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言
囤书画可靠吗
□ 陈 言
拍出3.08亿元天价的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也被多位鉴定家鉴定为明代摹本,著名鉴定家徐邦达则提出贴中宋代的题跋都不对。
关于《砥柱铭》和《平安帖》的争议,拍卖行却称 “艺术品拍卖不保真是通行的规则,质疑的人是想出名”。由此,市场风险可见一斑。
暴利驱使和市场逐利使当今中国画市场鱼龙混杂。随着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拍品出现,各种高科技造假手段层出不穷,高精度的扫描仪、复印机开动,别说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的作品,就是故宫博物院的东西,只要有一本图录,都能仿出“真假莫辨”的东西来,并且要多少有多少,以至于经常出现两件完全一样的中国书画作品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的拍卖会上。
在中国书画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众多优秀作品。在历史变迁中,各种临本、摹本、仿品、赝品主要是后人学习和传承的结果,恶意造假者不多。因而书画的临本、摹本、仿品与鉴藏活动之间的道德冲突、利益冲突较少,其欺诈性也弱。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在街头看到一幅仿冒其《夏木垂阴图》的假画,挑明之后画贩跪地求饶,称乃迫于生计不得已为之。古人作假,多有一惧,冥冥之中,恐神灵惩罚,作画时还故意留点破绽。而今人造假,完全是暴利驱使,心无畏惧。市场上一夜之间冒出那么多唐宋和明代的“上品”古画,不得不令人惊叹书画市场的疯狂。
从囤地、囤房到囤红木家俱、普洱茶、黄龙玉,再到现在囤书画,都更像是一场泡沫游戏。泡沫游戏不好玩,更危险。
(作者为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