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视觉文化下的女性“被看”

2011-12-29 00:00:00夏旭光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2期


  摘要:视觉文化下女性被看是存在着各种视觉隐喻的,这些视觉隐喻是被遮蔽的,被社会文化巧妙地掩盖了,正是由于文化的遮蔽和常识的掩盖,一方面变得难以察觉了,另一方面又使得种种观看行为似乎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东西。于是,文章就致力于从两性身心差异、社会文化的塑造、大众媒介的“培养”及消费社会的鼓动来层层剖析问题的根源,揭示出性别化观看的社会文化蕴义,以及在性别化观看中那些看似自然而然的视觉隐喻,从而揭示出女性被看的原因。
  关键词:被看;性别霸权;审美标准
  
  视觉文化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世界各地的人文社科和艺术研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探究视觉艺术在历史上和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视觉文化的历史变迁,并在研究视觉文化的过程中力图影响和改造文化。国际学界对视觉文化的关注始终浸润在前沿学术思潮中,其中社会性别研究理论和方法渗透了视觉文化研究,使社会性别关系和性文化在各类对视觉文化的研究中得到突现。本文从知识经济分别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社会学和文化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成果来分析视觉文化下女性被看的原因。
  一、两性身心差异致使女性被看
  从生物和生理结构上来看,男性是先天地被赋予了强壮的身体,女性与男性相比,则显得矮小、纤弱、无力,加之女性在生育和哺乳活动中的作用而更多地被物所奴役。生育及抚育的劳动分工如何被政治化成为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潜规则,说明了生理局限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女性的社会性发展。
  女性的社会角色是与她们的性别气质相吻合的操持家务,照料老人、孩子;男性的社会角色是与他们的性别气质相吻合的从事生产,勇于竞争,是家庭生存的供养者。两性气质与社会任务相关联,使统治秩序合法化。性别角色导致了两性间权力的不平等。社会通过对伟大“母爱”的塑造,不仅将照顾婴儿的责任赋予了妇女,而且还使女性自觉认同其富有牺牲精神的角色。
  二、社会文化的塑造致使女性被看
  为什么在动物界雄性比雌性有更加美丽的外观,而人类社会却是女性向男性展示自己的美丽?对此,蔼理斯认为,带着雄性动物打扮的意味,什么时候女性才打扮?是女性失去了地位,需要哀求男人和让男人看自己时。因此,两性中谁去打扮,关键在于两性的社会地位,即谁处在下风。我们从文化传统、语言、劳动分工等方面可以分析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男权社会是怎样通过文化、语言和劳动分工来规训女性的,探究出女性为什么要自觉地遵守男权社会不平等的准则,追溯出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站在观看权力边缘的原因。
  (一)文化传统的塑造致使女性被看
  文化传统对人的影响深入到生活在其中的人潜意识里,对人的控制和操纵是无形的且异常有力。几千年来,中西方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视觉文化。男权视觉文化对女性的压制和异化是隐藏的、无形的。
  在西方,基督教作为政治统治的同谋,它通过对生命起源的解释建立起性别关系秩序和两性气质。基督教传播“没有一个男人是为女人创造的,但创造女人却是为了男人”。从基督教的“原罪说”看,它首先将女人定义为“有罪的人”。上帝创造了亚当,趁亚当熟睡的时候取下他的一根肋骨造成夏娃,亚当与夏娃快乐地生活在伊甸园里,直到有一天夏娃经受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而与亚当共享性的快乐。上帝知道后大怒,为了惩罚他们,上帝让亚当以及他的男性子孙永远承受繁重的劳动,让夏娃以及他的女性子女永远承受生育的痛苦并受丈夫的管制。这种原罪说旨在强调女人不是完整的人,要从属于男人。日常生活中,原罪的文化传统使女性处于第二性的地位,那些顺从、柔弱的女性气质在历史过程中不断被肯定。
  在中国古代,女性被排斥在权力之外,女性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用氏代替。儒家文化对女性规训的主要内容是“三从四德”的礼教规范和对“贞节烈女”的讴歌。“三从四德”中的“三从”出自《札记·郊特牲》:“出乎大门而先男率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从父”表现为由父亲决定女儿的婚嫁事宜,女儿没有选择终身伴侣的自由。“从夫”是通过婚姻使女性从父亲的控制转移到丈夫的控制中。“从子”则反映女性的另一种悲哀,性别秩序先于严格的长幼辈分的规则。“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就是受节操,“从一而终”。“妇言”要求女性语言得体,讲话有分寸,绝对不说粗话。“妇容”对女性的容貌提出要求,“女为悦己者容”,要求女性以端庄娴雅的容貌举止取悦丈夫。“妇功”是指劳动,如纺纱、织布、缝纫、刺绣等,女性必须并且也只能在这些方面显示自己的心灵手巧。“三从四德”的礼教规范,对女性的言谈、举止、服侍、容貌和思想观念进行了全面和严格的规范,既把女性作为整体置于男性统治之下,又通过繁琐的规范使男性统治合法化。
  (二)语言的塑造致使女性被看
  福柯指出:“话语即权力!” 作为权力的视觉话语是通过规则建构起来的。这里的“规则”指的是人们把握和理解事物所依循的一系列二元对立的范畴:真-伪,善-恶,理性-疯狂,正常-反常,科学的-反科学,等等。作为权力的观看话语是通过这样的规则来建构的:什么观看是男性接纳的,什么观看是男性排斥的,男性观看女性是正常的、理性的,女性观看男性则是反常的、疯狂的。这就是性别化观看中男性的视觉话语运作和实现的规则。在现代社会,权力以知识、真理的形式来建构人们的认知,通过个体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方式来产生效果,这有别于传统社会中权力通过当众惩罚的方式,因此权力就变得很隐蔽了。
  在视觉文化中的性别政治中,男性视觉话语权力的运作和实现是通过将一系列规则冠以“知识”或“真理”(比方说女人的容貌和体态,从男人的视角来看,美女的视觉标准应该是:拥有白皙娇嫩的肌肤、丰满的胸部、平滑的小腹、水蜜桃似的臀、修长匀称的双腿)的名义实现的,这些被“知识”化的男性观看女性的视觉标准被女性内化,进而通过女性的自我约束和控制到达权力规训的效果。广告、时尚写真、肥皂电视剧等等,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关于女性形象的典范,即女人形象的“认知型”,诸如拥有怎样的身材比例、怎样的皮肤才是健康的、完美的、富有魅力的女人,以及作为美女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穿着装扮。这样,女人的“求真意志”或“求知意志”表现为对男性权力所确立的形象标准深信不疑并且趋之若鹜,进而不断进行自我约束、控制和监视自己的形象,如果与形象标准存在距离,便会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的形象进行规训,以达到完美的形象标准。
  (三)劳动分工致使女性被看
  社会通过三种主要的方式建构等级化的劳动性别分工。一是建构有关劳动性别分工的信仰,它使人们相信“女性以家庭为主,男性以社会为主”的生物性分工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二是建构性别角色意识,即对性别分工相关的性别角色的看法,包括: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的看法;有关女性就业对家庭及孩子影响的看法;有关妇女工作在经济上的重要性的看法。三是将女性劳动视为情感劳动的信仰,相信女性的劳动付出是她们心甘情愿的,是她们关怀情绪的自然表达。由此,等级化的劳动性别分工成为看不见的、制度化的、合法化的产生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它使女性自觉地付出无报酬劳动,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默默无闻地从事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她们的“本分”。
  女性被赋予了一个自愿付出的形象,才使女性不自觉地选择了其低下的客体化地位。在服从于贬低和否定她们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了克制、顺从和沉默的消极道德。基于这些原因,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摆在了男性的他者地位,受控于男性。而社会分工使得男性中心主义更加牢固稳定,使得女性的自卑感深化,要靠男性的审美标准来塑造自己的外形和行为,目的仅是要得到男性的认同进而达到自我认同。
  
  三、消费社会的塑造致使女性被看
  消费社会是指在商品生产极大丰富的前提下,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越来越围绕着对商品、服务和休闲的消费,消费及符号化消费创造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用华勒斯坦的里斯资本主义理论看,这是一个“万物商品化”的社会。大众文化并不是指从群众中自然生成的文化,而是以市场为指向,以鼓励大众消费为目的的文化。
  性别化消费是指消费社会将某种商品与某一性别建立起内在关联,赋予了商品性别气质,人们购买商品不仅是购买其商品的实用功能,还在购买其性别化的符号意义。性别化消费通过对女性美的不断建构,将女性客体化。有调查表明,在广告中女模特的臀部、腿、腹部、肩膀和后背出现的频率是男模特的4倍。公众日常生活越来越讲究“审美”的消费,为视觉文化中女性被看的消费提供了契机。视觉文化中对女性的消费最集中体现在各种“身体文化”中。“身体的商品化”是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女性,尤其是女性的身体则是最大的、最有市场的消费商品。鲍德里亚就这样说道:“身体之所以被重新占有,依据的并不是主体的自主目标,而是一种娱乐及享乐主义效益的标准化原则,一种直接与一个生产及指导性消费的社会编码规则及标准相联系的工具约束。‘美丽’和‘色情’共同创造了‘身体文化’的新伦理”。而女性由于处于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无力抵抗男权社会的权力规范和编码规则,只能作为一个“失语”的身体符号被男性社会消费和观看。
  四、大众传媒的塑造致使女性被看
  深得男性中心主义喜爱并使用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便是大众媒介。诸如电影电视、广告、时尚杂志、网络视频等等这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使用频率较大的视觉媒介,无时无刻不在履行着男权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主体建构”功能。通过对女性夜以继日地质询、召唤等各种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将男性中心对女性的预期和要求传达给女性,致使女性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男权社会的预期来培养和要求自己,最终成为男性观看的对象。
  从性别的角度看,大众传媒通常从父权制文化的角度对两性气质进行概括和归类,女性被定型为从属于男性的依附者、装饰品或性对象。对女性的定位基本上是时尚的消费者和家庭的料理者,体现了社会对女性传统性别角色的期望。广告常将女性的身体特征与其价值联系起来,如:“挺不起胸,怎能抬得起头?”女性乳房的形态成为决定女性价值的因素。媒体通过强调女性的身体,强化了女性的刻板印象。
  在传播形式上则主要表现在文本形式的变革。电影电视等视觉媒介文本着力在情感、形象上凸显女性的“被看性”;互联网设置女性频道、女性博客、女性播客等多种视觉文本形式,我们看到最多的栏目设置多半是“时尚美容”、“气质淑媛”、“选美佳丽”、“减肥健身”等等之类。以点击率颇高的网站——新浪网为例,其女性博客频道某日首页的主要内容为:“蔡依林与模特走秀比美”;“速成电眼:美睫高手三大绝学”;“美体标准到底是什么”等,这些激起男性的观看欲和提供男性观看女性的多种选择渠道,时尚杂志和广告则以大幅的写真照片或图片,以及醒目的大标题,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刺激男性的消费欲和观看欲。
  参考文献:
  1、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