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运用的误区与反思

2011-12-29 00:00:00周祺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24期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使教学锦上添花。毋庸置疑,多媒体应用确实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就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只有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才算是一堂好课。因此,出现了许多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课,使课堂教学偏离了新课标中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基本理念,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思。
  ● 多媒体教学舍简易就繁难
  有的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于是逢课必用多媒体,公开课或示范课上这种情况就愈发严重了。有的地区要求凡是评优课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误导,使教师们变得盲目。例如,教师运用语言可以达到的效果,却设计成多媒体文字;教师能够现场进行实物展示却要录制成光盘在计算机中播放;课本上印得清清楚楚的插图却非要扫描成课件……这样运用多媒体,不是舍简就繁,避易就难吗?
  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模式简洁明了、方便易行的优势是不可取的。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效果。
  ● 多媒体教学重形式轻内涵
  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把一个多媒体课件做得精美无比,一味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运用感官感受教学内容,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的效果却不甚理想。这样的教学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降低了课堂效率。
  虽然多媒QeLXJCu7FaNHb97Gh2d4lFdNNysMKj693bNDNIJqUxU=体教学形象生动,但教师不应该为了画面而设定画面、为了情境而设定情境。有的课表面上热热闹闹,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可实际效果却一般。过分依赖多媒体,将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知识、培养能力的机会,把课堂教学变成了纯粹的视听课,而背离了课堂教学本体。
  ● 多媒体教学舍主体逐末节
  有的教师从组织教学到基本训练,从新授到巩固都制作了课件,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这样做不仅削弱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也剥夺了学生参与和交流的权利,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一堂好课应是三维目标的统一,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鼓励的眼神是计算机永远替代不了的。每一位教师的个人特色、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自身最大的财富。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有科学性,要给自己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要给学生留有参与和交流的空间。课件不能禁锢教师的教学行为,束缚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切勿舍本逐末,忽略了教育教学的本质和目的。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能够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多媒体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方向,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形式服从于目标,方法取决于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所以,教师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多思考一下它的有效性,只有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才能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也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