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不给犯罪嫌疑人任何可以利用的漏洞,否则,容易出脱不利的局面,甚至形成僵局。一旦出现讯问僵局,侦查人员就需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或论证方法,推翻犯罪嫌疑人应付讯问的不实供述和辩解,分析本案的关键所在,找准讯问的突破口,如犯罪嫌疑人家庭情感浓重,与父母感情深厚,我们可以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请求他们配合我们的侦查活动,给犯罪嫌疑人写信或通电话,帮助我们做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工作,让其向政府如实交代问题:犯罪嫌疑人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和耀眼的光环,侦查人员可以从荣誉人手,大谈其光荣的历史,激起其尊严,让其认识到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在给荣誉“抹黑”,交代犯罪行为是在解放自己。案件的类型不同,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也各有不同,讯问僵局的突破口理应不同,应做到具体案件、具体情形具体分析。
  
  (五)声东击西,迂回渐进
  讯问中,经常会遇到拒不交代、一问三不答的犯罪嫌疑人,使讯问陷入僵局。这时最好调转方向,不要正面进攻,而采取声东击西、迂回渐进的讯问战术。一般此时可提问一些与案件无关的问题,如年龄、经历、嗜好等,谈天说地,隐蔽侦查人员的真实意图,从侧面提出问题,扫清外围,切断退路,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可进行深层次谈话:反之,则要问些简单的或生活方面的所示;对地位高、权势重的人,要多谈些他们光辉的过去,谈他的亲属、朋友等与其感情深厚的人来触动其内心深处的感情,然后对其贴心关怀,使其意识到荣誉、亲属、朋友等人的重要性,如实交代犯罪问题。对不同性格的人,要从不同的侧面谈,对直言快语、脾气大、火气旺的人,应多从启发、自责的侧面谈,让对方感到对方都认错了,自己也不是没有不是之处;对言词稳重的人,谈话用语要慎重,要把握住有力的事实和实在的道理,不让其纠缠。总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和迂回渐进的讯问方法,促使犯罪嫌疑人供述,打破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