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中的信息化评价机制

2011-12-29 00:00:00屈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21期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教师学习的标准,激励教师进行有效校本教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是为开发新的教研活动评价机制提供了发展空间。
  那么,如何构建校本教研中的信息化评价机制呢?
  ● 建立教研组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要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这样才可能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果,也才可能高效地完成教研任务。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优势,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分年级开展网络互动活动,每次由不同教师准备上课内容,并上传至网络,供组内其他教师观看、点评。在点评过程中,要鼓励教师畅所欲言,尽最大可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有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要切实做好学习过程记录。
  ● 搭建信息环境下的学习平台
  教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同时教师之间也需要沟通交流。信息化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互动教研平台尤为重要。可以由骨干教师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带头,总结自身的教学特点,归纳教学方法,并将总结归纳后的资源放到学校的网络教研平台上,引导年轻教师不断前进,使教育教学资源基本达到共享。
  新课程改革至今,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课程内容设置部分,将原有教材设置变为必修+选修,知识由必修基础延展到选修强化,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例如,高中《化学》现为必修2册+选修5册,选修部分根据文理科学生不同分开选学,这样的课程设计,就要求教师对高中的化学知识在原有了解的基础上,还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汲取更多领域的知识。这样的大背景下,就要求各科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相互协作,可以通过交流共享平台自学,也可以多与本校化学教师相互讨论,补齐不足部分,这样在讲授过程中才可游刃有余。
  我们还组织优秀教师录制上课视频并将视频上传至平台,加以共享;完善各科多媒体教学课件库,以供教师下载使用;实验教学部分由教师演示实验,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录制成视频,上传共享;形成电子备课环节,最大范围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上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实用的教学资源加以改进,成为我们日常上课的有效工具。
  ● 利用信息环境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校本教研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当中去,所以,要把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每一次开展信息环境下校本教研活动,都要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要通过何种方法,要做哪些准备,要采取何种手段,要达到何种效果,都要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及时总结校本教研,将各位教师的研究成果或者是探究案例加以观摩和讨论,围绕课题开展课堂案例分析、问题阐述、问题成因分析、教学反思和改进、小组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
  ●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化校本教研
  教研的形式可以有应用信息技术短期培训、工作单位研讨、优秀课观摩和讨论等;途径可以有读书、听讲座报告、做笔记,开展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探究式实践活动等。
  有效的信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能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改造自我,突破自我,激发教师潜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