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五市协作区部门合作工作的回顾与建议

2011-12-29 00:00:00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区域办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10期


  一、闽西南五市协作区部门合作的现状及成效
  闽西南五市协作区成立于1994年,十几年来,五市区域合作认真落实《推进闽西南五市区域经济合作行动宣言》,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加大合作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各市经济社会发展。
  2007年6月,闽西南五市党政领导第十一次联席会议在厦门召开。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等闽西南五市书记、市长及各市宣传、工业、教育、科技、劳动与社会保障、规划、交通、商贸、卫生、环保、旅游、物流等12部门的负责人齐聚共谋发展大计。会上,五市12个部门签订了对口合作协议,开始了协作区部门合作的新旅程,这对五市区域合作平台的全面建立完善,进入实质性紧密型运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年,在闽西南五市党政领导第十三次联席会议上,《闽西南五市城市群建设结构引导》正式发布,对五市部门合作工作做了政策上的定位和规划,进一步深化细化了部门工作的举措,在原有的12个部门合作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五市信息部门的合作。2010年9月,闽西南五市党政领导第十四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信息部门在内的五市13个部门合作意见,根据各部门的合作意见内容,区域办下发了《闽西南五市十三部门任务分解表》,要求以半年一报的形式,监督各部门的合作情况。自此,闽西南五市的部门合作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加务实的新阶段。
  
  (一)合力建设基础设施
  现阶段,五市交通部门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特别是城际交通建设为重点,已经完成永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古武高速公路龙岩段武平十方至东留开工建设,推进双永高速公路、厦漳跨海大桥、厦门南通道等重要项目的建设,以及沈海、泉厦、厦漳高速公路的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龙厦、厦深高速铁路网建设和厦泉漳国家公路运输组合枢纽、龙岩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三明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进一步推进厦门第二机场的前期工作。同时,五市已经开展城际交通的规划,研究设计具体路径的走向和轨道的制式,以及城际轨道的衔接。港口方面,继续推动厦门保税港区,泉州肖厝、斗尾港区,漳州沿海大通道、招银港区、龙岩陆地港等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
  根据五市统计局统计(如表所示),9项数据中,200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公路货物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铁路货物发送量、公路旅客周转量、水路旅客周转量、民航货物周转量、民航旅客周转量均比2008年有所上升,可见,近几年来,随着区域内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的初步形成,区域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闽西南五市城市间的空间距离大大拉近,打造了协作区 “一小时生活圈”,为五市更好地集聚人流、物流和资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不断拓宽合作领域
  随着五市区域合作领域的不断深入,部门合作由初期的12个发展成为目前的13个,协作区的合作逐步向纵深发展,相互依存明显增强。
  如2010年新增加的信息化部门,联合制订了《推进闽西南五市城市群建设信息化部门合作意见》,意见的内容务实,从加强闽西南五市信息化协调工作、推进五市信息化软环境建设、协调推动区域重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合作,推进闽西南五市信息化重大应用系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五市间数字图书馆的共建工作、实现五市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共享等方面推进五市部门合作。再如规划方面:五市规划部门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目标,跨越行政区划界限,探讨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共同做好闽西南五市城镇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产业方面:五市共同统筹规划区域内产业发展布局,加快重点产业培育,壮大规模,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加快集聚,目前区域内五市已形成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化、冶金、医疗、纺织鞋服、林产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成为拉动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旅游方面: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建立协作区的旅游培训制度,深化旅游监督合作,共同打造闽西南特色旅游线路。物流方面:围绕建设海西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开通了厦门港与三明的“海铁联运”绿色物流通道、台中“点对点”集装箱定期直达班轮航线和两岸定期空中航班,厦门、龙岩两市签订了龙岩陆地港项目框架性合作协议。此外,继续推进厦门现代物流园区、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泉州石湖港石材物流园区、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港航基础设施。环保方面:五市环保部门不断完善“二个保护(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三个联合(联合巡查、联合检测和联合治理)、四个协作(信息、技术、资金、排污总量)”的协作机制,厦漳龙三市还共同形成了《关于共同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从多方面推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宣传方面:五市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区域合作及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报道合作动态及举措,研究商定加强海西电视台区域联盟机制和两岸电视媒体“对接与合作”框架,共同营造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共赢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认真规划合作蓝图
  几年来,宣传、工业、教育、科技、劳动与社会保障、规划、交通、信息产业、商贸、卫生、环保、旅游、物流等十三部门制定了保障区域发展的一些规章制度,如厦泉漳龙城市联盟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先后制定了《厦泉漳城市发展走廊规划》、《厦泉漳龙城市联盟协调发展规划》,配套编制了《厦泉漳空间对接规划》、《铁路沿线城市群发展规划》、《海岸带与港口群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行动规划》、《漳州角美空间发展概念规划及总体规划》、《泉州湾城市群概念规划》等专项规划。这些规划都以区域一体化为目标,积极打破和超越行政区划界限,对经济功能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既为区域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也为城市联盟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建议
  (一)完善好制度建设
  各部门应该建立年终考核和信息通报两项制度。通过考核,每年评出先进工作单位,提高部门工作的积极性,考核工作尽量做到量化,公平公正透明。我们建议考核应该列入各市政府的年终考核内容,引起部门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的同等重视。
  (二)结合本职工作,为部门工作牵线搭桥
  协调好部门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的关系。牵头单位把握本年度工作方向,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具体活动由轮值方做工作;成员单位要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积极参与活动,担任轮值方时要切实负起责任,把本年度的各项活动开展好,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对成员单位的考核办法。
  协调好部门合作中“桥”和“船”的关系。要做好部门工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趟过部门工作这条河流,应为过河多创造些“桥和船”,工作思路也应该海纳百川,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打造适合协作区的部门合作的“桥和船”,并且深入探讨区域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规律。紧跟形势想大事,关注五市经济建设重头戏,在服务经济建设中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抓重点,花大力做好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二件大事,增强凝聚力,推动面上各项工作的开展;以部门合作为重要抓手,努力发挥整体优势,增强团队能力;扎扎实实求实效,抱团合作,努力抓一市难以做好或无法做的事情,扩大影响,提高各自的积极性。同时要保持工作网络相对稳定,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