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劳志建
周至县是关中平原著名的农业大县之一。西部大开发以来,周至县以猕猴桃、苗木花卉、蔬菜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在关中地区处于领先位置,但是,由于是西安市用水供应地,发展因素受到制约,依然面临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窘境。为此,周至县委、县政府提出“在保护好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和黑河水源地”的前提下,以“一城(县城)一园(集贤产业园)一区(道文化展示区)”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将是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十年,周至县如何把握这个黄金机遇?
张印寿:从外部环境看,国家不断扩大内需,继续大规模、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的投入;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十年,生态补偿力度加大,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西安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五个“新城组团”之一;随着统筹城乡力度的加大,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县来讲是难得的机遇。这些政策叠加的“聚集效应”,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从自身来看,西部大开发前十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3.16亿元,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年均增长24.2%,为新十年的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目前,周至上下已形成了“不甘落后,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发愤图强”的周至精神,我们有信心全面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卫星新城建设,初步形成卫星新城基本框架。
《西部大开发》:突破农业大县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周至县已初见成效,围绕“一城一园一区”建设,张书记有哪些战略思考?
张印寿:围绕一个“精”字,努力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做大做强以秦岭北麓杂果林带和猕猴桃、苗木花卉、蔬菜及生猪养殖“一带四基地”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板块,建成全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突出新品种和高科技,促进精细化发展。着力改变“粗放型”、“大路式”的生产模式,加大品种更新力度,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加快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突出土地流转,促进集约化发展。鼓励企业和大户发展规模经营,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变为农业产业工人,逐步改变“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经营模式。突出标准化示范园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进标准化发展。大力普及标准化管理技术,创建12个标准化示范园。从2011年开始,每村选择两个专业合作社,连续三年每年为每个合作社补助1万元,着力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的示范合作社。突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营销,促进品牌化发展。广泛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争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加强农产品宣传推介营销工作,不断提高周至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围绕一个“强”字,努力在做大做强集贤产业园、推进工业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加强与曲江的合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坚持大园区带动、大企业引领和大项目支撑,着力引进名优企业,形成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和机电设备制造四大工业体系,基本建成“产业集群、项目集聚、土地集约”的现代工业园区。到“十二五”末,力争园区发展到8.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5万,入园企业达60家,产值达到40亿。立足我县优势资源,积极打造农产品加工、矿产建材、现代医药、化工和机电设备制造四大工业集群,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
围绕一个“优”字,努力在发展特色旅游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上实现新跨越。举全县之力建设道文化展示区,建成财神文化区、道教文化区、道家文化区三大核心景区,化女泉、大秦寺、延生观、仙游寺四大特色景区及现代农业观光区,实现“两年建成景点,三年形成气候,四年扬名中国”目标,使其成为陕西关中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极。对秦岭北麓40余处景点进行串联提升,鼓励支持大集团整体开发,培育新的旅游热点。推进土地流转,建设楼观新镇,打造“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统筹城乡示范区。加快秦岭北麓及秦岭国家植物园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优化商贸服务结构,形成主体多元、业态先进、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服务格局。
围绕一个“特”字,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进一步优化县域城镇布局,形成“两城(一城以县城为中心,一城以楼观、集贤新城为中心)两带(一带以西安—宝鸡沿线乡镇为轴线,一带以省道107环山沿线乡镇为轴线)”的空间发展格局,力争平原乡镇“十二五”末全部实现撤乡建镇,五个乡镇改设街道办事处。重点加快县城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步伐,将县城城区面积由7.5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7.2万增加到25万。抢抓“省级重点镇”建设机遇,着力将哑柏、终南、楼观、集贤四镇打造成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新型城镇。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城镇的吸附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实施干线公路一级改建工程和二级公路网化工程,加快南北纵向主骨架公路建设,提升路面等级,完善“井”字形公路网络,步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解决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化、自来水化目标。
围绕一个“美”字,努力在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上实现新跨越。以保护好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和黑河水源地为重点,认真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建设,利用三年时间完成秦岭北麓直观迎面坡补植绿化工作,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强化水源地保护,积极实施黑河移民搬迁工作。抓好渭河整治工作,逐步将其建设成为一条生态景观带。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