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学习并不仅限于学生时代,学习是一个终身任务。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将更多有用的信息资源引入课堂,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加大了课堂容量,这样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课堂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如下的学习模式。
● 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学习模式。个别化自主学习主要指由学生自主规划并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学习。个别化自主学习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充分挖掘学习者的潜能,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在促进学生形成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如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搜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积累素材;在上课之初让学生通览全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教材、已有的信息素材以及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自己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选择使用此学习模式,不能每节课都采用。
● 小组协作学习模式
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指学习者通过组成小组或团体的形式进行学习。上课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讨论问题,可以将学生根据座位就近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网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同伴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小组协作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小组学习中,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协作学习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学习者试图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相互协作中,小组成员相互支持,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最终答案。小组协作学习模式不限于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课后完成,以便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 小小教师学习模式
小小教师学习模式是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知识,或学生易懂易错的知识,让学得较好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给学得较差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小教师学习模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是一种重要的助学形式。学生讲解的内容可以是解惑答疑、归纳总结、拓展思路、作业错误或复习小结。小小教师学习模式应在学习学科知识中长期应用,在班级中形成习惯,每节课课前都可选一名学生做小教师,准备好当节课要讲的内容。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演讲能力。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验学习的乐趣。
● 集体学习模式
集体学习模式不限于课堂内部,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想办法,调配同学、分配任务共同完成。这种模式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当然,此学习模式需要教师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供学生使用。此学习模式主要适用于实验部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纠错学习模式
纠错学习模式是在上课过程中,由教师在学生容易忽略或知识上容易混淆、记错的地方提前设置好错误,让学生来挑教师的错误,从而达到学生改正错误和不犯错误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完成每一个教学步骤。培养学生“会”学习,即会听讲、会阅读课本、会思考、会发问、会利用信息资源,做学习的主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模式非常重要。
任何一种学习模式都不只是程序、环节、步骤、方法的问题,而是某种学习思想、学习理念与学习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以理论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操作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设计,从而反映出这种学习思想、学习理念对学习实践的特殊要求。程序、环节、步骤、方法只是学习模式的外在形态,学习思想、学习理念才是学习模式的灵魂,所以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模式上下大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