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2007年我国物权法的颁布,使得我国在物权保护方面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然而物权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物权的优先效力与债权的优先性的冲突规则,在司法实务中,民事权利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物权和其他民事权利之中如何确认其权利的效力,直接决定着权利主体的利益。通过对这些的问题论述及解决,旨在能为我国在今后的有关民商事法律的起草、制定、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物权;债权;物权效力;优先性
物权的优先效力亦称物权的优先权。关于优先权的内容,在学理上一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物权的优先效力仅限于物权优先于债权的效力;也有的学者则认为物权的优先效力仅限于物权之间的优先效力,从物权与债权的优先关系的角度和从此物权与彼物权相互优先关系的角度来分别阐述物权的优先效力将更完备、更可取。
一、债权优先效力的释义
(一)债权综述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司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
和物权不同的是,债权是一种典型的相对权,只在债权人和债务人间发生效力,原则上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之关系不能对抗第三人。
(二)优先债权
本文所要探讨的优先债权既为常见的债权优先效力,优先债权在理论上也被称为债权的优先受偿权,是法律规定的特定债权人优先于其他债权人甚至优先于其他物权人受偿的权利。优先受偿权是法定受偿权的一种,是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人优先于其他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的权利。由于法国民法典没有留置权的规定,因此,许多应适用留置权的法则通过优先受偿权调整,使优先权具有较广泛的调整领域,成为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法国民法中的优先权,即债权的优先受偿权。《法国民法典》第2095条规定,依据债权的性质,给予某一债权人先于其他债权人,甚至先于抵押权人清偿的权利;第2101条列举了诉讼费用、丧葬费用、医疗费用等对动产的优先权;第2105条规定,如无动产可偿还时,前条规定的享有优先权的债权人得要求与其他享有优先权的债权人就债务人的不动产共同受偿,但前者在上述顺位中优先于后者行使其受偿权利。《德国民法典》第647条规定了承揽人的法定质权,第704条规定了旅店主人的法定质权等,其法定质权就是留置权。日本民法典效仿法国民法典,将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表达为先取特权,规定了更多种类的先取特权并赋予其更强的效力。德国、日本等国特别法规定了许多优先受偿权,且均有合伙人的优先购买权的规定。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将某些债权优先权同时赋予物权性,使特定债权优先于某些物权行使,使优先受偿权具有债权和物权两种属性,不是讨论优先受偿权是物权或者是债权,不是将其归于某种权利,那种认为在物权中规定就只能是物权的认识是一种误解。
二、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性
(一)物权对债权优先效力的范围
所谓物权优先于债权的效力,是指同一标的物之上同时存在物权和债权时,无论物权成立于债权之前或者之后,物权都有优先于债权而实现的效力。对此问题,最近曾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债权的标的是债务人的给付而非特定之物,因此,债权并不能直接设定于物之上,债权与物并无直接的联系;既然物权和债权不能存在于同一物之上,则物权优先于债权之说亦无存在余地。所以,“物权与债权,不处于同一客体之中,不在同一时空位置之中,永远没有机会相互冲突以至于需要确定谁为先的问题”;或者认为所谓“物权优先于债权”,实际上不过是物权人优先于非物权人而已,权利人相对于非权利人,“优先”是理所当然的。这种“釜底抽薪”式的观点值得商榷。通说认为,债的标的是债务人的给付,此一“给付”通常包括交付财物、移转权利、支付金钱、提供劳务、提交成果以及不作为等。一般情况下,债权人的债权虽然并非直接指向某一标的物,但是如果债务人的给付属于交付财物,则债权人的债权无疑正是通过债务人的“给付”行为这一中介而间接指向特定标的物的,即“透过债务人的行为间接影响物的支配”。正如间接占有人并非直接管领和控制标的物,而是通过对直接占有人享有和行使返还请求权来实现其对物的间接管领力一样,债权人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并不直接支配标的物,但是通过债务人的“给付”为中介,债权的效力仍然可以间接及于标的物之上,甚至产生排斥他人侵害该标的物的效力。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如果第三人故意通过受让或者毁损标的物的方式来使买方的债权不能实现,则买方可基于第三人侵害债权而请求其返还标的物或者赔偿损失。就此而言,债权存在于特定标的物之上的情形是可能发生的,否则,第三人恶意毁损灭失债务人应当交付的合同标的物的行为就不会构成侵害债权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例如,在租赁、借用等须转移标的物之占有的债的关系中,债权对特定之物的依赖和支配关系清晰可见,将这种情况称为“债权存在于标的物之上”或者“债权的效力及于标的物”,显然是一个可理解的和有意义的表述。除此之外,在特定物之债中,特定物的毁损灭失与债权的实现以及债务人的责任承担具有密切关系,合同法中的自始不能、嗣后不能、强制履行等制度也无不表明特定之物对债权的成立和履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在涉及移转标的物之占有或者所有权的债的关系中,通过债务人给付行为的中介,债权的效力——尤其是请求力——首先指向该特定之物,如果债务人不愿交付,债权人有权通过强制执行程序来获得该物。在法院应债权人的请求而查封债务人应交付的标的物以后,债权人对该标的物甚至产生了一种类似于物权的排他效力,第三人无论何种理由都不得加以侵害。可见,以债权和物权不能并存于同一物之上为由否定物权优先于债权,其理由不充足,而且也回避了物权人和债权人之间可能发生的权利冲突。因而物权与债权在因同一标的物而有关联时,不论各自的种类为何,也不问各自成立的时间的先后,物权均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
(二)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则
对于上述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设有保护承租人的特别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学术上称租赁权的物权化。其具体含义是指在租赁期间,租赁物所有权的变更不影响承租人对租赁物占有、使用及收益的权利,即租赁物所有权的变更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租赁合同在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依然有效。换句话说,租赁物所有权的让与,不得对抗租赁合同。
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另外,担保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应当书面告知承租人,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最高人民法院担保法司法解释第65条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物的受让人继续有效。”这两条规则均涉及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适用问题。
从语义来看,合同法中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客体似应包括动产与不动产。该条款所表述的规则应仅限于不动产,不应包括动产。主要有以下理由:
第一,该规则适用于动产将影响交易安全。将买卖不破租赁规则适用于动产的承租人,不但有过度保护承租人的利益之嫌,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还影响交易安全,造成租赁关系的标的物在交易上的不确定性。因为受让人是依法承担出租人的地位,纵属不知情,仍发生此法律效果。受让人如不愿接受,则受让后必须设法主张权利瑕疵担保或错误意思表示的撤销,从而耗费交易成本,且交易关系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
第二,该规则适用于动产将影响交易的效率。买卖不破租赁规则适用的前提为公示问题,即买受人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应该能够知悉标的物上存在负担。动产的公示手段主要为占有,而在当事人买卖的标的物为动产时,通常情况下,买受人不会也没有必要亲自查看标的物,这类交易的社会成本是没有必要支付的。而不动产则不同,对不动产的买卖,买受人比较慎重,一般要亲自去房屋所在地进行考查,而且还要去房屋登记机关查看登记,而我国对房屋租赁一般要求进行登记,故从成本支出的必要性方面考虑,应将买卖不破租赁规则限于不动产。
第三,将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客体范围限于不动产符合各国的通例。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各国立法多将买卖不破租赁规则适用的客体限于不动产,例如,王泽鉴所论述的,“外国立法例,虽系特定社会为解决特定问题所采取之对策,但其所表现的,亦属一种法律规则。”“参酌外国立法例(判例学说)以为本国(地区)法律解释之用,乃是文明国家之通例。”我国可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将买卖不破租赁规则限于不动产。
第四,从资源的稀缺性方面考虑,宜将该规则适用于不动产。从资源的稀缺性考虑,在现代社会,动产可大规模地生产,除个别动产外,几乎不具有稀缺性。况且随着物质产品的不断丰富,买方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多,使得其与卖方的地位基本相等,甚至优于卖方,于出租场合也不例外。因此,对动产的承租人无须特别保护。故将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理解为仅适用于不动产较为合适。
(三)如何确定物权与债权优先效力冲突规范
确定物权对于债权的优先效力,必须把二者放在同一标的物并且有关联时,但不论它们各自的种类为何,也不问它们各自成立的时间的先后,物权均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这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已为债权的给付标的,如就该物再成立物权时,则物权具有优先的效力。例如,一物数卖,但在后的买受人已经接受了出卖物(动产已交付,或已就不动产办理了所有权移转登记手续),则该买受人即取得了出卖物的所有权,即使不动产已交付给在先的买受人亦然。此时该买受人的所有权当然优先于在先的买受人的债权。
第二,用益物权人对于标的物的价金或补偿金、赔偿金,有较其他债权人优先受偿的权利。例如,在一栋房屋上设定抵押权后,再设定了典权。在抵押权人实行抵押权时,如果附有典权的房屋所有权无人愿意购买或其出价低于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额时,可以除去典权将房屋出卖。在卖得的价金清偿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以后尚有余额的,典权人有权优先于一般债权人(当然还包括登记在后的其他物权人)而受偿。
第三,在债务人的财产上设有担保物权的,担保物权人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这即为别除权。例如,在债务人房屋上设定了抵押权,在实行该抵押时,无论该债务人的财产是否够清偿债务,抵押权人对于抵押房屋的卖得价金享有优先受偿权。即使该债务人宣告破产,也不影响抵押权的优先效力。
第四,非属于债务人所有之物,所有人有取回该物的权利,这即为取回权。例如,出卖人已将出卖物发送,买受人尚未收到,也没有付清价款而宣告破产时,出卖人可以解除买卖合同,并取回其标的物。
参考文献:
1、史尚宽.物权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