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消费研究述评

2011-12-28 01:34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消费理论体育

陈 华

(广州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与管理系,广州 510500)

我国体育消费研究述评

陈 华

(广州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与管理系,广州 51050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1999—2009年10年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体育消费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指出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够且与实践相脱节、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以及研究内容单一、片面和局限性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研究的努力方向,旨在促进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体育消费;研究;理论研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积极引导居民增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旅游等消费,拓宽服务性领域”,这表明体育消费已进入政府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视野。众多专家预测,体育消费可能成为新世纪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有关体育消费的研究也

1 我国体育消费研究概况

不断涌现。核心期刊学术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本文对1999—2009年10年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体育消费研究论文进行了初步统计和分析,指出我国体育消费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努力方向,旨在为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参考。

表1 1999-2009年中文核心期刊体育消费论文研究主题

表2 1999-2009年中文核心期刊体育消费实证调查研究对象

1999—2009年间发表在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有关体育消费的论文有305篇,其中体育类期刊上有180篇,占59.0%,其他类期刊上有125篇,占41.0%;从类别上看,这些研究大致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类,其中理论研究70篇,占23.0%,实证调查235篇,占77.0%。理论研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体育消费的概念与分类,体育消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育消费行为系统等,其中关于体育消费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最多,占了9.2%。实证调查多采用定量的,以问卷、量表为工具的社会调查方法,研究内容涉及最多的是调查体育消费态度、水平和结构的现状,分析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体育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和预测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 (表1),研究对象以城镇居民和发达地区居民体育消费为主,针对大学生群体体育消费的研究也较多(表2)。

2 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基本观点

2.1 对体育消费的理解及分类

对体育消费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认为与参加和观赏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一切支出均可视为体育消费;狭义认为与参加和观赏体育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支出称为体育消费,而卢元镇提出的概念将两种理解合二为一[1-3],这也是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体育消费不仅仅是体育活动方面的支出”,也是 “一种满足体育消费者体育需求的过程”[4-6]。对体育消费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人将其分为观赏型、实物型和参与型,这是较为普遍的分类;有人将其分为实物消费、信息消费和劳务消费三类;还有人将其分为物质性消费和非物质性消费两类[2,4,6]。

2.2 体育消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体育消费与经济的关系可概括为:培养和扩大体育劳务市场,增加就业人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提高;有效缓解资金紧张,带动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7-9]。有些学者也提出体育消费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作出较大贡献的不现实性[10]。体育消费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概括为使人们善度余暇,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建构或表现社会身份和地位;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体育事业等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11-13]。

2.3 体育消费现状、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发展趋势

体育消费动机主要可归纳为健身、健美、娱乐、社交等,不同主体的体育消费动机尽管存在差异,但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是两个重要方面[14-15]。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消费结构较单一,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16-18]。体育消费受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社会制度、国民收入、国民文化素质、体育资料消费价格、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教育水平、体育产品结构、个人收入水平、群体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体育消费将起决定作用[19-20]。促进体育消费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人们体育消费观念,培育体育消费主体;加快体育设施管理和建设,满足体育消费的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开发体育消费市场等[18,21]。体育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并具有逐步从实物型向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22-23]。

2.4 体育消费行为系统

以孙汉超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对体育消费行为系统从理论上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体育消费行为是指居民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寻求、购买和使用体育用品、劳务或服务的过程。以时间为序,体育消费行为系统分为5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体育消费观念的形成、体育消费信息来源、体育消费选择判断、体育消费决策以及体育消费后评价,是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的统一过程,心理活动主要包括作用于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个性、特征、认同以及群体消费价值观等,外在行为包括对体育商品 (包括劳务)的选择、购买、评价以及对体育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等。体育消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宏观看,要受某一社会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影响;从中观看,一方面要受体育消费市场的支配和体育企业营销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受所在社会阶层、相关群体和家庭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从微观看,受体育消费者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的直接影响[24-26]。

2.5 大学生体育消费

对大学生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消费行为特征,消费影响因素,促进消费的对策几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多种多样,呈现出较大差异;体育消费结构逐渐从单纯的体育实物消费向多元消费结构转变;体育消费水平和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基本相符,近几年虽然有一定进步,但总趋势不容乐观。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的塑造和体育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观念的塑造;第二,把大学生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成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第三,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消费氛围;第四,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并更深层次地进行管理理论的研究;第五,把 “健康第一”、 “花钱买健康”作为指导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基本理念[27]。

3 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存在的不足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总体上看,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对传统的研究主题有所拓展,并能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研究现实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对同一主题,能够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互相补充;研究的领域更加广阔,研究视角更加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以下不足。

3.1 理论研究不够,且与实践相脱节

理论研究不够表现在:一是对体育消费的深层原理探索不够,如对体育消费与体育消费行为的区别,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的一般模式等问题的研究还是空白;二是一般化的、个别的、空洞的、泛泛的、心得体会式的主观议论十分普遍,而有新意的、有深度的、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理论研究较少。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节表现在:一是实证研究理论色彩不浓,大多理论依据不充分或理论解释不足,缺乏综合分析,如对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或着重于个体因素而忽略了社会因素,或仅从个别方面入手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二是一方面实证研究结果往往停留于 “概括”这一层次上,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上来或上升的理论层次较低,另一方面,有数据支持的理论分析较少。

3.2 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合理

主要表现在研究设计的简单化、资料分析的表面化、数据表达的百分比化,样本抽样不科学,忽视样本与总体间的推论条件以及缺乏对研究结果的统计检验等。有相当多的结果是在对象选择、样本抽取、概念操作化、变量测量、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的情况下得到的。特别是样本的规模过小且非随机的抽取方式,加上过于简单且常常缺乏检验的统计分析,很容易使所得到的结论形成某种偏误。如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中有的用绝对体育消费水平,有的用相对体育消费水平,由于测量指标不同,往往不具有可比性。再如在对影响体育消费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时,对自变量的界定不准确,即没有对客观上存在着巨大影响的区域、城乡、家庭背景等变量进行控制,从而将实际上属于区域、城乡、家庭背景所造成的差异误以为是年龄、性别所造成的差异,所得结论也不会正确。

3.3 研究内容单一、片面、局限性大

一是对体育消费意识、行为、水平、结构的研究较多,而对体育消费环境、体育消费质量、体育消费力、体育消费需求模型等新兴问题的探讨涉及很少;二是借用或转述他人的观点和资料较多,甚至有抄袭剽窃现象出现,如直接以“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研究”此类名字命名的论文就有98篇之多;三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都不够,既没有从个人角度作深入具体的分析,也没有跳出消费的界限,从社会发展角度来分析;四是调查范围局限于对某城市、某群体的调查研究,缺乏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宏观调查研究,缺乏不同区域的比较研究,尤其缺乏具有不同特征消费群体之间的比较研究;五是学科交叉研究不够,从消费者行为学、社会学视角入手进行体育消费研究的较多,而对体育消费的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方面的探讨相对较少;六是对未来发展模式和趋势的研究不够,尤其是对某个区域或人群体育消费模式的判断和预测不够。

4 我国体育消费研究未来努力方向

4.1 加强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实践

一方面,体育消费是一门交叉学科,其理论基础广博而丰厚,相关学科的知识都可以用于充实其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实证研究虽然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现状进行描述,其出发点也应包含与这一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所以,如果仅从单一学科进行研究,或者从研究者个人经验理解进行阐述,就难以形成对消费的科学、统一的认识。没有统一的理论,就不会有科学的对策。因此,未来的体育消费研究应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支持和互助,进一步拓宽理论研究领域,深入挖掘理论研究内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层层推进体育消费问题的理论构建。

4.2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研究方法的出现将极大地丰富体育消费的研究。首先,引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研究方法。这些理论不仅关注系统的各个部分,而且更加注重系统各个部分的联系,强调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其次,引入数学,包括统计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于建立模型和进行定量分析,特别在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数学研究方法将会深入渗透到体育消费研究领域;再次,引入案例研究方法,在服务于整体研究目标之下,侧重于某个区域或人群体育消费特征的比较研究与归纳、概括,总结出其基本的消费模式;最后,引入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要求对特定费用与效益进行比较,旨在优化行为,以最低限度的支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这种经济原则对体育消费研究也有重要影响。

4.3 拓展研究范围,创新研究内容

科学发展就是不断地始于问题和终于问题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体育消费问题,如体育消费环境、体育消费质量、体育消费力、体育消费需求模型,体育消费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炫耀性体育消费问题、体育消费发展趋势等,这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它们表现出基础性、关键性、复杂性、前瞻性等基本特征。由于这些基本特征,我们可以说,研究这些问题就意味着体育消费研究范围的拓展和研究内容的创新,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因此,未来的体育消费研究需要更及时、更准确,需要普遍性研究和特殊性研究相结合,需要扩展研究对象,延伸研究维度,需要展现创造性思维,对体育消费实务中的问题做出前人未曾有过的科学解释,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对策,并指导和改进体育消费实务。

[1] 唐宏贵 .对中国体育消费的社会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22-26.

[2] 卢闻君.体育消费需求特性研究[J].体育文史,2000(5):21-22.

[3] 卢元镇,郭云鹏,费琪.体育产业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体育学刊,2001(1):41-44.

[4] 胡立君.体育消费属性研究[J].财贸经济,1999(3):59-62.

[5] 左新荣.论一般性与发展性体育消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19-1321.

[6] 张贵敏.论体育消费需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30-33.

[7] 刘亮,胡和平.从体育消费看体育的价值功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3):28-32.

[8] 王璟.试论体育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1(4):26.

[9] 吴晓梅.体育消费——新的经济增长点[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9-42.

[10] 胡昕,胡科生.浅议体育消费[J].商场现代化,2006(2):17-18.

[11] 徐建牛,韩会君.居民体育消费功能的社会学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7-9.

[12] 张永军,张树军.试论体育消费的文化心理功能[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11):481-483.

[13] 戴勇.论体育消费与国民生活质量[J].体育学刊,2000(4):111-113.

[14] 庞宏敏,曹亚东,庞宏娜,等.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消费目标市场选择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26.

[15] 于振峰,叶伟,许高航.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3):23-25.

[16] 冯晓红.北京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742-743.

[17] 胡新民,曹可强.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调查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1-13.

[18] 蔡军,柳若松.我国六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6):26.

[19] 肖飒.我国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8-11.

[20] 刘志强,金宝玉.影响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25-27.

[21] 刘志强,张庚淼,韩省亮,等.21世纪我国现代体育消费行为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1-8.

[22] 蔡军,钟天朗,郭树平,等.东西部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上海、西安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8(3):16-20.

[23] 刘伟.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及特点[J].体育文史,2000(2):10-13.

[24] 孙汉超,欧阳柳青,唐宏贵.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6-10.

[25] 宋亨国,周爱光.体育消费行为的系统动态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4(6):129-132.

[26] 王琳,刘志强,史斌.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决策过程的理论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4):23-24.

[27] 何敏学,都晓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28-30.

Review on Research of Sports Consumption in China

CHEN Hua

(Department of Leisure Sports and Management,Guangzhou Institute of P.E.,Guangzhou 510500,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is paper mad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the papers about sports consumption in Chinese core journals published during 1999and 2009.It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unreasonable research methods,and the simple,one-sided and limited research methods.Then based on those problem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was predicted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ports consumption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sport consumption;research;theory research;research method;research content

G80-052

A

1008-3596(2011)06-0010-04

2011-06-12

陈 华 (1971-),女,山东曲阜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

猜你喜欢
消费理论体育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40年消费流变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