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特色”:行业特色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011-12-25 12:21山东轻工业学院秦梦华张庆思李红霞张淑增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质量观教学质量监控

□山东轻工业学院 秦梦华 张庆思 李红霞 张淑增

“质量﹢特色”:行业特色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山东轻工业学院 秦梦华 张庆思 李红霞 张淑增

以山东轻工业学院特色办学为例,探讨了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指导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介绍了学校依据自身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坚守行业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系列举措;提出“质量+特色”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行业特色型大学;高等教育质量观;质量监控体系;战略选择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之,教育质量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现代大学如何建设与发展,如何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服务,已成为当今任何一所高校都必须重新面对的一项挑战性工作。

行业特色型高校以其特殊性,也正在经历着比其他高校更为明显的调整与适应期。而正因其行业特色鲜明,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与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山东轻工业学院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院校,为了谋求新时期的科学发展,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统一思想,不谋求规模之大,重在质量的提升;不谋求学科之全,重在将特色学科办优。学校立足“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等办学方略,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对策及实施措施,特别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和践行,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大力加强“质量+特色”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行业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强校之路。

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把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条件和重要举措,把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时代赋予学校的崭新命题和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优质教育的环境保证。学校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构建适于本校特点、系统完备、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1.更新观念,以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指导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修订

“教育质量观所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效果”[1]。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凸现出来的。这是因为:在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属于稀缺资源,只有少数“精英”才能接受高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精英阶段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高水平,本身就是高质量的体现。到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只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它也可能像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质量问题[2]。另一方面,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其教育目标定位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不是少数精英[3]。规模的扩大,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各类人才,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随着质量内涵的变化,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主体也发生了变化。精英教育阶段,封闭的高等教育系统和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等理念,使得高校长期以来按照自身的意愿、自己设定的目标为社会培养人才,质量标准的确定和质量的监控都在封闭的高等教育系统内进行,而大众化高等教育所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多样性。学校的类型、层次以及学生的程度、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等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以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其标准变得不再唯一,它们依据不同目的和不同需求而设定,质量标准开始呈多样化。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不再仅仅是高校自己,整个社会开始越来越多地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提出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往往引导高等教育追求理想学术型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而忽视了对社会的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质量观经历了从“知识质量观”到“能力质量观”再到“全面素质质量观”的转变,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

在观念更新及思想认识统一的基础上,学校重新审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其中的教学目标系统、标准制度系统及实施操作运行方式等做出重点修改。学校请山东轻工协会的领导及企业的高工,以及遍布轻工各大企业已是“老总(总经理或总工程师)”的校友来学校出谋划策,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相关文件的修订,同时,召开各类座谈会,广泛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将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教学观、师生观、课堂观、质量观融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学校在“个性化培养”、“专业选择”、“学分分配比例及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毕业环节改革”、“考试改革”等多方面出台了新举措,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具时代特征。这些举措出台后,与旧的体系相比,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社会对学校的认可。

2.让学生、教师、二级学院管理团队成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力军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切管理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学校作为“人的集合体,它承载着人类的使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动力”[4],在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尊重师生的权利、维护师生的尊严,充分调动教学基本单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仅能够发挥师生潜能、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应该通过制度、措施、组织形式等最大可能地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使学校管理层、二级学院、教师、学生既成为监控的参与主体,又皆是接受监控的客体对象,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要特别强调被评价单位和个体的参与及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基于此,学校把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放在了二级学院这个层面上,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并出台了一系列调动二级学院及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办法。

(1)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

在学校出台的办法中,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是核心。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高教研究室、人事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退休教授为主体的专家组,以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为主体的二级学院互评团队,负责整个评价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先后制定了《校院二级教学管理办法》和《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暂行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等文件,确立了适宜并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程序等。

为了调动学院、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奖励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并举行教学工作评价表彰会,对评价结果优良的学院进行表彰并给予经费奖励;对于评估结果较差的学院,由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相关学院领导直接沟通、交流,提出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这些做法使教学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单位和教师真正受益,激励作用明显。

(2)二级学院内部质量监控

二级学院根据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涵,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对本单位各教学环节实施全面监控,这是确保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取得好成绩的有效措施。经过几年建设,目前各二级学院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完善工作

二级学院十分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在“彰显特色”,拓宽学生对课程、专业和发展路径的选择权,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广大专业教师理性思考毕业生创新实践能力与行业期望值存在的差距,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启动创新课程建设,设置借鉴引进课、先进网络课、学术校本课、实践技能课、学科前沿课等,改革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单一化操作,与企业、研究单位、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等,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起多样化平台。

②检查督导工作

各二级学院通过日常的教学工作检查,尤其是期中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青年教师导师制、学生评教信息反馈等形式,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并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进。同时反馈到学校相关部门,并作为学校改进工作的依据。

③教师自我监控与评价工作

组织教师自我监控与评价是二级学院内部质量监控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作为一门育人的艺术,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评价并不断调整。学校在督导、评估不断制度化的过程中,变教师被动接受监督、评价为一种自觉的、自我的监督检查,使监督、评价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在自我检查、调控过程中,教师主动收集各方面的评价信息,自制调查表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评价,请督导专家或同行听课指导等,这些举措的实行使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④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各教学单位结合日常督导检查情况、学生评教成绩及教师自我评价,每年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根据评价成绩确定教师的教学质量系数,其结果作为教师职务晋升、津贴分配、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⑤单项奖励工作

对教学质量系数奖励不能覆盖的、或奖励力度不足的某些教学工作,采取单项奖励的方式予以体现。如:青年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单项竞赛获奖者、精品课程建设中成绩突出者、参加双语教学者、实施开放实验项目者等。

二级学院对单位内部教学过程进行多方位、全过程监控,并吸收教师、学生作为评价组织成员,充分体现了教师、学生在办学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质量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教学信息的及时和畅通

学校开通了网上评教、评学系统,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毕业生问卷调查系统,校长信箱及教务处长信箱,开设了网络虚拟社区,给广大师生开辟了多条发表意见和了解教学信息的渠道。学校通过开展“教学质量月”、“教学质量年”等活动,使教学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广大师生树立起全新的教学质量观,在教学质量意识的推动下,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学校、学院的管理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品头评足,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趋完善。

本科教学质量优劣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高等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校以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及广大师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及聪明才智,根据质量监控反馈的信息,不断优化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规章制度,依据这些新的标准和制度,再次进行全程监控。如此周而复始,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和质量监控之间的良性循环,也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坚守“行业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山东轻工业学院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与山东轻工业互动共进,在行业人才培养、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服务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批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优势学科专业,为山东成为轻工大省,在造纸、酿酒、日用玻璃等行业稳居全国龙头地位,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上世纪末,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大量的工业部门被相继撤并,行业类院校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失去了和原主管部门的行政联系之后,原来的部门资源优势和机会优势开始逐步丧失,行业类院校开始受到来自综合大学的挑战,原有的在部门行业管理下学科面狭窄和服务面狭窄的劣势开始凸显,多数行业类院校开始增加学科专业、步入了更名行列,力求甩掉原有的“行业特色帽子”。

面对一系列的变化与挑战,山东轻工业学院冷静思考,积极面对。一方面,学校在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中,强化特色意识,实施特色竞争战略,坚守“行业特色”阵地,加大对特色专业人、财、物的投入,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做大做强传统的行业特色专业;另一方面,按照“突出工学优势、保持轻工特色、强化理工结合、重视文理渗透”的专业建设基本思路,以“围绕特色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面向,实现多学科支撑、交叉、融合”为重点,不断进行专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实践证明,学校坚守“行业特色”的战略选择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做大做强具有行业特色的学科专业

面对蓬勃发展的山东轻工业,学校在回顾和总结办学历史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特色意识,坚定了为轻工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学校在轻工行业独占鳌头或独领风骚的学科专业有轻工技术、生物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为了使其达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行业引领和服务企业的作用,学校为他们锦上添花,在国际上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投巨资购进仪器设备、搭建学科研究平台,在政策上给以多方扶持,使其占领学科高峰。目前,这几个专业均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制浆造纸工程与技术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玻璃与陶瓷、工业微生物是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些特色专业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受教育者适应当前与未来行业发展以及技术变革的创新性能力上,既关注学生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为学生未来长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入相关行业、产业领域就业或创业做准备。如今,这些学科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已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主力,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也得到了行业领域的普遍认可,作为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品牌,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2.紧密依托山东轻工行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作为行业特色类工科院校,我校与市场、产业、行业和岗位群关联密切,与轻工行业多数专业领域保持着互动的传统及优势。学校积极与产业部门和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吸引相关产业参与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早在上世纪末,学校就同山东省造纸研究设计院、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建立联合办学关系,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员互聘、教研结合的新体制,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学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渠道,聘请知名企业家作德育兼职教授,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了“德育基金会”,80余家山东轻工企业参加,吸纳社会资金100余万元。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全省百余家轻工骨干企业参加了山东轻工高等教育发展委员会,与我校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联合办学新体制,为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直接服务行业经济发展的学科优势,与晨鸣纸业集团、华泰集团和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在青啤集团、阜丰集团、皇明太阳能集团等100余个轻工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本着双赢的原则,校企联合在学校共建了生物工程研发中心、皮革化学品研究室等一批校内产学研合作平台。产学研合作密切了校企关系,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了实验条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科研及教研成果。学校以承担教育部世行贷款支持的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为契机,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办学道路,200余名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投入此项研究工作,参与创新实践的本科生达5600余人。该项工作的系统研究与实践,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整体进程。近年来,我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与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和“制浆造纸学科(轻化工程专业)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探索与实践”等教研课题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轻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凝聚校友力量,拓展办学空间

学校能在山东轻工行业得到广泛认可,与活跃在各轻工行业杰出校友的贡献密切相关。在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和基层就业标兵的评选中,学校入选人数居山东高校第一位。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家。据不完全统计,在山东省各工业企业中有数千名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等来自我院。由山东轻工业学院走出的“老总”,被新闻媒体以“轻院老总现象”、“发酵三十年酿出老总班”等为题广泛报道,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我院毕业生作为技术和管理骨干的主体,支撑起了山东轻工业的半壁江山。根据调查统计,青岛啤酒集团、晨鸣纸业集团、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阜丰集团等10家大型企业中,我院毕业生占了这些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的70%。正是因为拥有一批在轻工行业做出卓越成就的优秀校友,使得山东轻工业学院有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声誉。

学校把校友作为学校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坚持以感情为纽带,以沟通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交流合作为渠道,以事业发展为目标,营造学校关心校友,校友热爱母校,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局面。学校建立了“校友论坛”、“企业家论坛”、“企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产学研合作联盟”等平台,以“凝心聚力汇智,共享共赢共进”为主题,以推进产学研合作、企业家沟通、校企合作作为有效途径,着力打好为经济社会发展、为轻工企业、为校友服务这张“特色牌”。校友也以能为学校发展做贡献为骄傲。近年来,学校建立的专业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多数建在以校友为老总的企业里;校友们还以设立奖助学金、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为学弟学妹们创造成才的机会。校友参与办学,极大地拓展了学校办学的空间。

术业有专攻,厚积而薄发。山东轻工业学院珍视与行业具有的天然联系和具备的独特优势,围绕“特”字做文章,着力将自身的行业积淀和特色优势转化为应对高等教育竞争的胜势,努力在最适合的领域做到出类拔萃,走出了一条符合行业特色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强校之路。

[1]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1):1-6.

[2]赵婷婷.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江苏高教,2002(3):39-41.

[3]李正元,任元军.新世纪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4-75.

[4]申河山.“以人为本”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琐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5):15-20.

G647

项目名称: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号:2009047。

(本文第一作者系山东轻工业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质量观教学质量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青岛啤酒“大质量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医院要树立全面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