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会学习,会选择,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因此,探索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 对自主探究概念的解读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来进行学习。
自主探究就是要求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前和课内的自习,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交流,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和发展学习语文的能力,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愉悦、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就能使自主探究式教学如虎添翼。
● 借助多媒体,激发探究兴趣
要在课堂内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为此,我十分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正确评价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如我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所画的想象画,或自己设计的课文板书等,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出来,让大家欣赏、评价,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充满希望。
● 借助多媒体,培养探究本领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应从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比较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知识。而多媒体能将知识内容清晰具体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找到一个过渡点。这样,学生就能依据已掌握、理解的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解决具体问题中,促进知识迁移,使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如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借助多媒体手段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词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 借助多媒体,锻炼探究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在一堂课的导入、审题、初步感知课文、分析理解课文、小结归纳等教学环节中,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创造了机会。
如在《黄河象》一文的导入阶段,我便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审题思路开始审题交流。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文与教师适时的点拨,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中。划分好段落后,学生进入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教学环节,并发现问题:假想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什么?教师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利用计算机反复显示主要过程,使学生明确事实依据,引申出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此时,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黄河象落水全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假想,并指出该结论是科学家从已知求未知、以结果推原因,运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推出来的。教师则因势利导,于学生疑惑处启发,于思维陈列阻塞处引导,于学习关键处点拨。而多媒体创设阅读的问题情境,把矛盾引入阅读过程,其加速学生思考、探求新知的特殊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从应试教学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