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探讨

2011-12-23 02:29叶心语
活力 2011年18期
关键词:垦区治理探讨

叶心语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黑龙江垦区畜牧业污染现状,分析造成养殖污染的原因,提出科学防治养殖污染的建议,以促进垦区养殖业和环境保护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垦区;养殖污染;治理;探讨

黑龙江省垦区是以农畜业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种养加一体的特色区域经济。随着垦区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的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畜牧业占农牧业半壁江山的宏伟目标基本实现。由于畜禽业快速发展,规模化饲养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等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污染了环境。成为垦区又一重要污染来源。因此,科学防治养殖污染,对于改善垦区环境卫生,促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垦区畜禽养殖及污染的现状

1.畜禽养殖现状。2010年垦区畜牧水产源调查中,共有近500家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奶牛存栏11万头,肉牛出栏1万头,生猪出栏90万头。全垦区畜禽养殖:生猪出栏400万头,奶牛存栏34.73万头,肉牛出栏38.52万头,蛋鸡存栏500万只,肉鸡出栏量1 700万只。

2.畜牧业污染物排放现状。垦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主要种类有: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它们的产排污量依次降低。主要污染物总类有:COD、氨氮。五类畜禽共产生污染物量为16.69万吨,排放量3.84万吨;排放量占总产生量的23%。其中:COD产生量14.79万吨,排放量2.46万吨,消减率为83.4%;氨氮产生量0.19万吨,排放量0.14万吨,消减率26.3%。

以上数据显示垦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相对较大,消减量并不能完全减轻环境的污染程度。

二、垦区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

1.养殖快速发展。近些年,国家、省和垦区出台了多项扶持畜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加快了垦区规模化养殖的进程,近10年来,垦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增长了10余倍。标准化建设增加了养殖量,同时一定的政策扶持与市場供求推动导致散户养殖数量激增,垦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户迅速发展,畜牧业已成为黑龙江省农垦经济发展主要支柱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势必带来了污染物增加,环境负担加重的影响。

2.废弃物利用有限。垦区在畜禽粪便处理方式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主要采用垫草垫料、干清粪和水冲粪为主,其中以直接农田利用是主要处理方式,生产有机肥和沼气为辅。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虽能对废弃物进行有效收集处理,但由于废弃物量过大,除一部分制造有机肥和施田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只能堆贮存放,不能很好地有效利用。一般的养殖户以圈养和散养为主,大量的畜禽粪便散落环境,严重污染环境,使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利用率相对较低。

3.畜禽治污设施投入不足。据统计,黑龙江垦区规模化养殖与一般养殖户在养殖量上差异较大。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虽然投入较大,但治理设施投入相对较小,很多大中型养殖场也不按标准配套建设治污设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配套,治污效果差,达不到治污标准。更不能达到现代化养殖场的要求。而畜禽数量比重最大的一般养殖户由于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大多没有修建化粪池和沼气池,畜禽粪便只经过畜粪池便直接排出或直接排放到环境。

三、科学防治养殖污染的建议

1.加快摸底调查,核准畜禽及污染物排放量。只有全面掌握垦区畜牧业规模、总量、种类、分布、模式、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评估和核实垦区畜禽总量与排污状况,才能更好地提出治理方案,为加快垦区治理畜牧业环境污染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最近几年垦区通过国家污染源普查和动态更新调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撑握了畜牧源基础数据,为治理畜禽污染找到了治理方向和措施。

2.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确保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畜牧业污染源关键是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收集,只有粪尿等污染物集中起来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规模化养殖场的建立恰恰是对畜禽代谢物集中最有效方式,这对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提供了可能。现在垦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规模和数量很大,但污染治理设施配套建设较少,同时运营的污染治理设施更少。因此加大规模化养殖场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将很大程度上提高降污治污效果。

3.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的建设力度,减少或降低养殖户规模。垦区规模化养殖场相对其他地市数量比重高,但和自身大量的小养殖户比较,在集中程度上明显不足。只有通过加大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才能减少畜牧污染源的面源污染。因此,通过政策扶持、补贴资金,技术指导,全区的规模化养殖小区不断增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重新整合,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向产业化养殖转变。

4.广泛宣传,努力营造防污治污共识。一方面,向规模化养殖业主大力宣传畜禽生态养殖的必要性,使其把生态养殖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增强治理养殖污染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畜禽规模化生产的污染危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让规模化畜禽养殖接受全社会监督。

5.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治污措施。一是种养循环成发展,进行市场化配置。根据垦区畜禽规模养殖现状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可行性,采用“园中有场、场在园中”的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循环对接,既消化了畜禽排泄物,又推进了种植业品质的提升。进而在更大区域内进行市场化配置。二是粪尿转变有机肥。在已形成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依托多种技术手段,实施畜禽有机废弃物集中处理,再通过市场机制开发商品有机肥,为养殖业污染“减负”的同时减控农业化肥使用,进而构建一种变废为宝的“大循环”模式。三是变废为宝 倡导绿色生态经济。采用“蔬菜、种植、养殖—沼气—沼肥”的良性循环模式。可有效扭转了因大量秸秆焚烧,蔬菜废弃物、畜禽粪污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状况,提高了农民的环境意识,促进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四是引进新技术 养殖污染物零排放。使用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将粪尿迅速有效地分解转化。发酵床垫料经过长期的微生物作用,可形成优质的微生物有机肥,应用在果树、蔬菜等农业生产,既实现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又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养殖成本。□ (编辑/惠霞)

猜你喜欢
垦区治理探讨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