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背景下工业设计的思考

2011-12-29 00:00:00陈骥江董书栋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24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设计,是科技、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通过创意将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是企业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集成创新活动。
   一、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发展工业设计,是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纵观国际国内,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后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把设计创新列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设有国家设计委员会,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英国可以没有首相但是不能没有设计师;美国联邦机构也设有国内设计部,前总统克林顿1992年就曾提出过设计美国的口号;韩国产业资源部下设有产业设计振兴院,每年都会投入相当于3亿人民币的资金,用于工业设计的示范交流评选等活动;日本通山省有产业设计振兴会,每年颁布国家级优秀设计奖。
   面对当今世界工业设计发展的形势,我国也以宽广的视野审视发展工业设计。10年前,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简召全认为我国产业竞争力十分薄弱,我国科技能力在世界范围仅次于美国、西欧、日本,居二级水平,但产品的竞争能力却属三四级,其原因是工业设计没有参与经济全过程。近年来,工业设计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7月,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未来几年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基本要求、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发展工业设计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基点,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组成部分。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工业设计作为高技术服务业”,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战略要求,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和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
   (二)发展工业设计,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撑性产业的必然选择
   工业设计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工业设计;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离不开工业设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离不开工业设计;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高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离不开工业设计。发展工业设计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三)发展工业设计,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被称为“全球制造工厂”。但随着一些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突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同时也给工业设计孕育新的突破。世界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工业产品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成败,产品设计好,附加价值高,设计差,附加价值就低。凡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无一例外都是设计精品。芬兰的诺基亚、韩国的三星、日本的索尼等世界一流品牌,都依靠设计创新摆脱了产品价廉质次的形象。实践证明,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有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产品必然是优秀设计的产品;通过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市场需求、文化艺术、流行趋势等要求进行整合,融入产品,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
   二、扬州工业设计发展的紧迫性
   近年来,扬州市工业设计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模式基本上是“引进—仿制—批量生产—再引进—再仿制—再批量生产”形式的简单复制,再创造功能缺乏,与“三个扬州”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工业设计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根据了解,目前我市95%以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工业设计人员,有很多规模以上骨干企业拥有很成熟的制造能力但没有强势的工业设计能力,热衷“仿造”,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多年来大量的代工生产和仿制也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渐丧失了创新设计能力,工业设计对企业销售增长的贡献比例低于10%。
   (二)做大做强工业设计企业亟待加力
   从专门从事工业设计的单位看,企业规模偏小,业务范围狭窄,专业工业设计人员不足,业务水平偏低。主要从事基本的外观、结构、功能、工艺、包装设计,缺乏专业的手板制作和模具设计,服务客户一般在50户左右,具有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还较少。
   (三)工业设计创新渠道亟待拓宽
   扬州市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需求较低、热情不高,主要依靠企业小型设计部门或与工业设计专业机构合作来解决部分工业设计需求,缺少与科研院所和专业设计机构的合作。业务需求范围局限于外观与造型设计、结构设计与建模、功能设计和包装设计等方面,没有把工业设计渗透到产品的策划、研发、生产等关键环节,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甚至在中、高端市场上缺少竞争力。
   总体上看,扬州市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不到位,工业设计方面的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能力弱,工业设计技术水平和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低,工业设计的基础性工作还比较薄弱。
   三、大力发展扬州市工业设计的思考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
   目前,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发展工业设计。扬州工业需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工业设计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加快推动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努力培育一批业务规模大、设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工业设计示范企业,形成一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产业化效果好的工业设计专利和优秀成果。
   (二)突出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发展
   政府推动与扶持是工业设计成长的强大动力。要积极制订完善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示范企业、企业设计中心、示范园区建设,给予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开拓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带动社会资金支持工业设计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相关研发、试制、检测设备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改善工业设计研究实验条件和基础设施,完善工业设计流程。推动工业设计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设计能力,扩大经营规模。
   (三)注重人才引培,提高队伍素质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实践型、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的教育体系,鼓励扬州本地高校院所、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与培训,设立与工业设计产业相关的专业学科;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大力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注重引进一批高层次的人才,特别是引进创意水平高、设计成果多、市场经验丰富的工业设计团队,完善技术入股等激励机制,妥善解决社会保障和工作生活待遇等问题,通过人才的集聚推动工业设计跨越式发展。
   (四)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四大平台
   要着力抓好四大平台建设:一是工业设计投融资平台,健全完善政府支持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加大对工业设计投资,着力缓解工业设计企业资金短缺难题。二是工业设计产业化平台,在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对接、创新成果展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实体运作平台,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三是工业设计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深化工业设计产业展示和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在产业信息交互、企业索引等方面构建信息网络,放大信息化技术对工业设计的促进作用。四是工业设计宣传平台,构建名人、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开展扬州优秀工业设计企业(个人)、优秀工业设计成果评选活动,对发展工业设计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企业(个人)给予表彰,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增强全社会工业设计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业设计创新氛围。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环境
   要重视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鼓励企业和个人就工业设计申请专利和进行著作权登记。建立完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工业设计成果通过市场渠道,合法转让,强化知识产权社会中介服务,形成贯穿于工业设计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信用公示制度和预警机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处力度,规范工业设计企业的经营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
   (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
   要积极引进新的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工业设计国际化水平。重点拓展和国际知名工业设计城市、国家和地区间在人才培训、产业对接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吸引国外知名企业和机构来扬州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在海外建立设计研发中心,积极承接设计外包业务。■
  
   (作者单位:扬州市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