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精神是当代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教育理念创新的突出成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层面的教学在探索教学方法上追求联想性和启迪性的倾向更加明显。尤其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作为外国语言文化教育的基础学科,大学英语对思维的训练和塑造往往有着更特殊的要求,因此,联想性和启迪性理念同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本文重点探讨这一内容。
关键词:联想;启迪;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熊一颖,女,1987年12月出生,汉族,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08级14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042-01
一、联想性与启迪性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
联想,联而想之,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的思想活动,是人脑思维活动的特有能力,是神经对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再现。而启迪恰恰是联想的结果,是通过联想领悟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启迪往往能够促进再次联想,自觉的联想。联想与启迪是一对互动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思维能力。而以联想和启迪为理念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深入思维内部结构的训练和塑造。对于大学英语而言,联想性启迪性理念的意义就在于它实现了作为外语学习的英语教学通过自身的学科特点,并结合英美语言文化的内涵特色和大学生思维模式和逻辑特点来促进英语学习在词汇、语义、语法、文化层面等方面的共生和共进,从而避免了大学英语学习在单纯的技术路线上的故步自封,诸如生词储备、语法条框记忆、语义逻辑生硬套用等倾向。联想性和启发性可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在语言文化学习模式上的回归,同时加强其作为人文学科的人文性和非线性,从而加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觉度,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文化底蕴。
联想性与启迪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是英语教学的特性决定的。英语教学的内涵和结果与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虽然具有同一性,但其差异性往往是决定性的。作为一种教学过程,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师的传授与学生接受教师所讲授内容的过程,而在新课程精神的视野下,则是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的过程,而这一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实现就在于达到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的完美的结合和统一。尤为重要的是,英语作为一种外来的语言系统,其实用性是第一位的,作为交流体系,它的运用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需要不断地在传授与学习过程中联系客观规律和理念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从而将现实生活作为英语学习实际生活的基础。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同样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远不应该是填鸭式灌输,必须有其自身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根据大学英语统编教材的编制结构,即题材、体裁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联想式和启迪式教学为主,以培养思维能力和文化底蕴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二、联想性与启迪性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有效运用问题意识活用联想性和启迪性理念
联想和启迪作为一种连动的思维活动,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种难度在于思维在相对机械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对潜在的联系无法形成敏感反应,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流于被动僵化的记忆储备,无法达到文化积淀和思维训练的层次。这就需要一个外在的动力,那就是问题意识的引领。任何学习都要从疑问开始。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就要灵活而有效地运用问题意识来引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并有效地利用联想启迪来促进记忆、理解、领悟和运用。问题意识的运用要依赖几种具体的教学模式。
第一,话题设疑。话题是包容疑问的最佳环境。一个隐含着有意提问的话题,能够引发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思考。比如,“购物”这一话题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英语课堂上的大学生来说,具有消费时尚的认同感,大学生对这一话题必然存在着来自生活经验的最真实、最直接的疑问,因此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道具,诸如一张真正的Shopping List来引发大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对比中国人与英美人购物习惯上的差异,从而联想到沃尔玛、家乐福在中国的营销战略等拓展性问题。这种话题疑问引导,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英美语言文化知识,并能动地训练自己在购物过程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还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比中英美文化的异同,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联想启迪。
第二,情境设疑。联想性启迪性说到底还是一种依靠形象思维才得以实现的思维活动,而且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多表现为形象思维冲动,因此问题意识需要建立在对具体生动的形象上的营造,而情境设疑就是这种典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大学生来对某个特定生活情境进行再现和扮演,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特定的情境下需要如何组织语言来进行特定的交际,从而以更为逼真、更具现场感的方式获得对词汇、语法、语义、情态、英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情境的熟练运用可以让联想和启迪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注重活用想象力牵引,引发学生发散联想和多点启迪
相较而言,大学生的想象力已经不是这个年龄段的优势,反而成为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某种牺牲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枯燥就在于对这种想象力枯竭采取的放任态度。因此,要想灵活运用联想性启迪性理念搞活英语教学,就要重拾想象力这个亘古不变的人类特有能力,作为激发大学生发散联想和多点启迪的动力。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多为当代英美报刊文献中的经典片段,而为中国大学生所陌生,因而就可以通过对片段的学习来让大学生对其中的经典片段和话题进行发散式联想和超越雷池的思考,从而锻炼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从而获得多点启迪,而非线性启迪,要突破就事论事、一事一议的线性模式,激发他们对所有可能性进行大胆想象和构建。
综上所述,联想性启迪性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活用,借助问题意识引导大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英语知识体系的自觉接受和参与感,对于培养他们能动自觉的学习方式以及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而这些恰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新课程高等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金天杰. 启发性与联想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求实,2001(S1)
【2】游柱然. 英语联想教学法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
【3】李鲁平. “启发一创新”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國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4】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