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2011-12-21 02:00王伟光冯荣凯郭永亮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6期
关键词:铁西沈阳集群

王伟光,冯荣凯,尹 博,郭永亮

(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王伟光,冯荣凯,尹 博,郭永亮

(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历史很长,并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集效应,但是,其聚集规模和程度与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差距。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支持集群持续创新的机制,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总体上看,科学定位国有企业、培养集群软实力、建设新型产业关系网络和推动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上市将是未来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完善的重要方向。

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政策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坐落于沈阳市铁西新区,该区位于沈阳市中心的西南部,由铁西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细河经济区组成,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沈阳铁西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装备制造聚集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沈阳装备制造产业总体上包括三大聚集区和两个配套区(见表1),其中,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装备制造产品最为集中地区域。在我国有能力生产的24类219种成套设备中,沈阳占了1/3,大部分集中在铁西。在装备制造业生产的77个产品中,有44个在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方面居中国首位。2009年,铁西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230亿元和33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7.9%和21.8%。其中,铁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沈阳市的比重高达33%以上。这里力图通过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折射出沈阳乃至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过程中的某些技术创新特点。

表1 沈阳装备制造集群的空间分布

1 老工业基地改造与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演进

尽管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历史很长,并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集效应,但是,其聚集规模和程度与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差距。为了更好地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我们将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分析起始阶段界定为2002年。因为,2002年铁西新区的成立标志着作为该区主导产业的装备制造正在形成聚集效应。总体上看,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1 第一阶段:波动中的老工业区(2001年以前)

铁西区的工业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建国后,经过国家“一五”、“二五”时期的集中投资和重点建设,铁西区逐渐成为以金属加工、通用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制造为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的综合性重化工业基地,集中了沈阳市80%以上的工业企业,在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以及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日渐显现,铁西区成为“东北现象”的典型代表。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国有企业主导的装备制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产业集群的理念尚未形成,许多装备制造企业只是存在地理上的临近性,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技术联系。这些产业基础和技术积淀为后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2 第二阶段: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的变革期(2002—2007年)

搬迁改造和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为特点的制度创新,以及激励重大创新的政策导向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这一时期是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其本质是通过 “搬迁+资本重组+自主创新”实现了绝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的地理集中——聚集在了一个新的工业区铁西新区,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2002年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成立铁西新区,183户大中型企业开始从老城区陆续搬迁到该地区,为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又为集群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在政府创新政策引导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逐渐确立,产生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沈阳机床集团的数控机床、三一重装的煤炭综掘综采设备等自主创新产品不断出现,这些标志着新时期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跃升,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基础正在形成,为集群价值链升级提供了技术储备。

1.3 第三阶段:集群效应释放期(2008年以来)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区域产业聚集趋势更加明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效益、创新逐渐成为区域产业体系的主基调。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市场空间的特点,再加上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2009年,《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1]。2010年4月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再一次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些积极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使得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影响不断扩大。目前,在数控机床、输变电、大型工程机械、冶金矿山、石化设备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品领域的77个主要产品中,沈阳铁西有44个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首位。

1.4 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特点

(1)政府积极推动。

如何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装备制造企业和资源聚集到沈阳,这是能否实现把铁西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前提。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短、价值链低端、本地配套差的集群,不是有竞争力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针对沈阳装备制造集群现状,辽宁省和沈阳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吸引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进入,并融入本地产业体系。例如,2010年5月27日,召开了沈阳铁西机床·电气产业集群主题招商推介会,共吸引了国内外110多家机床、电气企业。这些制度设计的重要功能在于为本地化创新体系构建创造了技术学习的机会[2],因为大量高质量企业的进入无疑会“漏出”某些专有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后来企业实现赶超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沈阳市还成立了“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作推进组”。其中,探索符合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新型组织方式就是沈阳市 “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作推进组”2010年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该区域正以新松机器人公司和机床集团的合作为突破口,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化规模化的途径和模式。

(2)强化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围绕重点行业的创新平台搭建,又为沈阳装备制造集群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源。2010年6月30日,由沈阳特种机床联合会54家会员单位同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了沈阳特种专用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种创新组织集成了特种专用机床设计、数控机床检测、机床模具设计与加工和数字化设计等服务,也聚集了区域内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对于特种专用数控机床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化升级产业链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3)开放式自主创新。

在全球化时代,不最大限度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利用创新资源,就无法实现高效率的创新。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的一些领先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从买产品、买图纸等引进基础上的模仿创新,向通过资本运作、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优化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形成以我为主的创新体系。例如,沈阳机床、沈阳重型、沈阳远大企业集团等企业主动实施跨国资本运作,通过并购或成立控股公司的方式,在海外建立研发基地,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市场制高点[3]。

2 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结构

2.1 大企业主导

大企业主导是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内企业规模结构最为显著的特点。铁西区内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多户,其中,装备制造企业占60%以上。聚集区拥有沈阳机床集团、沈鼓集团、沈重集团等一批百亿企业,同时还拥有沈阳市70%以上的存量资产,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大,形成了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输变电装备、重矿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主导产业和铸锻、仪器仪表、模具及压铸件、机床功能部件等基础产业集群(见表2)。沈阳机床、特变电工等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中国创造”的影响力。围绕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主导行业,在本地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外部支撑条件的协同下,面向国内市场(和部分国际市场)初步形成了总装企业与配套企业协作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见图1)。

2.2 创新基础条件

依托大企业及其周边配套企业,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本地创新资源形成了较好的互动关系。特别是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产业技术基础,以及所在地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基础,为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和竞争力强化创造了良好条件(见表3)。沈阳科技资源丰富,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居第5位,拥有27所高等院校、独立科研机构120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目前,沈阳铁西装备制造集群汇集了2所理工科大学、5个国家级科研院所;拥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个国家产品检测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5万余人,技术工人20万余人。

表2 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3 公共管理服务

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目标,在突出装备制造业物流、大宗散杂物流,打造物流基础设施、装备物流信息和物流运营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铸锻、化工、冶金、汽车四个专业园区等为支撑,与装备制造业基地相配套的物流体系。此外,独特的政策优势也为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创造了重要条件。除了一般的政策支持外,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具有非常独特的政策优势。这些政策涉及到财政资金资助与奖励、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多个方面(见表4)。

图1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图

3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这里将从创新意识、创新资源、合作网络、创新活动、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六个方面对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对铁西新区的30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共获得27份有效问卷。对样本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和汇总,获得基本信息(见表5)。

3.1 创新意识

主要从企业所在区域的创业和创新价值观、企业的创业和创新意识、企业对市场和技术机会的认知度,以及企业对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的认知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就铁西新区 “企业所在区域的创业和创新价值观”而言,该项的平均值为0.40。“人们对生活水平持有的看法”、“想创业或创新致富的人的比例”,以及“成功人士获得的社会地位和尊敬”等指标值分别是0.26、0.30和0.63。这些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铁西人较强的创业和创新价值观。就“企业表现的创业和创新意识”而言,得分相对较低,平均值为-0.48。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企业认为创新和创业机会不多,该项指标值为0.00。同时,由于集群内惨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到企业对 “创新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该项指标值仅为-0.96,绝大多数的企业能够接受“损失约三分之一”的财产风险。就“企业对市场和技术机会的认知度”而言,集群内的企业具有一定的认知度,该项得分的平均值为0.53。此外,铁西企业对 “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的认知度”不是很高,该项得分的平均值为-0.04。在同非同行业、本地及外地大学科研机构合作而言,认为尤其需要加强同行企业之间的合作。整体上讲,当地具有浓郁创业、创新文化,对创新风险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对市场和技术机会具有较清晰的认知,但是对外部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资源的认识有待加强。

表3 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相关支撑机构

表4 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

表5 样本基本信息

3.2 创新资源

主要从集群内企业的研发基础设施情况、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集群内企业的研发基础设施情况”而言,有44.44%的公司设有专职的研发机构。但企业设置的研发机构水平却处于较高的层次,达到市级实验室技术中心水平以上的企业比例仅为51.85%。就“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而言,在2009年,集群内有55.56%的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有所增加,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10.92%。这说明集群内有1/2强的企业积极从事研发工作,并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就“技术人员投入强度”而言,在2009年,集群内有38.46%的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重有所增加,这些企业的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为7.66%。这说明集群内企业越来越重视在研发和核心技术人员上的投入。整体上讲,集群内研发投入和技术人员投入有所增加,但是需要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强创新资源的投入。

3.3 合作网络

对集群内合作网络情况主要从企业所在区域的合作网络基础、合作的参与程度和企业合作创新的深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企业所在区域的合作网络基础”而言,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具备了合作的网络基础。其中,回答“经常有技术交流会、产品展览会”的企业比重为22.22%,分别有74.07%的企业认为没有因对方不守信用而受挫折的情况,14.81%的企业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多。但是,在知晓“以促进合作为业务的专业协调机构”、“地方政府合作研发项目”和“技术信息交流平台或场所”三项的企业比重分别为25.93%、30.77%和40.74%,这说明这些方面的合作网络基础工作还有待加强。就“合作的参与程度而言”,集群内企业对合作创新的参与度还需要加强。其中,集群内部企业间合作参与程度又高于同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同时,在2009年,有69.23%企业都从外部(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引进了人才。就“企业合作创新的深度”而言,集群内参与合作创新的“洽谈/合作/咨询/合作/转移件数/引进人数”的平均数为7.77件。整体上讲,集群已经初步具备了合作网络基础,企业间合作好于同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尤其需要加强同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的参与程度和创新的深度。

3.4 创新活动

主要从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产品开发、商业化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就 “企业研发开发能力”而言,该集群内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实施过研发项目和申请过专利,所占比重分别为 51.58%和33.33%。研发水平较高,仅有29.63%的公司在2009年取得过国家、省、市级研究成果。在过去一年中,集群内企业实施研发项目、申请专利和取得国家、省、市级研究成果的平均项目数为0.38。就“企业产品开发、商业化能力”而言,有92.59%的企业进行了新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有近3/10的企业拥有国家级或省级、市级驰名商标。整体上讲,集群企业的产业开发与商业化能力较强,好于企业的研发能力,集群的研发水平亟需提高。

3.5 创新绩效

主要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和技术水平提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就“企业销售收入增长”而言,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依然有77.78%的企业在2009年销售收入增加,并且有14.81%的企业认为与大学科研机构、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对此有“较大贡献”或“有贡献”。就“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言”,有51.85%的企业认为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有18.52%的企业认为大学科研机构、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对此有 “较大贡献”或“有贡献”。整体上讲,集群创新促进了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有近20%的企业认识到加强同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对销售收入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性。

4 加强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尽管近年来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有的企业订单已经排到了几年之后,但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支持集群持续创新的机制,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当前,需要重点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科学定位国有企业

装备制造产业的战略性,决定着国有企业或者国有资本必须进入,而且要发挥主导作用。这就需要协调好中央直属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类型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建议那些涉及重大国家民生的装备行业,可以弱化国有企业的盈利导向,强化其国家职能,该类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就是保持最低有效生产规模 (但能够快速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以满足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和保护相对独立的生产技术体系(包括人才储备)。调查发现,这类国有企业事实上在发挥着“创新孵化器”的作用,培养了大量的技术骨干和新的创业者,而这些主体又成为了该类国有企业的外围配套企业甚至竞争者。对于其他竞争型的装备制造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必须强化盈利导向,同时积极鼓励非国有资本进入。

4.2 培养集群软实力

经过合理选择投资者、招商引资等集群形成初期的必要政策支持之外,围绕沈阳铁西进而沈阳装备制造的品牌和品质提升设计相关制度,应是当务之急。地方政府要逐渐从侧重招商引资的初级工作,转向有助于提高集群声誉和持久吸引力的相关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4],这将直接影响着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措施可以涉及区域声誉文化培育与强化、区域内产业关系网络优化、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氛围营造等内容[5]。这些涉及软实力的相关制度设计是集群本地化特点和专有竞争优势维持的关键之所在。

4.3 建设新型产业关系网络

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一个多种行业聚集的现代工业区(见图1),每个行业相对自成体系,地区内的产业配套率不是很高。实际访谈显示,有的领先企业或主导企业的本地化采购比率仅为30%左右。这种状况与成套装备的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 (定制化),有的客户的“点装”也限制了本地采购比率。这种情况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本地配套质量和水平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在高品质供应商没有进入当地的条件下,全球化采购客观上弱化了本地产业关联。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在吸引世界高水平零部件厂商进入的同时,可以重点培养一批本地化的高水平零部件供应商,在总设计、总装厂与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用户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6]。而在我国目前出口受到抑制,国内装备制造业存货较多的情况下,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鼓励各地区进行产业调整,加大企业研发力度对于处在金融危机中的装备制造业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7]。

4.4 推动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上市

作为一个技术含量相对高、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聚集区,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资本结构较为单一,较多地依靠国有资本和外资资本,对更广泛的社会资本吸纳不够,这主要是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投融资功能。目前,仅有沈阳机床等少数几个企业是上市公司。政府应采用重点扶持和培养等方式,推进沈鼓、北方重工、远大、沈阳机床、北方交通重工等骨干企业尽快实现上市和增发,推进蓝英自动化、中科仪等一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从而让这些企业调动更多的资源,向优势领域集中,同时也逐渐让这些企业接受市场的检验,成为能够抗击多重风险的有持续竞争力的领先企业。

[1]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R].

[2]吉国秀,王伟光.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合作机制: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3):95-99.

[3]王伟光,吉国秀.沈阳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与支持政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6):58-61.

[4]邬爱其,张学华.产业集群升级中的匹配性地方政府行为[J].科学学研究,2006,(12):878-884.

[5]刘明宇,芮明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5):57-66.

[6]Schimitz H..Local upgrading in global chains.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R].Local Production Systems and New Industrial Policies.Rio de Janeiro,Brazil,2003,(9).

[7]张超.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科学决策,2010,(7):47-52.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of Tiexi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Cluster

Wang Weiguang,Feng Rongkai,Yin Bo,Guo Yongliang
(School of Busines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iexi district is very long,an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 was form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untry.The concentration scale and degree still has gaps, compared to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cluster.However,how to construct a mechanism that can support cluster continuous innovation is still a tough task.An effective policy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in Tiexi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position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cultivating cluster soft strength,building new-type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network,and so on.

Shenyang;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olicy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08&ZD040),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度)“辽宁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和辽宁教育厅项目“R&D全球化下的辽宁创新型企业成长与政策支持研究”(项目编号:2008JD40)资助。

2010-12-03

王伟光(1970-),男,辽宁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技术创新与政策。

F062.9

A

(责任编辑 刘传忠)

猜你喜欢
铁西沈阳集群
DISTRICT CHAMP铁西冠军
DISTRICT CHAMP
沈阳分店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沈阳铁西:中国工业大遗产(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