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春,陈 洵,庄观英
(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广东潮州 521041)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研究
吴文春,陈 洵,庄观英
(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广东潮州 521041)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仅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特质焦虑维度得分差异显著高于五年级留守儿童;(3)总体而言,低联系频次组留守儿童的特质焦虑高于高联系频次组。结论: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相对乐观,但母亲关爱的缺失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焦虑情绪,外出谋生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应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
潮汕地区;留守儿童;状态焦虑;特质焦虑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扩大,留守儿童群体的规模正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及身心发展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形成自卑、孤僻、固执、任性、冷漠、自以为是等不健康的心理特性[2-6]。此外,由于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并且与父母长期分离,导致亲子关系在不同程度上的缺失。按照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霍妮(Horney)的观点,个体早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对个体心理的正常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她还强调从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寻找焦虑产生的根源。[7]另一位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ricson)认为,焦虑是由于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其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的结果,一个儿童如果没有细心关怀的父母来养育,甚至遭到忽视、冷漠,就容易引起心理矛盾冲突,进而对他人和周围的环境不信任,从而就会感到持续不断的焦虑。[8]因此,笔者以为,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缺失应该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其最直接的影响是儿童的情绪发展,特别是其焦虑情绪。
地处粤东的潮汕地区三面环山,面朝大海,地狭人稠,其独特的经济环境使潮汕人自古有经商的传统,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与珠三角相比,潮汕本地区的经济仍较落后,属广东欠发达地区,每年亦有大批农民外出务工或谋生;因此,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比较普遍。为此,本研究拟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焦虑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潮汕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来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本地区有关部门制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整班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农村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有效问卷701份。其中,男生316人(45.1%),女生385人(54.9%)。留守儿童427人(61%),非留守儿童274人(39%)。五年级、初一年级学生分别为230人(32.8%)和471人(67.2%),年龄分布在11~16岁之间。
1.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
该表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父母每年外出打工的时间、父母离开家时被试所处的年龄段、父母打电话回家的频次、主要监护人等项目。
2.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该量表共40道题目[9],分为2个分量表:状态焦虑问卷(S-AI)和特质焦虑问卷(T-AI),各有20项。S-AI(第1-20项)中,半数为描述负性情绪的条目,半数为描述正性情绪条目。主要用于评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T-AI(第21-40项)中,11项为描述负性情绪条目,9项为描述正性情绪条目。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STAI每项均为1-4级评分。S-AI的分级标准为:1-完全没有,2-有些,3-中等程度,4-非常明显。T-AI的分级标准为:1-几乎没有,2-有些,3-经常,4-几乎总是如此。S-AI的二次评分相关系数为0.16~0.62。T-AI的二次评分相关系数为0.73~0.86。同时具有较高的效度。
问卷采用团体施测法,施测前由指导老师对施测成员进行集中培训。要求被试独立安静地填写上述问卷。第一步:主试说明研究目的,讲解量表指导语;第二步:正式答题。约40分钟完成全部问卷并当场收回。最后送给每一位被试精美小礼品一份,留作纪念。
所有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见表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个维度上,三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家)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但进一步两两比较后发现,在状态焦虑维度上,仅母亲在外打工组儿童得分(46.92±7.76)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留守儿童[(42.69±7.09),(42.25±7.65);P<0.05,P<0.01]与非留守儿童[(42.74±8.45);P<0.05];在特质焦虑维度上,仅母亲在外打工组儿童得分(48.36±5.93)也显著高于仅父亲在外打工组儿童[(44.64±6.04);P<0.05]。
表1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比较(±s)
表1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比较(±s)
F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父母在外打工42.69±7.09 45.46±7.46仅父亲在外打工42.25±7.65 44.64±6.04仅母亲在外打工46.92±7.76 48.36±5.93父母都在家42.74±8.45 45.44±8.34 2.37 1.83
潮汕地区不同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见表2。T检验结果表明:在状态焦虑上,年级差异不显著;但在特质焦虑上,初一年级的留守儿童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的留守儿童(P<0.05)。
表2 不同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s)
表2 不同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s)
t P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五年级42.09±8.34 44.24±7.17初一42.82±8.67 45.56±7.89-1.11-2.10 0.29 0.03
父母离开家时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对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得分的影响情况见表3。结果表明:父母离开家时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对留守儿童的焦虑状况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表3 父母离开家时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对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得分的影响情况(±s)
表3 父母离开家时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对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得分的影响情况(±s)
F P状态焦虑特质焦虑2岁以下42.37±7.94 45.42±8.14 3到6岁43.65±6.31 45.54±6.24 7到9岁42.03±6.87 44.73±7.05 10岁以上42.40±8.37 44.80±7.38 0.70 0.29 0.55 0.83
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的频次对其焦虑状况的影响情况见表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状态焦虑上,父母联系频次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特质焦虑上,父母每月打电话一次比每天一次、每周一次的得分高,留守儿童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情绪。随着父母打电话频次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焦虑有缓解的趋势。可见,父母打电话回家的频次会对留守儿童焦虑水平产生影响。
表4 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频次对留守儿童焦虑状况的影响情况(±s)
表4 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频次对留守儿童焦虑状况的影响情况(±s)
注:*表示P<0.05
每天一次① 每周一次② 每月一次③ 一个月以上④F 两两比较P<0.05状态焦虑特质焦虑42.01±7.60 44.30±7.33 42.37±7.69 44.98±6.79 45.89±7.94 48.48±9.12 42.29±9.50 45.09±7.31 1.88 2.53*③>①②
本研究显示,潮汕地区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和仅父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10-11]结果一致。笔者以为,这很可能与独特的潮汕文化有关。一方面,潮汕地区地狭人稠,百姓自古有漂洋过海出外谋生的习惯,因此,有不少留守儿童对自己父母外出谋生而不在身边的生活已基本适应。另一方面,潮汕地区恪守儒家学说,有着浓厚的家族观念和家庭责任感,若一个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那么,与这个家庭常有来往的亲戚以及血缘关系较密切的其他亲人通常都会对其留守在家的子女给予关照,这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此外,在潮汕地区,父亲主要负责维持家里的经济收入,男人到外面谋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家族里的成员及亲戚会对留守在家的妻儿给与更多的支持与关照,而在家的母亲当然会细心关照自己子女。所以,父母外出组及仅父亲外出组留守儿童的焦虑水平并不比非留守儿童高。
研究结果亦发现,仅母亲在外打工组儿童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研究假设一致,即亲子关系(主要是母亲对子女的关爱)的缺失对儿童的情绪尤其是焦虑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其状态焦虑水平明显更高;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并支持了新精神分析理论中关于焦虑产生缘由的观点。而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与潮汕地区强烈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传统观念有关,一旦母亲外出打工而父亲留在家里,那么在家的子女不仅缺少母亲的关爱,而且也难以得到家族成员及亲戚朋友的支持,此外还会受到他人尤其是不少同伴的歧视,于是在很多情境下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本研究显示,五年级与初一的留守儿童在特质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长期或较高频率的亲子分离使留守儿童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中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上升为经常的情绪体验。随着时间的增长,高年级留守儿童的焦虑水平进一步上升并已成为其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因此,从这一点来说,相关部门制定有效可行的留守儿童综合心理干预方案迫在眉睫。
本研究显示,父母离开家时孩子所处的不同年龄段对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在焦虑差异的影响上并不显著。这与已有的研究[12]不符。笔者认为,一般来讲,父母外出打工目的是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而在外谋生的潮汕人中,独自经商者相对较多,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条件相对较好,而这在较大程度上会增强其留守子女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同时,当儿童留守在当地成为相对普遍之现象、留守儿童感觉不到自己与他人有什么特别不同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留守在家的境况可能就不会过于敏感[13]。当然,具体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发现,父母在外出打工期间与孩子联系的频次对留守儿童的特质焦虑水平有明显影响。父母打电话频次越高,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的频率与时间增多,其自身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这表明,在外打工的父母要尽量加强与留守儿童的联系,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感受,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与支持,从而能够拥有稳定而又健康的情绪状态。
[1]袭开国.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个体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46.
[2]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51.
[3]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3):132-135.
[4]邓稳根,雷良忻,曹伴好.江西省城市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4):292-293.
[5]王东宇,林 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521-522.
[6]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86-388.
[7]HORNEY K.New Way in Psychoanalysis[M].New york:Land Press,1939:171.
[8]ERIKSON E H.Childhood and Society[M].New York:Norton,1950:291-293.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8.
[10]何资桥,曹中平,刘永刚.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6):421-423.
[11]胡心怡,刘霞,申继亮,等.生活压力事件、应付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02-503.
[12]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77-182.
[13]张若男,张丽锦,盖笑松.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6):428-429.
A Study on the Current Anxiety Statu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aoshan Area
WU Wen-chun,CHEN Xun,Zhuang Guan-yi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521041)
Objective:To find out the current anxiety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aoshan area.Methods:Making a survey of the fifth grade and seventh grade students in Chaozhou,Shantou and Jieyang Cities randomly by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Results:(1)In Chaoshan area there i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tate anxiety and trait anxiety levels betwee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non-left-behind children.But the state anxiety scor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mothers working outsid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left-behind children;(2)The trait anxiety scor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seventh grad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fth grade.(3)As a whole,low-contact frequency group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have a higher trait anxiety level than the high-contact frequency group.Conclusion:In Chaoshan area,the emotion statu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s good relatively.But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the deficiency of mothers’care and love would generate anxiety easily.Parents working outside should try to strengthen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children
Chaoshan area;left-behind children;state anxiety;trait anxiety
B84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6883(2011)04-0038-04
2010-12-23
吴文春(1976-),男,江西吉安人,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韩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