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探析*

2011-12-23 10:44黄凤志
现代国际关系 2011年6期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东北亚利益

黄凤志 吕 平

东北亚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核心地区之一,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曾数次因东北亚地区国家核心利益遭受挑战而被迫进行保家卫国战争。21世纪初,东北亚出现美国霸权强化、日本战败后复兴与中国崛起的新局面,地区安全环境错综复杂,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认真分析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科学界定和努力维护中国东北亚地区安全利益,是制定中国东北亚安全战略与政策的前提,也是确保中国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大局的需要。

一、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环境透视

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内生于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环境之中,从属于中国崛起的国家战略需要。探讨中国东北亚地缘安全利益,首先要对中国在东北亚地区面临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做一明晰的分析。东北亚地区是中日俄美四大国力量、利益与战略博弈的交汇点,隐伏着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从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视角看,可概括为“一超主导三强并存”。为维系主导地位和霸权秩序,美国依托其超级大国的实力地位和联盟政策,在东北亚地区奉行控日韩、拉蒙古、遏中俄、制朝鲜的政策。在美霸权战略的强磁辐射下,冷战后的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出现了“一超”主导“三强”的格局,中日关系起伏、俄日关系波动、朝韩关系敌对和朝日关系紧张的背后都有美国霸权的魅影作祟。美国认为当前的“核心挑战是在表现出容纳中国崛起的战略姿态的同时,发出明确的信号——美国不会给中国留下可供填充的地缘政治真空”。①Emma Chanlett-Avery,Bruce Vaughn,“Emerging Trends in the Security Architecture in Asia: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Ties Among the United States,Japan,Australia,and India”,CRS Report for Congress,January 7,2008.东北亚地区局势的紧张有利于美国推动美日、美韩同盟轴心关系的强化,对中国崛起形成阻遏之势。东北亚国际关系处于亚冷战状态是中国崛起无法回避的周边地缘安全环境。

第二,从东北亚地区权力政治结构视角看,表现为既非均衡的均势结构、又非完整的霸权结构。东北亚“一超多强”格局下美日韩海洋势力与中俄朝陆地力量的潜在抗衡并非一种均势结构。美国作为当前国际体系中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霸权在东北亚地区自然有相应的延伸和辐射。美国的软硬实力相对于地区内各国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强大的前沿军事部署和不容忽视的盟友资源,特别是美日同盟的强强联合,使美国在东北亚地区事务中具有掌控局势的能力。美国对日本外交政策走向有重大影响力。2011年1月日本首相菅直人也在讲话中强调,“日本外交政策的首要支柱在于美日同盟。”①“Japanese Diplomacy at a Historic Watershed”,Lecture Presentation on Foreign Policy by Prime Minister Naoto Kan,January 20,2011,http://www.kantei.go.jp/foreign/kan/statement/201101/20speech_e.html.(上网时间:2011年1月22日)2010年的天安号事件、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及美韩黄海军演均表明,美国在东北亚居于主导者地位。日本学者认为,东北亚地区安全更多依靠的是美国这样的外部力量而非本土力量。②[日]浦野起央:《21世纪亚洲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东北亚地区安全体系的非均势结构表明,中国的和平发展在东北亚正面临美国及其同盟力量的阻遏,中国的东北亚地区安全利益正面临多重挑战。与此同时,冷战后美国在东北亚并未取得真正的地区霸权,美国虽通过联盟政策主导了日韩,控制了东北亚海洋国家势力,但并不能完全主宰地区事务。美日韩海洋势力与中俄朝大陆力量的隐性对立和美中日俄的战略互动,使霸权稳定模式难以在东北亚地区构建。处于美国东北亚地区联盟体系之外的中俄通过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了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潜在战略联合,有效遏阻了美国单边霸权向东北亚大陆的扩张。美国推行霸权稳定式的地区安全结构遇阻表明,中国正身处东北亚地区大国安全秩序的博弈场,中国因其全球GDP排行第二的角色和日益增强的国力,已被美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威胁者。

第三,从东北亚地缘力量结构变异的视角看,出现了中国崛起的新变量。东北亚安全体系是一个缓慢嬗变的动态系统,中国的日渐崛起使得地区实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实力增长超出美国预期成为“中国威胁论”幽灵在东北亚地区滋生的沃土,使美日韩等对中国崛起疑虑重重。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竞争对手,甚至认为“中国将比20世纪美国面临的任何一个潜在霸权国都更强大、更危险”,③[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3页。进而加强对中国的防范和遏制。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的形势下,2010年中美关系恶化,东北亚地区频发的国际冲突目标都共同指向中国,中国与周边多个国家出现了关系紧张的趋向。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好处的同时,又极力借重美国制衡中国,美国则借机大力强化美日、美韩双边同盟关系,有推动建构以美国为轴心的三边同盟体系迹象。2010年12月美日韩外长会议后发表的声明即强调,“将会继续并强化三方互动来补充已有的强大双边机制”;④U.S.Department of State,“Remarks with Japanese Foreign Minister Seiji Maehara and South Korean Foreign Minister Kim Sunghwan”,December 6,2010,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m/2010/12/152443.htm.(上网时间:2011年3月2日)2011年3月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参议院对朝鲜政策听证会上也指出:“在强化美国与韩日同盟时,我们将采取大胆的步骤加强三方合作以进一步推进更具完整性的东北亚安全框架。”⑤U.S.Department of State,“U.S.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March 1,2011,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11/03/157472.htm.(上网时间:2011年3月2日)中国崛起正在引发东北亚地缘政治的新变化。

第四,从地缘政治安全机制建构的视角看,东北亚存在着地区安全困境。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结构维度与进程维度的双重不稳定性,使中国的东北亚安全利益陷入难以消解的地区性安全困境之中。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首先表现为区内各国利益冲突的存在。中美日俄四国间战略利益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它们在各自安全战略定位与选择上构成潜在冲突,美中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矛盾加剧。同时东北亚国家间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领土纠纷,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韩苏岩礁之争、日韩竹岛(独岛)之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以及中日韩之间在海洋国土划分上的矛盾和争端。其次,东北亚地区国家间安全协商机制缺失。东北亚缺少区域合作和地区安全的有效常设性、制度性安排,分散的权力结构使既有利益冲突难以得到有效协调和控制。再次,东北亚各国政治互信缺失。地区各国长期受意识形态对立或历史恩怨的影响,彼此猜疑和恐惧,普遍将对方界定为潜在威胁。各国战略互信的缺失加剧了地区安全方面的对抗,导致地区安全合作滞后。“东亚地区的主要问题在于,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以及韩国之间分歧太大,以至于只有当这些国家都面临同一问题,且这个问题影响巨大,足以使其抛弃战略敌意并共同致力于寻找彼此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之时,它们才会共聚一堂并努力实现共同的目的。”①Dick K.Nanto,“East Asian Regional Architecture:New Economic and Security Arrangements and U.S.Policy”,CRS-26,April 15,2010,http://fpc.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142760.pdf.(上网时间:2011年4月25日)最后,各种突发事件致使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对中国在东北亚的安全环境构成威胁与挑战。2010年以来,东北亚各种突发事件频起,从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钓鱼岛撞船事件到日本东北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泄露危机,都将中国推向东北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危机的风口浪尖。前一系列事件导致美日韩同盟强化,各种军演名为遏制朝鲜,实则彰显实力,剑锋直指中国,严重威胁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福岛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则在非传统安全层面对中国安全利益造成损害,其在近期虽然会缓和中日关系,远期却有可能加剧中日间领海争端和资源竞争。

二、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利益的内涵

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利益既是中国政治与安全利益的区域化体现,也是中国在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地位和拥有的边界安全空间的体现,涵盖地缘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四个维度,其核心问题是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利益免受威胁与挑战。具体而言,表现为四方面内容。

一是主权安全,表现形态是政治安全。主权安全是中国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和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是中国东北亚地缘安全利益的基石。中国在东北亚地缘安全利益的内核是中国国体、政体安全和政治稳定,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东北亚地区不被敌对国际势力所颠覆和损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的鲜明个性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的政治特点塑造了中国崛起的独特模式。同时,中国是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未能成功和平演变的重要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崛起之路正在承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重压。东北亚地缘政治成为21世纪初冷战的“活化石”,其中既有中国崛起、朝鲜半岛和各国领海争端问题,也有世界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东北亚地区博弈的属性。

中国东北亚政治安全利益面临的现实威胁在于美国主导的同盟国家对中国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威胁着中国的政治稳定。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当代国际体系中扮演着主导者角色,面对中国崛起的冲击它们充满了戒备和非议,在民主与人权问题及台独、藏独与新疆问题上,它们屡向中国发难,损害中国国家利益,使中国国家主权频遭干涉。它们把达赖视为反对“极权专制”和追求民主的圣人,将台独当做美国制衡中国的砝码,把疆独活动当做民族自治的合法要求。甚至在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之际,美国在各种场合依然紧咬中国的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中国在东北亚处于异质社会制度国家的战略包围中,美日等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偏见与敌视始终存在,东北亚地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未随冷战的终结而结束。

二是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中国东北亚地缘安全利益在国家层面上是指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不受区域外势力的侵略与威胁。摩根索曾指出国家利益中最本质问题是国家的生存。②Hans Morgenthau,“The National Interest of the United State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88(46):961.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事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实现其他各层次安全利益的基础,居于中国东北亚地缘安全利益需求层次的核心。在东北亚地区,对中国领土完整利益的威胁来自同邻国海洋国土的争端。中国同日本在钓鱼岛群岛主权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存在争端;同韩国在黄海、东海大陆架划界和苏岩礁主权归属问题上也分歧严重。中国与日韩在海洋岛礁和海域划分问题上的矛盾与争端,对中国海洋国土完整利益构成现实威胁。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本不仅事实上占领钓鱼岛,而且图谋使其非法占有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在海洋利益和安全利益方面双重损害中国重要国家利益。中国同周边国家领海争端积淀多年,与国家利益、民族情绪交织在一起,陷入当前解决互不让步、留待未来又不甘情愿的两难境地。例如,若按照日本主张的“中间线”原则划分东海海域,那么日本的边界就可以向中国东海岸推进180海里,这180海里的海域内还蕴藏着巨大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如按日本主张钓鱼岛属于日本领土,日本的国防前沿就从冲绳岛向前推进了400余公里,整个中国东海海域将处于日本的监控范围,中国的海防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国家统一是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与和平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中国东北亚地缘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了其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通过海洋威慑战略使新中国的势力范围局限在东北亚陆路,台湾则在美国的保护下游离于中国主权行使范围之外,台湾问题成为中国主权统一与和平发展利益的伤痛。美国推行“不统不独,不战不和,分离分治,以台制华”的两岸政策,与中国走向崛起道路、国力不断增强的现实发生了深刻矛盾。台湾问题凸显了中美在东北亚地缘政治中的博弈,美国支持台独和极力阻挠中国统一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统一利益。

三是维护中国经济社会的和平发展利益。中国东北亚经济安全利益主要是捍卫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环境,使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东北亚免受各种威胁。作为生存需求的经济安全是一种发展层面的利益,在需求层次中属高级需求,与政治、领土、主权、统一安全共同构成国家重要核心安全利益。东北亚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地区和中国和平发展的依托之地。随着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走向崛起之路,中国国家经济利益与世界各国经济利益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中国沿海地理结构存在着一条从韩国、日本、台湾、菲律宾一直延伸到印度尼西亚的漫长海上岛链,中国在海洋领土、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方面与这条岛链上的一些国家存在着争端。美国在冷战时期就开始构建围堵中苏的太平洋岛链,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经营和完善太平洋岛链,剑锋直指对海外贸易与海外资源依赖日增的中国。由此,中国东亚地缘政治中海洋安全利益的护持事关中国崛起的前景。

21世纪维护中国经济社会和平发展利益的最大挑战来自美国在东北亚推行强化霸权政策带来的威胁。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模式的成功、中国实力的增长和中国崛起为超级大国的未来,使美国逐渐认定中国崛起是美国霸权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霸权是超级大国美国的核心利益,任何国家一旦影响或挑战其霸权地位,美国都会采取各种手段消除威胁。中国只要还在崛起的轨道上发展,无论怎样表达善意,美国都将奉行接触加遏制的对华政策。冷战后,美国对华制裁、人权打压、高技术出口限制、贸易最惠国待遇要挟、军售封锁,以及银河号事件、南海撞机事件、炸馆事件、对台军售、岛链包围、施压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出口、支持藏独及疆独和台独等分裂势力、举行美韩黄海军演和美日军演等一系列弱华、遏华、裂华政策与举措,无不显示出防范中国的战略意图。2006年的美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主要新兴大国,“最具与美进行军事竞争的潜力,如果美国不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很可能发展破坏性军事技术,从而打破美在传统武器方面的优势”。①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February 6,2006,http://www.defenselink.mil/qdr/report/Report20060203.pdf.(上网时间:2011年4月20日)近年来,美国军事部署的重点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而其亚太军事部署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地区,这对中国和平发展构成了直接威胁。在2010年5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奥巴马政府肯定了历届美国政府坚持的“世界领导”的战略目标,强调美国要继续加强太平洋国家军事同盟关系。②“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rss_viewer/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pdf.(上网时间:2011年4月20日)美国强化与日本、韩国、东盟国家以及与澳大利亚、印度关系和对台军售,昭示美国正在构筑防范中国崛起的战略遏制链。

东北亚地缘政治中中日关系紧张和日本拉美抑中战略也是威胁中国和平发展机遇期的重要因素。21世纪前30年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对中国崛起意义重大。然而,中日战略互信的缺失、中日关系的僵局和潜在对抗加剧了中国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的恶化,并与南中国海、中印边界和朝鲜半岛问题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加大了中国崛起的安全成本,制约了中国在全球国际地位的提升。日本认同美国单极霸权,奉行支持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秩序的外交战略,寄厚望于美国主导下的日本政治大国抱负的实现。日本民主党上台和鸠山由纪夫的辞职表明,“日本依靠美国安全支持的需求超过了其寻求‘正常国家’的努力,任何动摇美日联盟的尝试都将面临巨大阻力”,①金灿荣:“2010年中国外交新态势”,《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11期,第7页。日本联美抑华的外交战略选择对中国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和利益构成了现实威胁。中日在东北亚地缘政治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和相互猜忌,是引发双方战略关系困境的重要原因。冷战结束后,在日本强国地位回归的同时,中国走上了崛起道路。2010年中国GDP赶上并超越了日本,日本由此遇到了自近代以来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重新强大”问题的困扰。对“中国威胁”的判断和忧虑必然催生日本防范中国的政策举措,导致其采取诸如日美军事一体化、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售、提出“日美澳印价值观联盟”构想等外交行动,从而引发中日战略关系的潜在对抗。中日关系有从冷战时期的“战略伙伴”逐渐向冷战后的“竞争对手”方向演进的趋向,国家利益的冲突诱导两国关系经常出现抗衡性因素。东海划界、钓鱼岛主权归属、领海主权争端与资源、能源问题重叠在一起,凸显了两国利益关系中零和博弈的层面。2011年日本地震和福岛核泄漏危机发生后,日本被迫采取安全依赖美国、经济复兴依赖中国的政策趋向,中日关系暂时趋于缓解。

四是中国东北亚地缘军事安全。中国东北亚地缘军事安全利益主要是指中国领土在东北亚免受他国军事力量、军事联盟和周边军事环境的威胁和侵害。军事安全是实现国家安全利益的坚实后盾,属于涉及生存问题的国家基本需求范畴。安全状态的核心标准在于客观威胁的消除。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军事安全利益的内生环境是东北亚“一超三强”的地缘政治格局、美日韩同盟防范遏制中国、世界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和中国崛起的发展态势,其内涵包括防范军事威胁、保障国土安全利益,防止核扩散和军备竞赛、维护周边稳定,大力推进新军事变革、保障中国和平崛起。毋庸讳言,中国东北亚军事安全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是美国在东北亚的前沿军事存在及其主导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对中国的本土国防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护持中国东北亚地缘军事安全利益需要我们增强自身军事力量的有效威慑能力,抵消敌视性军事集团的军力优势,确保安全边界的外延空间,保证地缘战略缓冲地带的存在。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在中国周边地区的扩散,将破坏东北亚安全局势的稳定和地区军事力量格局的平衡,甚至使中国安全面临地区性核军备竞赛的威胁。有效防止核扩散,构建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东北亚军事安全利益的重要内容。三是地区热点问题对中国东北亚军事安全的挑战。朝鲜半岛危机不断,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紧张,直接威胁了中国在东北亚的国家安全利益。朝鲜半岛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近代历史上朝鲜半岛危机数次将中国拖入战争。21世纪初,在美日韩同盟轴心和太平洋岛链遏华军事基地群存在的背景下,朝鲜对中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朝鲜的存亡事关中国东北安全和中国政治中枢的安危。朝鲜半岛发生的任何危机都将直接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利益,而当前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利益面临一系列挑战:第一,美国认为朝鲜是“无赖国家”,朝鲜政权具有“非法性”,美韩在朝鲜半岛的共同战略利益是颠覆朝鲜,而朝鲜与中国存在着唇齿相依的战略安全关系和利益,美韩战略目标与意图的任何进展都将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利益。这种威胁在2011年3月美国朝鲜政策特别代表博斯沃思强调延续对朝“接触+制裁双轨政策”的情况下,显得更为突出。②U.S.Department of State,“Breaking the Cycle of North Korean Provocations”,Washington,DC,March 1,2011,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11/03/157474.htm.(上网时间:2011年3月5日)第二,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和朝韩对抗直接损害了中国国家安全利益。2010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美不仅成功实现了派遣航空母舰参加黄海军事演习的意图,使美航母出现在中国敏感海域,直逼中国首都和北方工业中心,形成对中国的军事震慑,也使美韩军事同盟得到强化,韩国更加依赖美国。2011年2月五角大楼公布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明确提到,美“将会保留对驻扎在半岛上的联合国军的指挥权直到2015年,并将在韩国担负更多安全责任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①The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1 Redefining America’s Military Leadership”,http://www.jcs.mil//content/files/2011-02/020811084800_2011_NMS_-_08_FEB_2011.pdf.(上网时间:2011年3月5日)第三,处于弱势的朝鲜缺乏安全感,力图通过发展核武器以求自保和威慑韩美。美伊战争和当前利比亚战争对朝鲜的启迪加大了其弃核难度,而朝鲜拥有核武器恐将诱导和推动韩日发展核武器,使东北亚地区面临核扩散危机,不仅破坏中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战略目标,还将严重恶化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第四,朝鲜经济实力孱弱,国际处境孤立,却始终利用中朝唇齿相依的战略关系,在经济政治方面牟取中国的援助和支持,外交方面则独立行事,不顾中国感受,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中朝之间缺乏外交协调,屡陷中国于国际外交压力的困境之中。

三、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的护持

东北亚是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安全的核心地区之一,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东北亚政策是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东北亚的政策目标是积极推进与东北亚国家间的互信与合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去除冷战思维,摈弃意识形态偏见,树立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②“杨洁篪部长在首届‘蓝厅论坛’上的讲话”,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chn/gxh/wzb/zxxx/t773513.htm.(上网时间:2011年4月29日)实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确保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

首先,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应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政策,以自身的和平发展增强区域和平稳定的基础,以本国的睦邻外交营造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和友好互信的周边关系,是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的内在要求。因此,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道路与睦邻友好的对外战略,对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面对紧张态势与稳定趋势并存的东北亚,中国应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http://www.gov.cn/jrzg/2011-03/31/content_1835289.htm.(上网时间:2011年4月29日)把中国的东北亚根本利益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共同利益联系起来,把中国在东北亚的发展、安全与地区其他国家的繁荣与和平联系起来,推进地区各国间的互信与合作,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与安全合作,建设和确保东北亚的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中国还应积极参加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对话与安全机制建设,推动战略互信和军事互信,致力于增强区域内国家间的安全合作,发展多边外交,通过构建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稳定半岛局势。对话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是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护持的有效战略原则。

其次,中国东北亚军事安全应坚持防御性政策,稳定周边,以实力求和平。中国要继续加强国防建设,大力推进新军事变革,坚持防御性、自卫与后发制人的原则以实力求和平,从而使“睦邻、安邻、富邻”成为现实可能。面对多维度的现实威胁和挑战,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的维护与实现,亟须有效可行的军事安全战略,不仅要通过有效的国防战略和可靠的军事实力来保障国土安全,还要通过积极的安全行为稳定周边安全环境,缓和地区安全形势。以实力求均势、以均势与合作求安全的战略构想,对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的护持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以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与地区相关国家间合作,化解挑战,实现共同繁荣。为维护和实现中国的东北亚安全利益,中国要超越传统战略思维,以综合安全视角下的安全利益认知为前提,通过基于合作安全理念的多边主义战略和基于共同安全理念的地区主义战略,实现中国同东北亚各国的安全合作。中国应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具有相应的政治效能,东北亚的“许多政治对抗、领土争端和历史敌对,都可以通过使它们让位于共同的经济事业而得到克服,或至少得到搁置”,①[英]巴里·布赞、[丹]奥利·维夫著,潘忠岐、孙霞、胡勇、郑力译:《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第152页。从而为东北亚安全秩序的稳定创造有利条件。我们既要加强以中国为核心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鼓励发展边境地区经济合作,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推进环渤海、环黄海、环日本海的次区域合作,又要在多边层面上积极促动中日韩三边合作,推动三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中国崛起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形成共生利益关系,达成中国兴则东北亚兴、中国衰则东北亚衰的东北亚共同体。

第四,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危机。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东北亚地区安全利益意义重大,稳定半岛局势的当务之急是避免军事冲突升级和阻止战争的爆发。应坚决推行“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半岛政策,“对于任何可能导致事态恶化升级、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中方都坚决反对,毫不含糊”。②中国外交部:“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阐述中方立场”,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2/18/c_13654960.htm.(上网时间:2011年4月20日)从长远看,我们要努力使朝鲜回归为普通、正常国家,使朝经济发展融入东北亚地区经济循环中,帮助朝进行经济改革,与之建立经济互补关系,促其放弃拥核政策,转换国际角色、身份、定位与形象。朝中在历史上形成的同盟关系并未消亡,一个富裕、正面形象的朝鲜符合中国和平发展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北亚是一个对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21世纪初是中国东北亚地区安全频遭挑战的多事之秋。护持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应以综合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厘清政治、军事、经济、生态等各领域安全利益的内涵与外延,在坚持以实力求和平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地区各国间的战略互信,建构以合作求安全的地区安全机制。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是一个复杂的利益体系,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东北亚地区应将维护稳定置于首位,确保中国崛起的和平机遇期免受周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威胁。

猜你喜欢
东北亚地区东北亚利益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定位研究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空间研究*
女真从兴起到脱离明朝东北亚封贡体系的策略选择
国家标准委率团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I Love You, Dear China
利益与西瓜
面向全世界 服务东北亚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第四乐章翻转:亚洲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