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为小学数学课堂画龙点睛

2011-12-29 00:00:00龚裕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24期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巧借多媒体优势,为数学课堂画龙点睛,让教学事半功倍。
  ● 创设情境,增情激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就会激发其学习热情。怎么做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实用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为了具体地展示将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翻折的动态过程,教师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做了大量的翻折运动实例:蝴蝶飞舞的翅膀、飞机的机翼和树叶叶片的翻折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这样,学生在多媒体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大大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 转化抽象,解决重、难点
  数学教材中往往有很多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很多时候很难表述清楚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难点。该怎么办呢?此时,巧借多媒体,便可轻松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线段、直线和射线”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射线和直线的动画。出示射线动画:地球上的一盏探照灯射出窗户,射出地球,射向宇宙。再把探照灯简化成一点。出示直线动画:一条线两端无限的延长,穿过房子,穿过深林,穿过地球。教师问:“射线是怎样的?直线又怎么样呢?”学生很容易说出它们的概念。
  ● 交流互助,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里的成员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切割、拼补等,然后由小组代表到实物投影仪上交流结果。这个生生和师生的交流互动过程,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发现了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其实,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获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而引导学生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努力实现思维起点和途径的多样性。
  ● 节约时间,提高练习的效率
  在练习应用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更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巩固机会。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概念有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是非题,让学生快速作答。在“画一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形象清楚地演示画法,再让学生按要求自己动手画一画,接着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其他学生的作品,了解他们的画法。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在课中展示学生的作品,在课末呈现练习的小结,充分利用多媒体节约时间,提高练习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适时和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将会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效率,这是现代教学的必经之路。所以,教师要学会巧借多媒体优势,为数学课堂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