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2011-12-29 00:00:00李婷玉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9期


  摘要: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新兴的经济实体——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虽然具有资产、技术和人员等优势,但是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是出现各种问题。文章根据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当前这种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根据现实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加强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内部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也逐渐从理论到实践日趋成熟,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实现形式。事业单位也开始尝试改革或改制,将单位的某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由于改制后的企业产权仍然属于事业单位,企业主要通过委托代理实现经营管理,同时,政企、事企不清等问题的困扰,造成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偏低、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甚至有的事业单位利用职权,实行垄断性经营,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在事业单位加快改革的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内部控制已是迫在眉睫。
  
  一、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特点
  
  (一)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的特殊阶层,与其他组织相比,它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高技能人才,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则可以借助这些优势,以及低成本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对外向市场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集权管理
  由于事业单位往往采取“集权制”进行管理监督,因此事业单位下属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多为“集权制”,没有成立独立的决策机构。组织结构比较扁平化,层次较少,多个部门整合为一个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一言堂”现象。同时,由于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外是所属企业成员,对内仍然属于事业单位的一份子,是一种特殊的杜会群体,他们既不是国家公务员,没有明确的社会福利保障,又不是企业治理结构中的社会人,不能完全将自身拥有的知识与技能作为企业资本,因此游离在两个系统体制下,人事关系不明确。
  (三)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对其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缺乏明确的财务成本控制制度,对企业和部门运行成本得不到有效监督控制。会计核算方式不规范,造成财务人员不能进行正常的分析、预算、协调,从而阻碍了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同时,财务决策权没有统一口径,增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不管是政府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还是市场体制下的企业,都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内部控制的运用。但是,在现阶段,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管理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一些薄弱环节。
  (一)内部控制观念薄弱
  在现阶段,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处于一个理论研究阶段,缺乏将其转化、实施、落实的过程。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管理者的内部控制观念比较薄弱,无法对其重要性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认识,而只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浅显的程度。很多单位领导还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只与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有关,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结果导致各单位和部门人员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灵活应用和有效监管。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事企不分
  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在经济运行中,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其企业从业人员事业身份、待遇不变,各种医疗待业保险同在事业岗位的人员,有的还保留原事业单位的职务,出现“一套人马,两种管理”。事业单位的科级干部担任企业的领导,事业单位的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存在界定不清,导致事业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干涉,事业单位领导“一言堂”甚至直接包揽,大大阻碍了所属企业的发展,权责界限模糊,管理经营受限,导致严重的事、企不分。
  (三)缺乏长远规划
  从现有的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驱动因素来看,往往是在一时的短期的利益促成了这一机构的形成,因此企业缺乏一个长远的明确的战略规划,缺少将全体员工凝聚起来的动力和环境。没有工作前期的背景介绍,也没有后期的明确指示,只是要完成手上的工作内容,因此,造成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企业管理的各环节出现脱钩。也就是在这种企业背景下,企业很难营造一个振奋人心的企业文化,在这里是“一切听组织安排”,员工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所属企业很难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的改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资金利用管理不善
  作为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其管理的控制制度和财务制度都与其他企业有所差别,我国当前很多事业单位资金的审批管理和使用管理都比较混乱。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对于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能做到专款专用,项目资金的申请环节管理不严格,开支范围不明确,经常出现一些以非常手段挪用或者占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另外,事业单位因为其在会计上没有成本核算的要求,所以对于一些公用实物资产在采购和领用过程中常常不作为资产进行相应管理,这使得很多时候事业单位的资产账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五)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
  作为以经营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下属机构,其所属企业应该具有完备的内部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机制。由于很多事业单位缺乏进行生产经营的经验,而所属企业的管理者也是事业单位系统的人员,因此缺乏对所属企业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意识,忽略了其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财务和业务间的关系,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内部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环节脱钩,进而加大了所属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和监管的难度,破坏了单位内部实施控制的客观环境。
  
  三、加强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事业单位所属企业作为特殊的经济实体,相比其他形式的经济实体,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都需要更高的要求和条件来打造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建立适应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企业管理体制。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在事业单位所属企业中,其经营管理者往往也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因此对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负有主要责任,他们有责任和义务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因此,提高单位领导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环节。通过由上而下的沟通宣传,首先,从领导开始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引导内部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实现全员接受内部控制的教育。其次,通过提供多种培训学习的机会,从而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实现全方面的素质提升,保证单位领导和内部员工在思想上形成一致性,为企业实现内部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二)事企分开
  事业单位的社会性和企业的盈利性都要求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要做到,划清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与企业市场经营之间的界限。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是为人民服务,提供社会必需的公益性服务。不管是对事业单位还是对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来说,都应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因为这才是这些机构存在的价值意义所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普遍过于重视市场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公益性的服务项目的投入,将大量资产投入到市场竞争中。政府监管部门对其行为不闻不问,严重缺乏监督机制和整改制度。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益性和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事实表明,缺乏独立决策经营权的企业和管理者不能对企业实现及时的监督管理,使企业的管理发展流于形式,对企业的效益无法保证。因此,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在成立之时,首先要明确划分企业与事业单位的权责,维护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权的独立性,才能保证企业有序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企业控制制度的重点在于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其中,包括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审批制度等相关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企业各部门分工明确,积极配合,努力提高企业内部的整体效益,即企业应该将财务部门的财会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特别是对于重大项目等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确保做到有效监督、有力控制。企业还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保证在实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做到有理可依、违章必究,争取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定期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及其实施的结果进行考核反馈。
  (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之一,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组织结构作为依托,更重要的是拥有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团队。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因材施教,为进行内部控制的员工提供全方面、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独立分析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加强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升员工对文化和价值的认同感,通过实施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
  (五)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管理经营者的多重身份导致企业不能正常进行财务管理,事业单位的领导直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行控制,出现“一言堂”,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企业要明确财务部门与财务人员的权责,必要时候,制定限制条例,最大限度保障财务部门的权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各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企业管理经营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从而实现企业的预期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可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各单位应该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制定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企业所处具体环境,进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考核,努力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我国事业单位改制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模式。
  
  参考文献:
  1、权凤英.事业体制下的企业发展思考[J].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