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2011-12-29 00:00:00王红晓范淑萍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24期


   摘要: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指标,构成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采用熵值法,以个旧市2006—2009年上述各指标数据为材料,得出个旧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权重值;保持个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持续提升,一要重视环境保护,二要转变增长方式,三要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关键词:熵值法 矿业城市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部分矿业城市采掘业日趋萎缩,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就业形势严峻,发展后劲不足。要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认识矿业城市发展的困境,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找到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一、评价指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个复合系统,其核心是在保证城市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矿业城市自身的特点,提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二、实例分析
   采集个旧市2006—2009年各指标数据,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以及不同年份各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熵值法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我们将通过对影响个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及各系统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分析各指标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
   (二)熵值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将各指标同度量化,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年份指标值的比重pij:
   Pij=xij /∑pij
   第二步,计算第j 项指标的熵值ej:
   Ej=-k∑pijlnpij
   令k=1/ lnm
   则ej=-(1/ lnm)∑pijlnpij
   第三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熵值越小,指标间差异性越大,指标就越重要:
   Gj=1-ej
   第四步,定义第j项指标的权数a j:
   a j=g j /∑g j
   第五步,计算第i年份区域可持续发展度RSDSi:
   RSDSi=∑aj pij
   (三)计算结果
   个旧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权重(见表2),个旧市2006—2009年各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见表3)。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及结论
   个旧市2006—2009年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从0.28提高到0.42,贡献较大的是外贸、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从0.24提高到0.48,提高幅度为0.24,贡献较大的是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农林水事务支出;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在0.0018,得益于个旧市政府对矿业城市开展的生态修复工作;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从0.52提高到0.90,提高幅度为0.48,说明个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从结构来看,个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经济、社会指标的贡献较高,而环境指标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并不代表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得到提高。要保持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最理想的状态是保持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实际上,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指标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数据表明,目前个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尚处于较高水平,但要保持个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持续提升,一是要重视环境保护,切实做好生态环境的修复;二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摒弃单一模式,积极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注重民生工程,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①陈玉娟,查奇芬,黎晓兰.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②李堂军等. 兖州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2)
   ③黎东升.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7)
   ④马云东,王大国.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方法及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7)
   ⑤张永凯. 熵值法在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与产业,2006(8)
   ⑥乔家君. 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 2004(1)
   ⑦范淑萍,王红晓.矿业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1(8)
   〔本文系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个旧市为例”(项目编号:2009ZC130M)阶段性成果〕
   (王红晓,1981年生,红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组织理论。 范淑萍,1976年生,红河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