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幸福感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2011-12-25 07:02吕春晓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研究生

曹,斌,吕春晓,吴,爽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

心理幸福感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曹,斌,吕春晓,吴,爽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

以西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266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证明了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良好人际关系、生活目标、个人成长、自主性、自我接纳及掌控环境等,与主观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影响关系。

心理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研究生;关系研究

幸福是人类一直在探求的终极生活目标,研究幸福的步伐从古希腊开始就没有停止过。硕士生属于具备较强理性思维的群体,研究那些影响他们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对人们进一步理解提升生活满意度的途径具有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以西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心理幸福感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

从古希腊开始,对幸福定义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完善论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人类潜能的充分实现,是个体力量和真正本质的实现;另一种是快乐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快乐[1]。在此两种幸福观的基础上,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两种研究取向。心理幸福感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贡献者是国外学者Ryff和Deci等人,他们认为幸福不是纯粹的主观体验,它强调人的潜能的实现和发展,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幸福感[2]。主观幸福感的代表性学者有国外的Diener和国内的邢占军,他们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情感体验则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3-4]。

(二)研究思路选择

心理幸福感可以提供改进幸福感的途径,帮助群体提高幸福度。而主观幸福感更多的作用是测量幸福度。这两种幸福研究取向的代表学者都认为对方的研究存在缺陷,而认为自身的研究取向是优越的,两者之间的争论一直存在。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这两种研究取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整合这两种研究取向,以彼此的优越性弥补对方的缺陷性,以达到完善幸福研究的目的。

Diener认为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它更接近认知维度,是对自身幸福感更有效的肯定性衡量标准,是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另一个因素,所以有必要单独对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维度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仅将生活满意度作为结果变量,通过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来影响主观幸福感。本文针对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的一个维度——生活满意度进行关联性关系研究。

(三)测度变量选择

研究过程中,对心理幸福感的测度主要采用的是国外学者Ryff提出的六维度分类:良好人际关系、生活目标、个人成长、自主性、自我接纳和掌控环境[5]。而对生活满意度的测度主要采用国外学者Diener的成熟量表。

二、假设提出与测定

(一)研究假设提出

国外学者Costa和Mccrae对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依赖于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他们对人格的划分中,发现A型即宜人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亲密的人际关系来解释[6]。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中,Kahn和Antonucci(1980)指出社会支持是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并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社会支持的高低受到与亲人、朋友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的影响[7];因此本研究认为研究生感受的良好人际关系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即:

假设1,良好人际关系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目标模型理论研究指出,目标是情感系统的重要参照标准,它影响情绪、主观愿望和快乐,目标的种类、结构、向目标接近的过程和目标达成等都明显地影响个人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当一个人能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来制定目标和追求目标时,主观幸福感就会增加;因此本研究认为研究生的生活目标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8]。即存在:

假设2,明确的生活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个人成长是指人们能不断成长,持续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并希望能够看到自己在进步的过程。测度个人成长的得分值越高,意味着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程度越高,也就越容易对生活感到满意。Schwartz和Strack(1991)也指出,人们若与过去相比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都有了长进,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升当前的幸福感,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就越高[9];因此本研究认为研究生对个人成长的愿望与态度影响其生活满意度。即:

假设3,个人成长愿望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在追求理想的生活过程中,一个人对自我控制的能力越强,外界环境对自己的轨迹的影响越弱,其结果会促使生活的现状与理想生活越来越接近,从而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在自我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张雯、郑日昌的研究表明把行为结果归结为自身的内控者对生活事件较为乐观和主动[10]。因此本研究认为研究生感受的自主性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即:

假设4,自主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从自我接纳的定义可以看出,自我接纳是对自我的接受,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能够接受,那么他对生活也肯定会充满失望,就更谈不上对生活的满意;同时有研究表明自我接纳是自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Staats等人(1995)发现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两个维度即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正相关,国内学者张雯、郑日昌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自尊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国内学者杨昭宁、孔祥军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概念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自我概念中包括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三个维度,自我接纳就是对自我的认同和对自我的满意[11];因此本研究认为自我接纳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即:

假设5,自我接纳能力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Ryff在其对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共同影响因子的探讨过程中指出,掌控环境虽然是心理幸福感的因子,但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也较高[12]。心理学家长期以来认为控制感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内在动机,环境的不可知会使人感到焦虑和担忧,环境的不可控会使人感到沮丧和绝望。人的一生都是要与环境发生关系,如果掌控环境的能力不佳,就会在应对环境方面感到无助,意识不到身边的机会,对外部世界缺乏控制感,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往往也会觉得对生活不满意;因此本研究认为掌控环境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即:

假设6,掌控环境能力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和假设,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

图1 研究模型

(二)测量与假设检验

1.心理幸福感各维度的测定

对心理幸福感的测量,本文采用的是Ryff开发出来的《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包括六个维度,原始英文问卷中共有84个题目,经过问卷修正后,剩余32个题目。每个题目的回答都采用Likert-7量表的形式,1表示非常反对,2表示反对,3表示有点反对,4表示不确定,5表示有点赞同,6表示赞同,7表示非常赞同,分值越高表明被调查者对测量题目的观点越赞同。

对以上六个维度的测度量表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均达到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标准(α值>0.7,KMO值>0.6)。

2.生活满意度的测定

对此维度的测量采用的是Diener设计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共有五个度量题目。研究中也采用的是Likert-7量表的形式,分数越高,代表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越高。每个题目的回答都采用Likert-7量表的形式,1表示非常反对,2表示反对,3表示有点反对,4表示不确定,5表示有点赞同,6表示赞同,7表示非常赞同,分值越高表明被调查者对测量题目的观点越赞同。

对生活满意度的测度量表也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达到了较好的信度、效度标准(α值>0.7,KMO值>0.8)。

3.调查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西安部分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研究内容是对心理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集体主义倾向之间关系的探讨,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高等院校内的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采取的是概率抽样的调查方法,到各大院校的硕士生宿舍进行调查。

调研问卷共发放了280份,实际回收的填写完整的问卷是271份,回收后剔除不合格问卷5份,最后得到的有效问卷是266份,问卷回收率为96.8%,有效回收率为95%,均符合研究要求。

4.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建构和评估测量量表时,通常使用信度和效度这两个技术性指标。本研究采用的都是国内外学者们经过广泛应用和大量检验通过的良好测量量表,研究各测量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

由表1、表2可见,本研究中的问卷信度和效度均通过检验,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表1 问卷各量表的信度检验

5.心理幸福感六维度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多元层次回归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性别、年龄、年级、生源地和家庭经济状况作为控制变量,把良好人际关系、生活目标、个人成长、自主性、自我接纳和掌控环境作为自变量,把生活满意度作为结果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表见表3。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如表4。

表2 问卷各量表的效度检验

表3 心理幸福感六维度同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表4 假设验证结果汇总

三、研究结论

1.心理幸福感对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本研究验证了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分别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心理幸福感可以通过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从而影响主观幸福感,在这样的一个途径中,心理幸福感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尽管研究依据是研究生的心理感受,但结论可以推广到普通人群。

2.通过提升心理幸福感的措施可以增加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证实心理幸福感六个维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为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提供了增强硕士研究生群体幸福感的理论途径。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讲座、授课、权威人士的现身说法等形式,帮助硕士研究生建立积极的生活目标、提高自主能力、并实现自身价值;通过班级活动、党团组织活动等形式帮助硕士研究生建立与他人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增强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设立咨询热线、开通心理教育课程等形式帮助硕士研究生群体提高对自我的接纳程度和对环境的适应与控制能力。通过上述这些管理活动,对提高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从而达到提高整体主观幸福感的目的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本文研究未涉及心理幸福感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关系,这方面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此外,将心理幸福感的不同维度与实际生活内容如何结合起来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陈秀丽,冯维.西方心理学幸福感研究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3):20-25.

[2]Diener E D.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

[3]Ryff CD.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ult life[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4).

[4]Ryan R M,Deci E L.On happiness and human potentials:a review of research on hedonic and endaimonic well-being[J].Annual Review Psychology,2001(52).

[5]Ryff CD.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well-being revisited[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

[6]Costa P T,Robert J,Mccrae R.Environmental and Dispositional Influences ofWell-Being:Longitudinal follow-up of an American national sample[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87(78):299-306.

[7]张羽,邢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30(6):1436-1438.

[8]Brunstein JC,Schultheiss.Personal goals and emotional well-being:themoderating role ofmotive disposi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5:494-508.

[9]丁园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

[10]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

[11]杨昭宁,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80 -82.

[12]Ryff C D.Optimizing Well-Being:The Empirical Envounter of Two Tradi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6):1007-1022.

2010-12-29

曹斌(198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信任、企业伦理。

G449.7

A

1007-7111(2011)02-0093-04

(责任编辑,周江川)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研究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感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