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多媒体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效果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激发了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人类的灾难》时,我播放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电影片段,同时让学生浏览有关战争给人民带来危害的图片。之后,我提出问题:你们看了有关战争的电影片段和图片有什么感想吗?这些情景的再现,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激起了学生思考解决战争问题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
例如,在讲《父母的疼爱》时,我播放了一段录像,内容是班上一位学生的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回忆。母亲慈爱的面庞、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看过录像后,学生又看到妈妈给自己的亲笔信,更是泣不成声。教师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视觉上感染学生,可谓事半功倍。
再如《鸦片的背后》一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但这些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教材中的照片、画面难以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备受凌辱的那种情感,所以此时播放圆明圆被焚烧、中国国宝被掳夺、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画面,可缩短时空距离,激起学生的愤慨,体验那时民众心中的悲愤之情。
●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在讲《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时,我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西部某石油公司的老总,准备把石油运到上海,并提问:“你会选哪条路线,何种交通工具?”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并上网设计路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又不断生成新的认识和体会。特别在“运输过程中还应注意些什么”这一环节中,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发现和小伙伴交流、碰撞,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研究,收获很大。
●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如《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教师按座位把全班分成四个竞赛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举行了看录像猜节名、看动作猜习俗的比赛,民族舞蹈动作模拟表演赛、民间传统节日知识抢答赛以及你问我答对抗赛。学生情绪高昂,他们一起学习,共同讨论,相互提醒,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不但强化了所学的知识、激活了课堂,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敢于拼搏、合作竞争、不甘落后的品质。为他们走向社会、乐于协作打下基础。
●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优良品格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认识、观察事物的良好条件,往往会使教学中的难点得到突破。例如,在教学《警惕网络陷阱》一课时,我针对当前学生迷恋电子游戏,沉迷不知归路;教师、家长循循善诱,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网络危害”的课件。看着大屏幕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学生目瞪口呆。
在教学《不说话的朋友》这一课时,我借助课件先呈现整洁、优美的环境,又与丢了盖的窨井、破碎的路灯、布满垃圾的草坪、断了胳膊的课桌椅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公用设施。接着,我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窑井的故事》,让被破坏的公共设施诉说它们心中的痛苦。让学生站在公用设施的角度体会遭到破坏的感受,从而产生一定的道德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