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萍
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成了我们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如何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呢?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途径。
一、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宽松和谐的创作活动环境和愉悦的创作活动氛隔,能使幼儿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在无拘无束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因此幼儿的创新必须有一个安全的、不担心客观评价的环境。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我们应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你肯定能画好”一类的话,多鼓励、多容忍、多欣赏,多给幼儿自主、自南的机会。
传统的美术活动往往只局限于一节课、一个游戏,一到时间就把美术活动材料收拾整理好,而这时往往有的幼儿作品还未完成。每当这时幼儿的创作欲望锐减,热情顿消,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现今,教师在活动室内专辟有美工角,幼儿在晨间、课间、饭后随时都能来此进行后续创作,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充分选择的机会。在没有压力、较为宽松的氛围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幼儿在美工角制作了太阳形状的眼镜,接着就出现了蝴蝶、云朵眼镜等。
二、积累经验,丰富想象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凭借感性经验、材料进行的。新的形象、新的设想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对旧表象的选择、加工和改组构建而成。因此,必须让幼儿与身边事物积极接触和交往,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表象储备,增长知识,扩大眼界,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如绘画活动“我爱地球妈妈”中,教师先带领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从图片、VCD中了解当今的生态环境,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林场荒芜,于是幼儿展开想象,一幅幅栩栩如声的画出现了:下雨天小朋友为小鸟撑伞、地球上的树木都砍掉了、地球妈妈在伤心地哭……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表象储备激发了幼儿创造的火花,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废止范例,鼓励放胆
幼儿生活经验缺乏,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因此,传统的美术活动中往往将示范与范例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无可否认,示范与范例对幼儿技能的学习起积极的作用。但对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起的负面效应也应值得我们的反思。一个班几十个孩子画同一个主题的美术作品,从内容、构图、用色都千篇一律,这是有悖于幼儿创新意识的教育行为。现在我园老师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基本上采用无示范教学法。如在连环画“小流星”活动中,教师只出示“小流星”的形象,画面内容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合理构图。又如,幼儿绘画中需用到动物形象时,教师只提供动物的头像,至于幼儿想把它画成是蹲着的、趴着的、站着的……都由幼儿根据自己想象的情节进行合理安排。教师指导的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充分想象、打开思路上,保证他们形象思维的流畅性、多样性上。至于技巧,教师虽没刻意去教,但幼儿在每一次创作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积累并掌握了必要的技巧。
四、材料丰富,方法多样
创作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材料,能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与想象空间,同时也体现教学活动适应具有不同生活经验的幼儿的理念。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有毛笔、蜡笔、水彩笔、荧光笔、宣纸、卡纸、瓷砖、颜料,弹珠等,材料丰富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绪更加高涨。弹珠蘸上颜料在纸盒中滚,孩子们根据画出的画联想到燃放的礼花、河中的水花、飞机尾部的气雾等。多种操作材料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而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布疑,能引起幼儿思维的冲突,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在进行故事画“小蚂蚁飞上天”时,教师巧妙设疑:小蚂蚁在地上呆腻了,想飞上天去看看天上的世界是怎样的?南此激发幼儿从不同方向思考,并用绘画形式表现。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任意画一利,符号如“ξ”,启发幼儿这像什么,许多幼儿联想出像妈妈的卷发、像电波、像彩条等多种形象。通过“大鞋的联想”活动,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有的想象成一辆坦克、有的想象成一辆汽车……这种创作在为幼儿提供想象依据同时,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没有“对”与“错”、“像”与“不像”的局限,从而让幼儿更大胆地表现,更充分地发挥潜能,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合理评价,激发自信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往往十分在乎成人的评价,这幅画画得好不好、像不像,教师必须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少对幼儿说“不”,因为“不”字当头,容易产生消极的环境气氛,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在美术活动中不论好与坏,画得像与不像,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以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宣泄他们的表达欲和创作欲。在评价的时候,还应发动人人参与观察思考,善于发现同伴的创造性表现。如:谁画了以前没画过的图像、谁用了哪一种新的工具等,并为找到这些创造性表现感到高兴。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并不在于要幼儿画出什么惊人之作,而是使每个幼儿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
六、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就不能太在意幼儿创造的结果。因为固定的目标会给幼儿的创作带来心理压力。在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教师主要任务是“观察”和“沟通”,教师应表现出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积极地表现自己的创意。我们只有用创造教会创造,用创造性来激发创造性。
七、学科渗透,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幼儿园各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日趋加强,如让幼儿商量、合作,共同画出一幅完整的连环画。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创编出故事。在绘画过程中不仅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语言能力也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完善。
幼儿通过绘画表现环保问题、对未来世界的遐想等,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也大有益处。我们注意到美术活动与其他领域之间有机联系,可让幼儿更主动地吸纳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扩大视野,为其创造最佳思维成果提供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努力,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兴趣明显提高,而且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到其它活动中。不仅在美术活动中具有一定创造能力,在其他语言、智力等活动中也表现出一定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