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产周转是企业财务系统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文章针对迅速扩展的渔业行业现阶段所存在的有关资产周转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改进建议,促进渔业类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渔业类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一、引言
2011年,发展蓝色经济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渔业类上市公司的地位与作用也得到了凸显。近年来,渔业类上市公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根据财务理论,只有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增长状态才符合渔业类上市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笔者通过多元回归及均值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渔业类上市公司的实际增长与可持续增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影响渔业类上市公司偏离可持续增长轨道的主要原因为总资产周转率,不管是快速增长还是缓慢增长的样本都存在着资产周转速度过慢的现象。
因此,本文结合渔业行业特点,从影响资产周转的因素出发,进一步分析目前渔业类上市公司哪些因素影响了渔业类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分析渔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促进其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制定合理的财务政策,促进渔业行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我国现阶段直接论述有关总资产周转的文献较少。熊楚熊(2010)对总资产周转分解为流动资产周转和非流动资产,并结合收入盈利指标来综合分析企业经营效率;贺利婧(2007)摒弃传统的分析认为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少越好,这种片面的、局限的分析结论,仅对资产管理比率中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进行分析和探讨;陈蕾(2006)则从流动资产周转出发,认为通过有效的管理应收账款和存货,降低应收账款和存货大量存在所发生的成本,企业才能有效地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增加经济效益。
李梅芳、岳桂云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资产运营效率进行了探讨;杨琦、杨云峰(2009)则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为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虽然有关资产运营及资产管理的文章较多,但是他们对于总资产周转方面多为一带而过。因此,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在对渔业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影响总资产周转的根本原因出发,结合渔业行业特点,对渔业类公司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总资产周转率(Total Assets Turnover)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是考察资产利用率状况的指标,我国国有资本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就是以资产周转率作为评价资产利用率的基本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然而,进一步将总资产周转率分解可得:
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非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00%
通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到,最直接影响总资产周转的两个因素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公司规模。因此,简单的来说,提高总资产周转率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增加营业收入;二是提高流动资产营运水平,减小流动资产存量;三是控制公司资产水平,主要是非流动资产,合理发展企业规模。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后两点来阐述。
三、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们以2006-2010年全国上市公司及渔业行业为样本,分别计算出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进行对比分析(见图1、图2),由图1、图2可以看到,虽然渔业类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与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是从细节中我们则发现了问题,即应收账款周转,存货的周转还有固定资产的周转情况非常的不理想。
结合着渔业行业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渔业是一个季节性非常强的行业,在开海季节,库存资源极为丰富,一般都是在春夏季节繁殖,秋冬季节捕捞。因此,国家规定每年有一段很长时间的休渔期。在休渔期间,禁止捕捞天然水产品,以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但是由此导致了存货水平不均衡,进而影响存货的正常周转和应收账款的回收。
同时,随着国际社会通过国际间的合作进一步强化对环境和渔业资源,尤其是对公海渔业资源的保护,海洋捕捞产量增长受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目前海洋主要鱼类已充分捕捞,未来水产品数量的增长主要靠人工养殖为主。为此国家确定海洋渔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为海水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制订了“压缩近海捕捞,大力发展养殖,拓展水产加工”的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海洋渔业发展方向为: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实现数量型渔业向质量型渔业转变。由于渔业产品的深度开发性较低,且水产品作为人类食物的重要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渔业产品的深度开发性并未得到大多数渔业类企业的重视,进而加剧了对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笔者曾经在对渔业类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中证明了渔业类上市公司现阶段公司规模过大,资产周转过慢等问题(见表1)。
无论是单纯的雇员人数增加,还是产品多元化,都会导致企业内部明显科层增多,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增大,使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最终使股东财富受到损失。而渔业类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过低也同样验证了这个结论,由此说明了渔业类上市公司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存货周转及产品开发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销售渠道不完善,经营理念和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第一,有规模和实力的批发市场较少,造成与其他服务协同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我国渔业类批发市场多为依赖于地方性的或是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而且多为距离产地比较近或是设立在地区性的中心城市,营销和信息网络不健全,缺乏对同类产品流通渠道链条上其他成员的整合能力和积极性。第二,流通主体分散、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目前,我国渔业类相关产品批发市场大部分是由农民个人或农村个体经济兴办的。由于实体比较分散、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和技术欠缺,所建市场大多流通半径小,流通手段比较落后,基本上是一种农民与批发商之间的卖断交易关系,没有形成统一的利益整体。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发展养殖规模,深化产品开发程度
首先,从原材料方面看,海洋渔业资源有限且生长周期较长,这些因素非可控因素。因此,为了减少渔业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应该大力发展养殖的规模,在填补禁渔期海洋捕捞所带来的空白的同时,又可以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理念来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此保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购进原材料,减少存货占用的资金。
其次,从加工制造方面看,进一步深化渔业产品开发也是一个提高存货周转的方法之一。现阶段消费者对渔业高端产品的需求潜力巨大,且市场开发尚未成熟,因此通过深化产品开发,延长生产链,加速产品开发,进而减少存货的积压情况。
以好当家(600467)为例,在常规干盐制海产类及冷冻调理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了保健食品类,如刺参软胶囊、海参原浆、液体海参、海参口服液、海参多糖颗粒等高端保健品,除此之外,冷藏即食类,常温即食类也被纳入产品规划之内,拓宽的企业的产品空间,减轻了源头存货的压力。从最新2010年的数据来看,好当家的存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都远大于渔业均值,流动资产的周转变得顺畅,进而缓解了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就说明了好当家采取的这些产品深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见表2)。
(二)合理控制公司规模,拓展新型销售渠道
首先,渔业类上市公司应该根据社会对于企业产品供需关系合理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能盲目地以多元化为目标发展企业。对于部分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和加强区域统筹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要主动开发消费者的需求,将企业产能过剩的压力转变为动力。
其次,组建批发商群,扩大渔业批发市场的规模可以迅速有效的起到拓展市场,并达到规模经济的方法。在经营上可采取“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的方式进行管理,建立规范而富有活力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之于销售渠道的创新,以国联水产(300094)为例,他们在广泛建立连锁店,提供最周到的服务的同时,还注重超市、便利店的合作,以保证人流最集中的地方的销售。此外,社区小卖部以提供购买便利;直销家庭体系免除购物烦恼;集团消费流通量大,物美价廉;酒店、宾馆拓展精品市场等都是在传统的销售渠道的基础之上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营运而生的,既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又为企业的市场份额做出了巨大贡献。如表3所示,国联水产的存货周转率及固定资产周转率均大于渔业行业均值水平,虽然这样多渠道销售会减慢应收专款的回收,但是对于缓解存货积压及产能过剩的问题还是很显著的。
总之,随着渔业行业的不断发展,其资产周转措施必将不断加强。渔业行业的资产周转问题,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命运,如果不做有效的控制规划,极易出现失去控制,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状态。因此,资产周转是企业财务系统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作为迅速扩展的渔业行业,必须更加重视财务管理问题,根据行业规律结合财务理论,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资产周转体系,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楚熊.企业经营效率分析-资产周转率分析[J].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