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师徒结对的方法,促进生生间的和谐互助,共同成长。它以自主学习、整合开发资源为前提,以探究生成、互助学习为条件,以启发智慧、分享成果为结果,落实“均衡发展、轻负高质”的思想,塑造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而信息技术是课堂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引擎,其广泛应用,推动了“活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 运用信息技术培训教师
1.学习教学改革经验
山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是“活力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但我校若派人前往二十八中学习,必定受到时间、经费等限制,所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看视频、文字资料等进行学习,使教师对该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该模式以“师徒和谐互助学习”贯穿始终,共有5个环节,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掌握了课堂的操作细节、激趣方法,认识到了师徒结对的重要性。
2.开展“安中大讲堂”
从2010年9月起,学校设立了“安中大讲堂”,在每周一教师会议前进行讲座,主题有:“‘效’是‘问’出来的”、“巧妙利用‘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其中有优秀教师总结的教育教学心得;有学习归来的教师介绍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以及学习心得;有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迷茫与困惑,提出问题,启发思想,共同解决。
● 运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
1.让学生感受“活力课堂”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即墨二十八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况,他们看到的不再是教师的口若悬河唱独角戏的满堂灌现象;教师只是引导者,用简明扼要的话语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同龄人的学习热情,克服畏难感,达到乐学好学的高效境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二十八中学生的文明礼貌,积极向上,热爱生活。
2.让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整合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热情,使之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地学习,广泛地阅读,深入地探究,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整合探究中,学生确定了各种研究专题,整理深化成研究性学习成果,并参加各级评比。评比后当作研究的范例应用于继续探究中,使“活力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在课内外得到持续的发展。
● 运用信息技术深入教学改革
1.反馈预习成果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共同学习、师徒交流提供了平台,利用安洲中学校园论坛、班级QQ群、邮箱等,学生在家里就可共享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检查学生的导学案,对典型的错误和疑惑进行展示,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解决方案。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不仅提高了预习的效果,还使学生之间能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弥补不足,提高了预习的效率;同时在交流共享中可以生成问题,利用生成性问题,启发智慧,让课堂更精彩。
2.展示问题探究
“活力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引导的主要方式是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交流、互助、提高、总结、深化。在课堂中,用多媒体演示问题,可以节省书写时间,精心预设问题情境,并在展示问题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反复思考,举一反三,自己提问题,自己探究,这样的学习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