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2011-12-27 15:43张小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城市群片区绿色

张小刚

(湖南工程学院 经管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研究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张小刚

(湖南工程学院 经管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侧重于城市群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综合优势和整体需求,侧重于空间结构的整体布局、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综合体系和配套政策。我们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为其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群;发展因素;路径选择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形态的重要命题。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3%,按照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水平超过30%以后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城市群的兴起,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然而,伴随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由此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福利和公共设施的欠缺等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显现,GDP与人们的幸福感背道而驰。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这必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提高,这种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也是不可持续的,如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城市群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不同于一个城市的独立考察,侧重于城市群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综合优势和整体需求,其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也有其独特的基础和优势,其发展的条件因素也不同于单一的独立经济体。进行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条件因素及路径选择的研究,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路径选择等均具有前沿性,有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绿色经济的定义

绿色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影响下而随之兴起的新兴经济,国内外经济学界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绿色经济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出版了很多相关的论著。目前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绿色经济核心内容的理解是一致的。这些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绿色经济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为必要内容,以经济、社会、自然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落脚点,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为目标的一种发展模式[1](P76)。本文给出绿色经济的定义是:绿色经济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动力,在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人们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绿色经济的特征与实质

其特征与实质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绿色经济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经济活动目标,而不是片面追求人的物质占有能力和规模,强调人类经济行为要尊重自然,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注重代际公平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二,以发展为动力。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的需要,然后是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过度和片面强调经济的“零增长”来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是不可取的,在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保护资源和环境才变得可能,才会有更多的资金和自觉行动投入到资源和环境保护当中,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具现实意义。因此,只有在现有经济基础上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以实现人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这才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第三,可持续性。绿色经济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延续,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把经济规模控制在资源再生和环境可承受的界限之内,既要考虑当期人们的开发利用,又要考虑跨期的可持续利用,建立新的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第四,新的经济发展形态。绿色经济是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它包含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2](P5),不仅是对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关系的变革,又是对传统经济产业结构的提升与改进,是与绿色生产力适应的新的经济形态。

3.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改善当代人的生存条件,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应以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为代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当今世界城市经济的绿色水平日益重要,我们要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就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在现有的条件和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快速增长、资源持续利用、环境持续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目的。而同环境、资源密不可分的绿色经济则能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同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支撑,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延续,与持续发展一脉相承,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3](P26)。

二、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法国地理学者Gottmann于1957年首先提出“城市群”(Megalopolis)的概念。城市群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城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绿色经济发展一般构成因素包括绿色产业、都市农业、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等,而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除了绿色经济发展的一般构成因素外,还有其不同于单个城市和独立经济体的综合优势和配套要求。

1.绿色空间结构布局

相对于单个城市而言,城市群有重新布局的任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群中各城市的规模和空间布局必须随着城市群的发育进行调控,城市群内合理的城市等级结构和完备的规划布局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设施基础。城市群中存在先天的城市分布和功能类型,往往是根据各城市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形成的,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城市群作为整体建设时,应将城市群中原有城市的原始组合进行科学规划,在原有自发形成的基础上对城市等级结构、功能布局、组团分布等进行优化、调整,使大中小城市形成合理的梯次和合理的职能分工。科学的规划还可以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合理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发展。城市群绿色空间布局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又是城市群相对单个城市的优势所在。目前,我国城市群简单增长(城市群规模的自然增长)较快速,被相对公认或正在建构的省域重点城市群已达21个,但结构增长(城市群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有机合成)和内涵增长(城市群发展进入产业转换、结构升级的新阶段)较缓慢。

2.产业结构优化配置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等各种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发展的程度、内在的活力与增长的潜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进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群内各城市间产业结构主要存在三个问题[4](P3):一是产业结构相似程度高,合理分工和错位发展的效果不佳。产业结构的雷同容易导致城市之间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阻碍城市间分工合作的良好局面的形成。二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科技含量、附加值不高。如传统型农业还占据较大比重,基地化、品牌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程度较低;大部分城市工业产业层次低、新产品开发滞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少,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第三产业层次偏低,主要是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目前我国餐饮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40%左右,而较高层次的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三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间关联性不强。产业发展的集群现象还处于形成初期,难以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群相对单个城市的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群”的特色无法体现。所以,在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与能否实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3.综合体系和配套政策

在城市群发展进程中,一方面因为市场本身的缺陷——如外部不经济、企业自身利益至上等,广泛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来协调和平衡,如城市规划、公共设施、城市绿化、投资结构及数量调整、土地投放等,以确保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共利益、城乡利益、整体利益的保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虽然是一定地域上的城市集合体,但往往存在各自的行政区划,隔断了城市之间的某些正常联系,一方面互相封锁,一方面盲目竞争,不利于整体协调发展。因而,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必须冲破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局限,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口岸与腹地之间、中心城市与经济区之间,实现一体化发展,在一定的宏观规划引导和政策调控下,做到产业合理分工、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统一开放、技术密切协作、人才互相流动。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跨越行政界限的法规制度,成立专门的城市群委员会,深入研究、制定配套发展策略,建立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使区域内各城市在同一框架指导下协调发展,为城市群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我国当前建立了一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重要意义就在于给予了这些城市群突破现行行政壁垒的试验权。因此,城市群发展的综合体系和配套政策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因素。面对跨域公共管理问题,城市群各行政主体应进行公共治理的制度创新,运用法律法规和经济等多种配套政策实现区域的有效治理,强调区域公共治理的综合体系,倡导区域公共治理主体的综合性和制度化,形成政府间平等协商、良好协作的格局,最终体现绿色发展目标。否则,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相对单个城市的综合优势将无法体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实现。

三、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

1.规范空间布局,绿色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布局重在突出城市群特色、生态优势、发挥后发优势,紧密结合城市组团功能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生产生活配套设置,使规划区域逐步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合理、经济实力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地区,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长株潭城市群。

(1)构建“一主两副绿心”。长株潭城市群以三市三个主城区为节点,长沙为主城区,株洲、湘潭为两个副核城区,沿两两交通干线构建绿色发展轴,三个主城区结合部为“绿心”,突出长沙主城区主核的地位,构建“一主两副绿心”的大都市区生态型组团空间布局结构[5](P95)。

长沙主核包括长沙河东主中心城区、长沙河西次中心新城(含雷锋镇)、长沙星马次中心新城(含星沙和马坡岭)、高星片区(含高塘岭、星城)、含坪(含含浦、坪塘)片区、捞丁片区(含捞霞、丁字镇)、暮跳片区(含暮云、跳马、黄兴)。株洲副核包括株洲河西主中心城区、株洲河东次中心城区、石峰片区、田心片区、荷塘片区、枫溪片区、绿口片区、龙云片区。湘潭副核包括湘潭河东主中心城区(含双马镇)、湘潭河西次中心城区(含雨湖区的长城乡、先锋乡、护潭乡等)、易俗河区、昭易片区(含昭山、易家湾)、九华片区(含响水、鹤岭)。“绿心”是指长株潭三核之间的结合部,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心脏,是天然的大氧吧,其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千米,涵盖长沙核的含坪片区、暮跳片区,湘潭核的昭易片区、九华片区,株洲核的龙云片区、田心片区。要从战略高度,科学利用和保护好有限的“绿心”区域的土地资源,使之成为长株潭绿色发展的标志。

(2)打造百里绿色长廊。湘江生态经济带北起长沙月亮岛,南至株洲空洲岛,全长128公里。是城市群的核心生态轴线。将加强湘江污染治理,启动长沙综合枢纽工程。重点抓新河三角洲、南湖片、滨江新城和株洲东岸、湘潭西岸等片区整体改造,整治岳麓山、昭山、法华山、金霞山和洲岛景观,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抓好绿色通道景观建设,利用转地后的有利条件,大力植树造林,加快景观改造步伐,营造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景观生态长廊。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布局规划充分体现了城市群的综合优势和绿色发展观,到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森林面积比2005年至少增加26.79万公顷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符合我国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为绿色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的产业结构相似性计算公式:

其中Sij为两个地区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xin为部门在地区I中所占比重,xjn为部门n在地区J所占比重,其中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越接近1,表明两地产业结构相似性程度越高,越接近0则产业结构差异度越大。经计算得到,当前长沙株洲相似系数为0.7618,长沙湘潭间相似系数为0.7928,株洲湘潭间相似系数为0.9884,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产业同构现象十分明显,导致城市群的综合优势难以体现。在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进程中,应调整产业结构,突出重点,集约发展,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发展带,实现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相互契合的联动效应。

第一,明确三市各自产业发展优势和重点。长沙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应是该地区性最具潜力的产业增长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特别是要发展壮大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旅游业,着重构筑现代科教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及信息中心。株洲作为城市群的副核心城市,是有基础优势的工业中心,要依托自身的交通中心地位,增创工业新优势,重点改造提升交通设备制造、有色冶金业、化工业、食品加工业、陶瓷业、建材业,并且培育发展新材料、医药保健制品、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技术和环保节能降耗等高新技术产业。湘潭也是副核心城市,要加速黑色冶金、精细化工、机电、机械制造、建材、纺织及原料等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努力培育风力发电机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新兴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力争建成新型的制造工业中心和新兴的科教基地。

第二,生态产业带的规划。根据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发展目标与城市群空间组织构建的要求,在各产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沿湘江轴线的湘江生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西部丘陵山区零次产业带。改善环境容量,缓解工业污染对城区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以现有产业空间分布为基础,沿湘江西岸形成以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学城、湘潭大学科技园、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区、株洲高新区为主的高新技术生态产业带。搬迁三市城市中心区和三市沿江地区的生产型企业至城市群总体规划布局的新工业区,远景规划在长株潭地区的东部沿南北向发展轴线采取串珠形式布局新的工业区,形成一条以制造业为主的东部生态产业带[6]。

3.强调综合决策,法制管理

综合决策和法制管理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长株潭城市群拟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责、权、利相匹配的环境保护行政体制,实现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同建、污染同治、执法统一”。用大环保的理念,理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环境保护综合部门,减少部门之间的行政磨擦、行政扯皮。这样做的出发点就在于城市群绿色经济的发展早已超越当前行政区的界限,但在现有的体制下,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监管机构隶属于各政府。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决策和管治体系,建立城市群综合决策和管治体系。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综合决策和管治体系必须成为其它所有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前提,必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在制定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等重大决策时,必须充分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协调和相互制衡的机制。目前,《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专项方案》率先获批,该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理顺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管理、监察、监测管理体系,基本形成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框架,基本形成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框架,基本建立领导干部的环境资源问责制度,基本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同治协调机制,基本建立形成环境保护管理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框架,另外,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办公室也已经成立,为综合决策及配套法规的出台奠定了基础[7]。

[1]刘思华.绿色经济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变革与中国经济再造[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段林毅.湖南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研究[M].长沙:长沙银都印务有限公司,2007.

[3]鲁明中,张象枢.中国绿色经济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王志山.国有林区绿色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

[5]余春祥.绿色经济与云南绿色产业战略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3.

[6]张小刚.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0,(9):183-185.

[7]梁朝晖.城市化的不同阶段下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89.

The Study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in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aking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s an Example

ZHANG Xiao-gang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Hunan 411101,China)

Green economy is the embodiment form and image gener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in urban agglomeration ofcus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 and overall requirment form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 agglomeration.It also lays emphasis on the whole layont of space structure,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integrated system and supporting policies.Taking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s an example,the paper presents route choices of developing green economy in this urban agglomeration,which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ic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resources.

F290

A

1000-2529(2011)05-0101-04

2011-04-18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经济发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2010YBA071)

张小刚(1971-),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博士。

Key wrods:green 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urban agglomeration;developmental factors;route choices

(责任编校:文 心)

猜你喜欢
城市群片区绿色
绿色低碳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