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鲜,赵红强,谭屹然
(1.吉林大学商学院,长春,130012;2.Purdue University,Indiana USA,46323)
中美产业相对发展优势的实证研究
石柱鲜1,赵红强1,谭屹然2
(1.吉林大学商学院,长春,130012;2.Purdue University,Indiana USA,46323)
利用因子分析法,就中美两国的产业发展优势及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影响进行了研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纺织业相对于美国增长快速,技术、集聚及效益因子也略高于美国;皮革、食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造纸、塑料及橡胶行业表现出快速增长,具有较大的产业经营规模,但技术水平上相对于美国的产业处于劣势;石油及煤炭行业表现出一定的增长优势和技术进步,但是在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上落后于美国;而化学、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等行业各指标相对美国偏低。由此,我国对美贸易政策应是针对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技术水平,加强中美两国优势产业的合作。
产业结构;中美贸易;竞争性;互补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产业结构调整将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史,市场体系发育比较成熟。这些国家通常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领跑者”,国际产业转移既是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改造和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我国还处于“跟随者”的地位,而随着改革开放及加入WTO而出现的经济总量及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经济地位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贸易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未形成,开放经济中产业演进与贸易投资一体化,贸易进出口均衡和经济政策等之间还未协调起来。无论是在理论分析与经济论证方面,还是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贸易发展与产业变动之间的关联程度方面,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中美产业结构的竞争性、互补性及双方贸易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建交20多年,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很快,近年来更是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使双方互相成为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201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将达到3 00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0%以上,美国连续6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从整体来看,1995—2010年,我国连续16年贸易顺差(表1),贸易顺差最高记录是2008年的2 663亿美元,依次是2007年的2 562亿美元、2009年的2 368亿美元、2006年的2 326亿美元。中美贸易顺差额不断加剧,引发了中美双方在知识产权、汇率、纺织品、农产品等市场整体开放方面的一系列竞争;不过从2008年开始,贸易顺差有下降的趋势。近年人民币的升值和美国的一系列出口政策,加上我国为了减少对美顺差而采取的对美投资和对美采购政策,使得我国对美顺差越来越大的趋势有所转变,客观上缓解了中美之间贸易的紧张情况。
中国在产业结构上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和组装加工型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再加上中国的低工资使得中国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因此此类产品中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美国科技发达,劳动生产率高,在高新技术产品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虽然美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其高昂的劳动成本成为高速发展的阻力。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对于美国而言,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也可以同中国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实现进一步技术创新;对于中国而言,可以通过引进美国现有的先进技术,发展产业,同时也通过双方的密切合作,提高中国产品的世界竞争力。
考虑到制造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本文从制造业角度,对中美产业的竞争性及互补性进行实证研究,以便寻找我国的优势产业,引导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表1 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情况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的相对发展状况,对制造业产业进行分类,进而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中美产业中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产业。再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脉冲分析,来研究中美之间进出口贸易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后确立我国相对具有优势的产业,集中力度发展,以增强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首先对制造业产业进行行业分类。中国的制造业依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美国的产业依据《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二者都按照《国际产业分类标准(ISIC)》进行调整,共划分了24个产业。
本文主要选取了能够反映产业增长、效益、集聚效应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指标,从而对中美产业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本文具体选取了2009年中美制造业的人均产值、工业增加值率、产销利润率、产值增长率、增加值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研发占销售收入份额及人均研发投入等指标。我国数据主要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而研发经费支出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R&D资源清查数据》,相应的研发占销售收入份额这一指标中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美国产业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年鉴——2009年统计摘要》。①数据来源:http://www.census.gov并且美国的数据按照中国银行统计的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进行了调整。
我们对中美制造业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计算原有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并进行统计检验。观察到相关系数矩阵的大部分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3,即各变量间具有相关性,表明基本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球度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52.181,相应的概率p<0.000 1,则可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520,根据Kaiser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根据特征根值大于0.8的原则提取了4个因子,4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占整个方差的87.820%,意味着因子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所有信息。经正交旋转后,累计方差比没有改变,也没有影响原有变量的共同度,由此得出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
表2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2可知,产值增长率和增加值增长率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可以把第一个因子作为增长因子;研发占销售收入份额及人均研发支出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反映了产业降低中间消耗的能力、产业投资及发展情况,代表了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投资状况,由此我们把第二个因子称为技术因子;劳动生产率和产销利润率在第三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产业的经营规模和集聚效应,因此我们把第三个因子作为集聚因子;工业增加值率和人均产值这两个指标是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而且这两个指标在第四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我们把第四个因子称为效益因子。
根据上述分析所得到的4个因子,按照优先考虑增长能力,同时兼顾技术进步、效益水平及集聚效应的原则,选择产业,并结合中间投入率及中间需求率的含义对所选产业进行分类,再对所选产业的4个因子分别算出中美的差额,从而比较二者产业发展的相对优势所在,结果见表3。
表3 中美产业比较因子
通过对中美产业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在第一类产业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相对于美国表现出了快速的增长性,同时在经济效益上也有一定的优势。这与现实中我国的纺织业及制鞋业的发展情形是相一致的。如我国纺织品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有很大比例,2009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达到1 713.32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9.61%。①数据来源:http://www.customs.gov.cn而美国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2000—2009年中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由60.2亿美元增长到278.4亿美元,对美出口所占比重稳定在16.2%左右。
而且可以看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这些产业在产出快速增长的同时,逐步趋向形成产业集群。如中国纺织行业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经历了一个迅速扩张的时期,我国纺织产业相对于美国产业表现出了集聚效应。但是,就自身产业发展来看,市场集中度依然偏低。
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年报》数据,2009年,纺织业R&D经费支出投入强度较上年有提高,但仍远远低于国际标准R&D强度警戒线。所以在第一类产业中虽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并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第二类产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相对于美国增长快速,也具有较大的产业经营规模,但在技术水平上相对于美国产业却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这两个产业的发展中要加强同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合作。这一实证结果与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但是相比之下,这些行业存在着严重资本消耗,这是导致效益因子不是很高的主要原因。
而造纸及纸制品业相较于美国表现出了一定的增长优势及集聚效应。但是在技术和效益水平上还是存在很大的缺陷。在现实中,中国的这个产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以大量人力的投入及资源浪费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
石油及煤炭制造业也表现出一定的增长优势和技术进步,但是在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上还是有差距。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对石油和煤炭的消耗量很大而存量有限所致。因此,我们应在注重产业的承载能力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技术水平,提高产业集聚能力,保持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橡胶及塑料制品业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快速增长的两个行业,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两个行业在逐步实现产业规模的同时也注重技术的发展,但其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所以我们也要关注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在第三类产业中,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在各指标的分析中都表现出了一定优势。证明我国这两个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需要大力发展。而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虽然有缓慢的发展,但其他指标相对薄弱,因此我们要加强两国的合作,利用美国技术优势,加速该产业发展。
第四类产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虽然产量增长平稳,但是产业集聚能力、技术实力和效益水平都明显偏低,因此我们要加强这一行业的投资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从而促使产业技术进步及集聚水平,进一步增强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发展。美国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国家,我国要多与其合作学习,才能快速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通过中美产业的比较性研究,及中美贸易对中国产业影响的关联性研究,可以看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相对于美国增长快速,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在经济效益上也有一定的优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相对于美国增长快速,也具有较大的产业经营规模,但在技术水平上相对于美国却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这两个产业的发展中要加强同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合作。而造纸及纸制品业相较于美国表现出了一定的增长优势及集聚效应,但是在技术和效益水平上还是存在很大的缺陷。石油及煤炭制造业也表现出一定的增长优势和技术进步,但是在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上还是有差距。橡胶及塑料制品业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快速增长的两个行业,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两个行业在逐步实现产业规模的同时也注重技术的发展,但其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所以我们也要关注产业发展的持续性。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在各指标的分析中都表现出了一定优势,证明我国这两个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需要大力发展。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虽然产量增长平稳,但是产业集聚能力、技术实力和效益水平都明显偏低。
[1] 周茂荣,吕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0(2):32-37.
[2] 冯耀祥.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J].当代财经,2009(6):102-106.
[3] 康增奎.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6月中旬刊):5-6.
[4] 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M].3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86-428.
2011-01-06
吉林大学“985工程”“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增长轨迹与特征的实证研究”项目(05JJD790006)、国家社科基金“中日韩三国经济周期波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项目(06BGJ021)资助。
石柱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理统计和数量经济。
F416
A
1007-7111(2011)02-0032-04
(责任编辑,张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