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能运动处方教学法的方差分析——以耐力类项目为例

2011-12-21 10:13杜晓兵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平方和后测耐力

杨 旸,杜晓兵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潮州 521041)

中学生体能运动处方教学法的方差分析
——以耐力类项目为例

杨 旸,杜晓兵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潮州 521041)

通过耐力类项目的教学实验,对运动处方的教学方法和一般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观察学生耐力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经SPSS 13.0专业统计软件检验,结果显示采用运动处方的形式进行发展中学生的体能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一般的教学形式.

中学生;体能;运动处方;耐力类;方差分析

运动处方源于现代康复医学,是指针对体育锻炼者的健康和体力状况,并根据其运动目的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1].1954年,美国生理学家Karpovich曾提出“运动处方”的概念.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采用了“运动处方”这一术语,使“运动处方”得到国际上的认可[2].《健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顺应我国当时的教育大环境,符合各自的宗旨,对于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而且对促进学生积极锻炼增进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从2007年潮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评分析结果,发现当前潮州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总评不及格所占百分比例仍大于设计比例,特别是在体能素质方面.因此,如何快速有效提高中学生体能,已成为当前体育工作者急需共同面对的课题.本研究试图用运动处方的形式,并通过对教学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探索出适合于发展中学生体能的有效途径.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抽样框为潮州市瓷都中学的高一级学生,从该学校体能测试中,耐力类等级为及格和及格以下的学生中,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学生60名,其中男生32名,女生28名,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将学生随机分成3个班,其中一个为对照班,两个为实验班,每班学生均为2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的文献和研究文章,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2 教学实验法

实验目的:发展学生耐力素质,并探索更为有效的耐力发展途径.

实验时间:2008年3月至2008年5月,在课外体育活动课时间进行.

实验设计:采用单盲法,组间对比设计.

实验测试指标:根据《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的评分方法,其中中学测四项,体能素质测试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基于实验时间的关系,本次实验的指标只选取耐力类项目,即男生1 000 m、女生800 m.

实验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如表1所示,根据对照实验的均衡原则,除教学形式与内容有别外,其余教学设计均要求一致性.实验班采用运动处方形式指导锻炼,耐力运动处方内容主要参考了田继宗[3]主编的《运动处方与教学模式》和杨静宜[2]等主编的《运动处方》中的部分内容并结合自编内容,其中,实验班1采用单一运动处方,实验班2采用综合运动处方,对照班采用常规要求进行锻炼.

表1 对照班与实验班教学形式与内容对比表

1.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遵循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进行,并于问卷发放前,对问卷内容进行必要的效度和信度检验,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效度检验

本问卷经4位体育理论和1位运动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以及3位中学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审核评价后(见表2).结果表明,专家对其评价均为“很合适”或“合适”,总计超过80%,故认定本问卷设计基本符合测试要求.

表2 问卷效度的专家咨询检验结果

(2)信度检验

根据问卷“同一测验在第一次施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对同一对象进行重测,求两次测验结果的相关性原理,用以估计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的测量理论.对同一施测对象采用了重测,时间在2008年3月,前后施测相隔时间为15天,发放问卷31份并全部回收,测验的结果经重测信度检验.结果见表3,前测结果和后测结果的相关系数是0.616,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000(Sig.(2-tailed)),说明问卷的前测结果和后测结果的相关性十分显著,符合调查问卷所需的信度要求.

表3 问卷信度的检验结果

(3)统计处理

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管理,采用SPSS13.0专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

实验的前测在实验开始前1天进行,后测在教学实验结束后立即进行,补测在实验结束半个月后学生不被事先告知的情况下进行.经过2个月教学实验,所得各项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2.1 实验前测结果比较分析

为确保实验遵循均衡原则,实验前先对实验对象的耐力成绩进行测试(前测),得到的数据经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7.表4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班男生1 000 m成绩为257.182±6.416 s;实验班1男生的1 000 m成绩为255.400±8.086 s;实验班2男生的1 000 m成绩为259.273±7.811 s;3个班男生耐力成绩总的均值是257.344±7.382 s,从基本描述性统计情况看来,男生分班情况基本相同,而且3个班成绩的离散程度相差不大.

表4 男生耐力(1 000 m)成绩前测基本描述性统计表

表5 女生耐力(800 m)成绩前测基本描述性统计表

表5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班女生800 m成绩为250.222±7.379 s;实验班1女生800 m成绩为251.400±7.820 s;实验班2女生800 m成绩为248.222±6.241 s.3个班女生耐力成绩总的均值是250.000±7.061 s,从基本描述性统计情况看来,女生的分班情况基本相同,而且3个班成绩的离散程度相差不大.

为进一步检验男、女生分班的均衡程度,有必要对3个班的耐力成绩平均值做进一步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表6、表7分别是男、女生耐力成绩均值的方差分析表.从表6可知,男生耐力成绩总离差平方和为1 689.219,组间集合离差平方和为79.001,组内离差平方和为1 610.218,组间离差平方和中能被线性解释的部分为24.045;方差检验量F为0.711,对应的相伴概率(Sig)是0.499,大于设置的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3个班男生耐力成绩之间呈一致性.

表6 男生耐力(1 000 m)成绩前测方差分析表

从表7可知,女生耐力成绩总离差平方和为1 346.000,组间集合离差平方和为48.489,组内离差平方和为1 610.218,组间离差平方和中能被线性解释的部分为18.000;方差检验量F为0.467,对应的相伴概率(Sig)是0.632,大于设置的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3个班女生耐力成绩之间呈一致性.

表7 女生耐力(800m)成绩前测方差分析表

2.2 实验后测结果比较分析

从表8、表9中的均值分别与表4、表5中的均值相比较可知,经过一轮的实验后,3个班的男、女生耐力成绩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描述性统计量均值可直观看出,实验班相对于对照班耐力成绩提高更为明显.其中,对照班男生耐力成绩为248.091±6.670 s,比前测提高了9.1 s,女生耐力成绩241.667±7.382 s,比前测提高了8.6 s;实验1班男生耐力成绩为239.901±6.670 s,比前测提高了15.5 s,女生耐力成绩232.900±9.550 s,比前测提高了18.5 s;实验2班男生耐力成绩为239.818±8.364 s,比前测提高了19.5 s,女生耐力成绩231.222±10.533 s,比前测提高了17 s.以上分析表明,3个班的耐力成绩都得到提高,但提高的程度不相同,存在差异.

表8 男生耐力(1 000 m)成绩后测基本描述性统计表

表9 女生耐力(800 m)成绩后测基本描述性统计表

为进一步检验组间男、女生耐力成绩提高所存在的差异程度,有必要对3个班的耐力成绩均值做进一步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表10、表11分别是3个班的男、女生耐力成绩均值的方差分析表.从表10可知,男生耐力成绩总离差平方和为2 218.875,组间集合离差平方和为489.430,组内离差平方和为1 729.445,组间离差平方和中能被线性解释的部分为376.409;相应的方差检验量F为6.312,对应的相伴概率(Sig)是0.018,小于设置的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3个班之中至少有1个班与另外1个班男生耐力成绩差异显著.

表10 男生耐力(1 000 m)成绩后测方差分析表

表11 女生耐力(800 m)成绩后测方差分析表

从表11可知,女生耐力成绩总离差平方和为2 716.107,组间集合离差平方和为571.652,组内离差平方和为2 144.456,组间离差平方和中能被线性解释的部分为490.889;相应的方差检验量F为5.723,对应的相伴概率(Sig)是0.025,小于设置的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3个班之中至少有1个班与另外1班女生耐力成绩差异显著.

虽然上述方差分析表表明,存在班间差异显著,但却不能说明是哪两个班之间差异显著,因此有必要对三个班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表12是男生耐力成绩后测运用LSD法多重比较结果.从表中可知,实验1班和实验2班之间的均差是0.082,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981,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两班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对照班与实验1班、对照班与实验2班之间的均差分别为8.191和8.273,对应的相伴概率分别是0.022和0.018,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它们两两之间差异显著.

表13是女生耐力成绩后测LSD法多重比较结果.从表中可知,实验1班和实验2班之间的均差为1.678,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69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两班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对照班与实验1班、对照班与实验2班之间的均差分别为8.767和10.444,对应的相伴概率分别是0.050和0.025,等于或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2 男生耐力(1000 m)成绩后测多重比较分析表(LSD法)

表13 女生耐力(800m)成绩后测多重比较分析表(LSD法)

2.3 学生对不同教法的态度的对比分析

为了了解运动处方教学方法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在试验研究结束时,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学生体育态度调查表采用杜晓兵[5]设计的《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表》.采用团体施测方式,一共向学生发放问卷60份并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为98.3%.有关问卷调查的内容与数据处理、分析的结果如下:

表14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问题“你对以自选的形式进行体锻课教学的评价如何”的回答,对照班只有42.1%的被测者表示喜欢常规的教学方法,但是却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课的兴趣不浓,甚至约占21.1%的学生对体育锻炼课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常规体锻课对体能较差的学生缺少区别对待所造成的结果.在调查的过程当中,有个别学生表达了希望在体锻课上能得到老师有计划的,最好是系统的指导.对于问题“你对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进行体锻课教学的评价如何”的回答,实验1班和实验2班分别有70%和85%的学生都表示喜欢新的教学方法,但是两者间相差达15%.虽然这两个运动处方都能有效的提高耐力素质,但是单一的耐力运动处方,因为运动项目较为单一,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综合的耐力运动处方,由于内容灵活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统计表15显示:对于问题“你认为体育锻炼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有效提高耐力成绩”的回答.对照班有52.6%的被试学生提肯定的态度,但仍有42.1%的被测者不置可否,甚至有5.3%的被测者提反对态度.在调查过程中,有学生反映:虽然明知体育课重要,但就是没兴趣参加.这种自主选择的体锻课教学如果没有辅以必要的组织、管理和有效指导,势必会流于形式而演变成放任自流.实验1班和实验2班,100%的被测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学生普遍对体育有较正确的认识.

表14 学生对体育锻炼课教学方法的态度

表15 体育锻炼课教学方法是否能有效提高耐力成绩

3 结论

1.相对于常规的教学方法,以运动处方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更为显著,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2.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进行教学指导,由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能在较短的期限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该项身体素质.

3.实验证明,在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考虑不够细密、周全的地方,特别是个体差异、男、女差异,身体发展不平衡等,还应从心理因素等方面在以后加以研究.

4.同一目的的运动处方,由于采用不同的运动项目,教学效果也存在差异.单一的耐力运动处方,因为运动项目较为单一,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的耐力运动处方,由于内容灵活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有针对性的发展弱项,又兼顾其它,使身体运动能力协调发展.

[1]黄玉山.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静宜,徐峻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田继宗.运动处方与教学模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晓芬.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杜晓兵.大学体育课堂教育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C].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报告会论文集,2003.8.

On ANOVA’s Application to Physical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A Case Study on Endurance Class Items

YANG Yang,DU Xiao-bing
(P.E.Department;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521041,China)

This paper i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exercise prescription methodology and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an experience on physical endurance ability test.The observations of students’endurance ability changes are calculated by ANOVA.With the assistance of SPASS13.0,it is found that exercise prescription methodology proves more 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one in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students’physical talents.

middle school students;physical ability;exercise prescription;endurance class items;ANOVA

G807.3

A

1007-6883(2011)06-0087-08

2011-06-17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FLB060422)资助.

杨旸(1962-),男,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尔 迟 杨培奎

猜你喜欢
平方和后测耐力
费马—欧拉两平方和定理
利用平方和方法证明不等式赛题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勾股定理的扩展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关于四奇数平方和问题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