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萍,仲,彦
(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54)
再论语言学习之魅力
——朗读
王微萍,仲,彦
(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54)
从朗读的魅力出发,探讨了朗读的3个功能:朗读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朗读的过程即是拓展的过程、朗读的过程即是提高的过程;论述了朗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引起教、学双方对朗读及其作用的足够重视,更好地展示朗读无穷的魅力。
朗读;魅力;理解;拓展;提高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跨文化交流,英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通用语言。如何以最快捷的方式、最地道的表达融入到国际沟通中已成为当今世界任何领域、任何人都不容忽视的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我国外语教学逐步解决了“哑巴英语”所造成的困惑,正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或许,正规的英语教学更多地将教学重心调整到了学生口语训练上,无论是外籍教师的强化训练,还是集视、听、说为一体的现代化语言学习系统的自主练习,无疑都对语言学习产生了极其明显的辅助效果;或许,层出不穷的各类培训机构特设有专门的语言学习重点,或过雅思或过托福,或过CET4/CET6或过TEM4/TEM8,然而,无论目的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读”是关键。
我们知道,语言由语义系统(semantic system),语法系统(grammatical system)和语音系统(phonological system)所组成。一般来说,语义结构(semantic structure)决定语法结构(grammatical structure)和语音结构(sound structure),但从听话者的角度来说,语音结构又决定着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语音是基础,而朗读则是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的基础,也是“说”的前提。在朗读中,朗读者自觉地运用“听”的大脑言语中枢进行信息反馈,指导自己“读”的表达,从而把“听”和“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朗读中的停顿、重音、升调和降调等时常受到“想”这个内部言语的指导和控制:如,朗读怎样表达恰到好处,怎样体现言外之意,怎样抒发内蕴感情等,往往通过一个停顿、一个声调让人感受到无限遐想的空间,“让情节在沉默中流淌,让故事在无言中延续。”(Highlights of American Literature)而读者的思维,时而淡定,时而张扬,在“读”中思考,在“想”中升华,这就是朗读之魅力。
朗读是有声的。任何语言都是有声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书面语或文字只是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而且是不完整的符号,因为说话人的口气、心情、声调、语调等是不可能完全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而要表达彻底,还需借助肢体语言,通过“读”这个环节。英语中的48个音标,无论是元音还是辅音,尤其是那一对对清、浊辅音[p][b][t][d][k][g][s][z][f][v][tr][dr]等,发音部位都是一样,如果没有声带的振动,没有大声“朗读”这一环节,就无法区别其变化,落实到单词或句子表述,就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尽管英语发展趋势是尽可能在派生词中保存根词原有的重音,但仍有大量词汇存在根词和派生词之间读音差异的情况,且毫无规律可循。如:contrˌibute(v.),contribˌ ution(n.),dˌemocrat(n.),demˌocracy(n.),democrˌatic(a.)等。还有的词,拼写一样,如果重音不一样,词义就变了,如:ˌdesert(沙漠n.),desˌert(遗弃v.),ˌcontent(内容n.),contˌent(满足的a.)等。类似的细微变化,仅靠“看”是无法辨别,只有通过“读”才能“听”懂,而不正确的发音常常引人误解。
不言而喻,近几个世纪以来,英语语音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尤其是美式发音对英式发音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模仿美式英语,习惯性地将重音移到第一个音节上,直接改变单词的重音:magazˌine读成了mˌagazine;resˌ earch说成了rˌesearch;cigarˌette发成了cˌigarette等等,短语“after all”的重音也越来越多地移到第一个词上,成了“ˌafter all”而不是“afterˌall”,或将拼写和发音结合起来,将“often”的“t”发音,将secretary发成四个音节,而不是像英式英语一贯读法那样读成3个音节。
朗读需要体会,从“读”中感受微妙,而这些隐含意思仅靠“看”是无法完成的。尽管英语的句式有明确的升、降调,但往往一个声调或一个降调就可以把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不同意思“读”出来。使用反意疑问句时,如果说话人比较有把握时,在结尾部分可以降调,反之依然。有时,为了表现含蓄、让步或对比,说话时可采取先降后升的调子。如:I canˇread it,butˌnotˌspeak it.(我会认,但不会说。)/I ˇthink so,ˌbut I’mˌnotˌsure.(我也同样认为,只是不太肯定。)/He didn’tˇcome,but he did write.(他没来,但确实写信了。)同样,为了表示抱歉、遗憾、真诚的感谢或祝愿等感情,也可以先高升再加低升,如:I’mˌvery,sorry.(非常抱歉。)/I’mˌso,sorry I’m late.(实在对不起,来迟了。)/Iˌ do,hope you have a,nice,trip.(衷心祝愿您旅途愉快!)这些感情只能在“读”中才能加以感受。这就要求朗读者深入意境,创造句色,使欲要表达的内容得到充分、尽致的表达。
反复朗读可以大大提高记忆功能。(1)朗读过程中,人体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器官协调并用,通过中枢神经将信息在大脑里不断反馈,不停歇地认读,加深记忆痕(memory trace);(2)朗读迅速地再认、回忆过去认识、记忆的材料,反映记忆的敏捷性、持续性、精确性和准备性,为背诵做准备。英语单词千变万化,尽管所有单词都是由26个字母的不同组合而成的,但记忆却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有的单词一个字母之差,意思不一样,词性也不同,可谓差之分毫,离之万里;有的单词能读就能拼写,如开音节、闭音节的词;有的词按照读音规则也基本能拼写出来等。但一些频繁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出现的,由一系列的词或名字的首字母所组成的首字母缩略词(acronym),由于其通用性和知晓程度,为大众所接受,如:UNO(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联合国组织),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SEATO(South 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东南亚条约组织),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关税及贸易总协定),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这类词不仅不按照一个一个字母来读,而应象单词一样地发音。
可见,朗读之关键。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不喜欢读,怕大声朗读,导致语音不准确,严重影响今后单词的正确发音,句子的正确表达,乃至文章的正确理解。因此,笔者认为,在英语初级阶段教学中,过英语音标关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在很多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均开设有专门的语音课或设有语音考试,目的很简单,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做到发音正确,读音规则清楚,语调把握到位,意群处理得当,把朗读的过程真正变为学习的过程。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仅靠单词或句型练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连贯的叙述,通过阅读来实现其功能。从表面上看,朗读和阅读似乎没有什么关联,然而,根据心理学的观点,默读仍是阅读,即不发声的朗读。国外实验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默读和思考时,同时进行着内隐的发音反应,人的语言器官的肌肉组织仍然在活动着。尽管没有发出可以听到的声音,但它却以隐蔽的语言发音形式向大脑皮层发出动觉刺激。所以,默读这种内部言语还是由朗读而产生的,或产生后要脱离有声朗读的暗中相伴是不可能的。
朗读或是默读,不仅是阅读的基础,反映阅读的水平,而且能有效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需要把朗读与阅读理解结合起来,强调朗读的准确与丰富,强调阅读的理解与速度。从课文的朗读到文章的阅读,有的可采取精读形式(intensive reading),即,阅读时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不宜太长。对课文的处理一般都采用精读形式。通过精读一篇课文,学生既学新的语言知识,又对段落、篇章结构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做到内容熟悉,层次清楚,中心思想明确。精彩的句子或段落要求学生背诵,这就需要学生融入意境,借助朗读和熟读来加以完成。然而,“一个有效率的读者能够只要看到印刷符号,就直接获取意思,而不经过声音的阶段。”(Fry,Edward,1963,Teaching Faster Read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要做到快速阅读理解,泛读(extensive reading)也需跟上。对泛读材料,一般要求学生读懂大意即可,通过博览群书,达到熟能生巧,实现由量变到质变,最终为今后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的科技资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无论是“look”还是“read”,无论是大声朗读或是无声默读,整个语言学习都是在“读”中完成,可见朗读之重要。
英国著名诗人密尔顿曾经说过:“从读的情况最易看出读的人是否真正了解了所读的作品”。一首好诗的吟诵,一篇好文章的赏析,对课本的理解,段落的背诵都是建立在先“朗读”后“记忆”的基础上的。养成良好的英语晨读习惯,在空气清新、空旷宁逸的校园里,大声朗读,融入角色,表达感情,正是对朗读材料最好的诠释。朗读并背诵这样的段落的时候:
“Grandpa slowly stood up.‘Don’tever say goodbye,Billy.Don’t ever give in to the sadness and the loneliness of that word.Iwant you to remember instead the joy and the happiness of those times when you first said hello to a friend.Take that special hello and lock it away within you——in that place in your heartwhere summer is an always time.When you and your friendsmust part,I want you to reach deep within you and bring back that first hello.’”(祖父慢慢地站起来。“永远不要说再见,比利。永远都不要屈服于那个词所带来的悲伤和孤独。相反,我要你记住你第一次问候朋友时的快乐时光。记住那个特别的问候,并且牢记于心,这样你的内心深处就会永远像夏天一样美好。当你和你的朋友必须分离时,我要你从内心深处重新找回那第一次的问候。”)(《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课)对于刚刚参加高考,刚刚离开家人和朋友,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一年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训练语音、语调,还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离别”,正确处理“离别”所带来的种种不适和忧伤,尽快调整和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再如:“But then,remembering my aisle mate’s hand clutchingmine while I clutched the hand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I feel struck by lightening all over again:the point is not to pay back kindness but to pass it on.”(不过,当记起我的过道朋友的手紧紧抓住我的手,而我的手抓住那高中生时,我有一种再次被闪电击中的感觉:仁爱的重点不是在于回报而是在于传承。”(《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三课)。如此的感受,如此的意境,只有在动用我们全部器官,在大声朗读和模仿中,我们才能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去感受作者此时此刻的思想:在危难中感受真情,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一些文学名著同样需要大声朗读和背诵,如,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读书》,如此的段落流芳万年:“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that is,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others to be read,butnot curiously,and some few to be wholly,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书有可浅学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需全部,读时需全神贯注,孜孜不倦。)“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Histories makemen wise;poets witty;the mathematics subtle;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 grave;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读史使人明知,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变。)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让学生明白,怎样读书,读什么书,如何在学习中进行取舍,合理利用好时间。
学习者在朗读和背诵中不断体会,不断学习和提高,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在欣赏美国田园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雪夜林前伫望》(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ing Evening)时,他们除了感受到诗中美景之外,更意识到肩负的重任,道路漫长,任重道远,他们前面还有“Miles to go before I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sleep.”(安睡之尚有迢迢行程,安睡之前尚有迢迢行程)。当然,就诗而言,还必须注意声调韵律在传达意义上的作用,读熟、背诵,实际上就是要让声韵充分发挥它的力量,让声韵、结构、形象合起来产生一个总体的效果,更圆满地、更如诗人本意地表达内容。
的确,朗读,尤其是大声朗读,本身就是对素材极好的理解。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文章的优美意境,缜密的思路,象征的意义,传神的描绘,观点和主张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所以,学好英语,学会朗读。
总之,语言是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的变动均对语言产生极大影响;语言是发展的,在无法完全搞清楚原因和不知不觉中悄然进行。今天,美式英语大受吹捧,这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力量的不断强大,以及英国和英联邦国际地位的相对减弱是分不开的:美语词语(如俚语等)不断进入英语词汇,美式发音影响着英式英语,美式表达正在为全世界所接受和模仿,而习得一口漂亮、流畅的美式口语,无法改变的学习方式仍然是“跟读”,“朗读”、“阅读”、直至交流,可见“读”之重要。再论朗读,其魅力更加耀眼。
[1]汪士彬.英语快速阅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2]刘世沐.英美文学欣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3]张述视,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4]罗贯.朗读与智力[J].教育研究,1990.
[5]董惠铭.谈二步教学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
[6]布赖恩·福斯特.变化中的英语[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7]Highlights of American Literature,English Teaching Division,Information Center Service,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Washing,D.C.,1970.
[8]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010-12-20
王微萍(1961—),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育。
H311.9
A
1007-7111(2011)02-0061-03
(责任编辑,周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