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述了医药供应链合作影响的基本理论,从政府管制角度分析了合作模式的发展演变,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演化导致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变化,与供应链合作模式的发展有必然联系,管制影响已经超出了市场的力量。
关键词:政府管制 医药供应链 合作模式
在完全市场环境中,供应链企业间合作能整合企业资源、增强信息共享,降低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一般而言,合作主要受经营环境及企业间合作目标、合作成本、合作诚意等因素影响,对于某些特殊行业,政府规制和约束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因药品对人体健康和社会基本保障的重要性使医药行业一直受到各国政府长期、普遍、持续的政府管制。在我国,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对医药产业管制的范围和强度更大,对其供应链合作及趋势的影响也更为直接。
一、医药供应链合作影响的基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认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组成与政府公共政策关系密切,为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可通过政府管制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学派认为市场结构是一种特定的竞争与交换的互动关系,依赖于权力构建的竞争者之间的一个“社会关系网络”,既包括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又包括市场制度和政府制度。因供应链反映的是企业上下游间关系,在其合作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市场结构是行业内企业是否合作及选择合作方式的基础,对企业间合作状况及合作绩效有重要影响;有学者提出社会制度对于促进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因素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对于中国制造业和商业的关系演进,有学者认为是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演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制造业和商业在流通渠道中的控制权配置完全是非市场化的。因此,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从来都不是孤立运行的,而是与政府管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笔者认为,反映医药企业上下游关系的供应链合作既然是市场结构的组成部分,自然也逃不脱政府管制的影响。通过对行业市场的进入壁垒、市场行为、产品差异化及价格等方面的管制,就可以对行业结构、合作行为和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政府管制和供应链合作理论,可以建立政府管制对市场结构及供应链合作影响的分析基础,研究我国医药供应链的合作问题。
二、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合作模式演变
根据市场竞争理论,企业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六种模式:简单关系、自由竞争关系、一般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关系和物流合作关系。一直以来,我国对药品的市场准入、质量安全、价格监督采取了极为严格的管制,行业管制政策既与市场变化有关,也与经济体制变化紧密联系,下文从管制角度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演化导致行业相
87AMvuPrQUr7rZxnCeWjl+REm+BTVi54hByC3+BvOAM=关政策变化以及对不同时期合作发展的影响。
(一)简单关系时期
1955年我国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医药行业与其它行业一起进入了以指令性计划生产、调拨和分配为基本特征的计划经济时代。医药品实行高度的计划管制,完全按“物资”划拨渠道进行流通。药品价格由国家确定,按固定比例逐级在一、二、三级批发站加价调拨,同级药品批发只是地域不同,几乎没有价格差;生产企业和批发站分别履行生产和调拨的责任,企业间没有真正意义上合作,这种与当时经济制度密不可分的特殊产销关系,只能称为简单关系。
(二)自由竞争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原有国营商业封闭体制被打破,允许生产者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销售产品,商业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采购。医药品生产和流通的计划管制也随之放松,药品可不再逐级批发,生产和批发企业都可将药品直接跨级销往医院、药店等销售终端,流通渠道多样化。1984年药品管理法将药品的生产、经营审批权和药品质量监督权下放到省级管理。行业进入门槛的实际降低和较高的行业利润,大量的行业外资源涌入,流通企业由原来一千多家骤增至两万余家,生产企业增至六千多家。新进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差异性和科技含量低;部分药品价格的双轨制和放开导致市场价格混乱,供销关系基本通过自由竞争建立。
(三)一般合作关系时期
1990年后,国家在加快医疗改革的同时,又逐渐强化行业管制,提高了药品产业进入的门槛。1998年强制推行GSP,淘汰掉大批中小型医药批发企业,但流通商数量仍比生产商多出近10倍,无序竞争依然严重。如制造商的医药代表负责向医生推荐药品,并将需求信息回馈给流通商后,流通商再向医疗机构供货。整个过程,流通商只是负责将医药品送达销售终端,丧失了主动经销和市场拓展作用。在产销企业数量差别较大的情况下,生产商自然就在经销商相互竞争的基础上,选择有利于自己且相对固定的经销伙伴,由密集型分销向选择性分销合作转变。
(四)合作伙伴和战略联盟关系时期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承诺开放,到2004年底结束对医药分销、零售行业保护的过渡期。国家为扶持优势企业,在实行药品分类管制基础上,出台行业发展和扶持规划,通过强化GMP、GSP认证,股票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引导流通企业做大做强,使其达到能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这些政策促进并加快了国内医药生产、流通商的合作逐渐紧密并转化为伙伴,通过战略合作增强各自的竞争力。
(五)物流合作关系时期
2009年出台新医改方案对医药供应链有新规制:一是要求基本药物实行直接配送,即药品从生产商到终端医疗机构,只允许一家配送商进行药品配送,使大批配送规模和覆盖范围有限的二、三级中小配送商失去竞争优势,加速区域医药企业集中。二是把管制落到优质优价,医保、社保、农保,定点生产等影响合作的因素和过程中。新医改对供应链合作模式产生了直接影响,使产销集中,通过生产与销售商整合形成产销一体化企业;扩大竞争范围,使合作上升到配送水平的竞争;倾斜优质企业,加速向有全国或较大区域配送优势的大企业集中。
三、结论
由此可得出政府管制下我国医药供应链合作模式的发展演变图(见图1)。相对于一般行业,我国医药供应链合作模式发展特点是:一是受医疗改革滞后性影响,医药供给的市场化转变速度比普通商品的市场化进程慢,供应链合作关系发展也相对滞后;二是医药行业是一个市场与管制双重作用、互相制约的特殊行业和市场,合作关系变化除受市场环境(如零售药店大规模兴起)影响外,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变化(如加入WTO、药品分类管理、医疗机构卖方市场的合法化垄断以及招标采购等)都对供应链合作关系转变产生决定性影响;三是在当前新医疗政策及严格调控药价情况下,药品零售市场供应链合作关系会进一步加强,而在医疗机构市场,物流合作则成为主流趋势;四是医药供应链合作模式的演变趋势与市场理论分析基本一致,但管制的影响的确超过了市场力量。■
参考文献:
① Hay Donald A.,Morris,Derek.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②斯威德尔伯格. 经济社会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③淮建军,刘新梅.政府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J].财贸研究,2007(1)
④ Devaneym,Weberw L.Productivity growth,market structure,and technology cal change:evidence from the rural banking sector [J].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2000.78(10):587—595
⑤许淑君,马士华.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与社会制度[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5):29—31
⑥周勤,朱有为.中国制造业和商业关系演化总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8):50—55.
(吕红,1976年生,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管制经济学,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