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突出“技术味”

2011-12-29 00:00:00张益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21期


  自从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来,目前全国已经基本普及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发现逐渐出现了“重信息轻技术”的现象,表现出淡化技术的倾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技术领域的一门科目,仍然要突出它的“技术味”,使它成为一门具有鲜明技术特征的基础课程。
  ● 课程实施中轻技术的现象
  我经常感觉许多高中信息技术课似乎缺少了一点技术的味道,没有突出信息技术课程该有的技术特征。在信息技术优质课上,我经常看到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探究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个主题的探究,虽然强调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却没有突出信息技术该有的技术味道,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了既不像学科课也不像技术课的“四不像”课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一直以来都有应该是重信息还是重技术的争议。我认为,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仍是一个注重技术的学科。既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属于技术领域,那么它就应该突出“技术”,而不是仅仅强调“信息”。也就是说,应该将技术突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中,使其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立足的根本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人文、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素养应该也是语文等文化学科所着重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素养,即使是在当今很多信息以网络为传播形式、以电子的方式来呈现,它也仍然应该是语文等文化学科的分内事之一。自从2003年公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来,虽然强调将信息素养作为一种指导性理论,但却产生了信息技术学科处于技术边缘化的情况,导致信息技术学科技术表现不突出。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到了可以修订培养目标的时候了。如果不凸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味”的话,那就有可能继续弱化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继续偏离信息技术立足的根本,使信息技术在技术被边缘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如何突出技术味
  上中学时老师常对我们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里的“数理化”指的是科学。技术与科学不同,它是有应用目的的;科学是发现,技术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产品或者服务。如果光有科学没有技术,人类的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材料、工具都没法得到,技术和科学一样都具有基础性。
  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说,计算机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智力工具,智力工具的意义,是使人变聪明了。如果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深刻领会这句话,让计算机变成使学生聪明的工具,那课程价值就是另外一个层次了,而不单纯是获得一点信息、玩一玩网络了。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是技术与方法的结合,如果需要的话能即学即掌握。那么,信息的获取、处理,还需不需要呢?我认为也需要,但容易偏到其他学科领域去。那么,技术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过程中的地位如何呢?比如,信息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而技术可以把它表达得更加丰富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多媒体加工”来说,更偏重于图文声像相互结合的综合表达,技术的运用,让表达更丰富、更形象、更生动。所以,我们需要寻找技术与信息处理方式的结合点。
  ●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魅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魅力呢?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感兴趣的是能够在实践当中得以应用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知识后,回到家里如果计算机出现了故障能够应用上所学的知识,学生就会主动去学。如果一个知识学习完了,但是以后几年都使用不上,那么,他们也就没兴趣再去钻研学习了。例如,如何使学生对VB感兴趣呢?可以让学生学习完VB以后编出一些实用的小程序,如计算器。学生告诉我,原来用软件的时候觉得很神秘,现在学完VB程序之后就感觉应用软件不神秘,挺简单的。
  所以技术的魅力来自实践而非说教。仅仅依靠讲授技术的优势与特点是不行的,还需要教师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实实在在的魅力,感受到技术对于生活和学习的价值。
  ● 课程技术味的趋势
  我们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技术味,绝对不仅仅是简单地强调信息技术操作,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升,技术味的重点应在于“新技术”和“深技术”。
  “新技术”就是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体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从信息技术课程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技术的发展就是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最初的程序设计,到后来的Office办公软件,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变革。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必然要适应技术的最新发展,如讲解计算机发展历史的时候,如果仍然从传统的第一台计算机讲起,却没有给学生展示更多的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怎么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呢?相反,如果信息技术教师适当地介绍一些最新的技术,如云计算、多点触控,以及一些乔布斯的生平往事等,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信息技术教师不能落伍,一定要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
  “深技术”强调课程内容需要底层技术,而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在操作弱化的情况下,学生开始更加关注信息技术中的“软技术”,即信息处理能力等认知层面的内容。人们学会了信息技术操作不等于会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我们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其实更多讲授的是信息技术软件的操作,而忽略了技术本身的应用方法与过程。只有“跳出操作看技术”,才能发现技术的方法是什么,了解为什么要学哪项技术。我们在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上,应把握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本质。例如,学习搜索引擎时,在学生基本都掌握了搜索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就搜索引擎的搜索原理和技术实现等底层技术进行探讨。
  我们要警惕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虚化的倾向,同时,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活力的技术科学,自然也有其独特的技术魅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突出“技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