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信息技术从新奇到观望、从尝试到探索、从实用到创新,正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上前行。在学校多次进行的优质课比赛、评课中,教师逐步注重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教学效果更加优化。
●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以生动、灵活、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和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岳阳楼记》一课,我一开头就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中出示了文章中描绘的三幅图景,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岳阳楼,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乐于去学习呢?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多媒体课件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能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学生感知事物提供了更宽阔的思维领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见,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3.有利于强化思想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单靠语言表述,缺乏渲染,思想教育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的合理引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七律•长征》时,我播放表现红军长征的影视片段,这些真实、感人的画面有利于学生体会长征的艰难,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坚强意志在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过程中的重要性,从小自觉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
● 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传统媒体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情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粉笔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可以随写随看,任意增删。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时会有忽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课件中,如果借助粉笔和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
2.人机的交互不能代替师生的交流
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互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情感的互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以“机”取而代之。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对提升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切实有用的!今后,我们更会把这些先进、科学、实用的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中,来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的目的,从而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的探索中,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无疑给教育界带来了变革的春风。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更加系统化了我们在语文教育领域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源。信息技术手段对提高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的益处,也将是影响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