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其政策维度

2011-12-19 07:10
关键词:性观念性知识性行为

程 毅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237)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其政策维度

程 毅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237)

文章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性容许度、爱与性的认知、异性交往与婚前性行为、性压抑与性交易等四个维度对S市若干大学在校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特征主要表现三个方面:性生理发育提前,性观念更为开放且呈现多元化;对性知识的认识相对缺乏,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发展滞后之间的不平衡;性观念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性失范行为产生。家庭、学校与社会作为大学生性观念形成的三种最主要影响因素,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未承担起各自的角色,未完成好相应的任务与教育职责。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可以进行多维的政策设计:教育理念人性化和科学化;师资人员多元化和专业化;教育目标同步化和内容系统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和适宜化;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嵌入和技术应用。

大学生 性观念 成因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

作为社会特殊地位的重要组成人群,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其实相应地也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由此,大学生性观念及其相关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性解放”、“性自由”等思想的广为传播,人们对于性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大学生是青少年人群中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观念较开放,又正是处于性成熟阶段的特殊群体,对性知识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渴望欲①孙志风等:《11874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认识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1期。。当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性观念问题的研究内容非常庞杂,但研究体系尚不成熟,主要概括为:恋爱观、性爱观、贞操观等对各种形式的关于“性”的行为的态度和观点,影响这些观念的因素及其对策措施等。如潘绥铭等先后四次分别对北京和全国部分高校进行了大学生性观念的问卷调查②潘绥明、杨蕊:《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9页。③潘绥铭、曾静:《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2-23页。,刘援朝等对天津某大学3110名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了性观念的调查④刘援朝等:《对大学生性观念的网上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和思考》,《中国性学》2003年第12期。,等等。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进行深入的性教育是十分急迫的问题。

本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S市若干大学在校1-4年级本科学生共1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46份,有效回收率为94.6%。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专业、年级和生源地的具体情况如下:在性别方面,男生557人,女生389人;在出生日期方面,1986-1987年出生的占11.7%,1988-1989年出生的占43.4%,1990-1991年出生的占41.8%,1992-1993年出生的占3.1%,平均年龄在19-22岁之间;在专业类别方面,文科类专业411人,占43.4%,理工类专业535人,占56.6%;在所属年级方面,大一303人,占32.0%,大二252人,占26.6%、大三202人,占21.4%,大四189人,占20.0%。在生源地方面,乡村206人,占21.8%,城乡结合处245人,占25.9%,地级市市区194人,占20.5%,省会市区/直辖市市区301人,占31.8%。所有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调查

从宏观的总体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性生理发育提前,性观念更为开放且呈现多元化;对性知识的认识相对缺乏,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发展滞后之间的不平衡;性观念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性失范行为产生。本节笔者从性容许度、爱与性的认知、异性交往与婚前性行为、性压抑与性交易等四个微观维度展开对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现状的数据统计分析。四个微观维度中包含41个因变量,41个因变量涉及到主观的判断和认知以及客观的行为和潜在的压抑,全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现状。

1.性容许度

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多元化倾向日趋明显,不再是呈现一边倒的“解放”倾向。大学生性观念的多元化倾向是社会多元化的折射与反映。本次调查针对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容许度进行了多层次深入调查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两者关系的不断亲密,关系由不确定到确定,同意拥抱、接吻、性爱抚和发生性关系的人数由少逐渐变多,可见传统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越是亲密的异性交往行为看得越重,越会慎重考虑两者之间的交往关系,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以发生性行为。而且在这种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性观念上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更开放,女性相对更保守一些、更看重自己的行为与贞操。从上述结果可知,性观念明显开放的大学生群体已经存在并且有一定的比例。

2.爱与性的认知

爱与性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在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冲击下,爱与性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些人选择把爱与性连在一起,没有爱就没有性;有些人会选择把爱与性分开,只要爱,不要性;同样也有些人选择有性而无爱;甚至网络爱情、电话爱情也会受到一些人的钟爱。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早就有着不错的声誉,当它有了切实的需要和可行的手段(高科技、互联网)之后,就更有可能大行其道了。

表1 与异性交往的容许度(%)

表2 对爱与性的看法(%)

从表2可以看出,认为先有爱而后有性的男生占58.5%,女生占77.6%,所占比率都是最高的,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是很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性爱观仍是先有爱后有性。其次是爱与性可以同时产生,男生占35.4%,女生占17.2%。男女大学生在对待爱与性这一观点上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之下,女生比男生更保守。另外有5.7%的学生选择有爱而无性、先有性才有爱、最好有性而无爱。在爱与性的关系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相信爱应当成为性的理由的程度超过男性。这种差异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绝非本质主义的生理决定论所能加以解释。在中国社会中一向存在的男女双重标准(男性可以有多个性伴,女性却必须保持忠贞)对男女两性对性与爱的关系的看法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女性会更遵守单一性伴的规则,从而显得更重感情,而男性则能够较少受到单一性伴规则的约束,从而显得更加为性而性,而不是为情而性。

3.异性交往与婚前性行为

表3 异性交往现状(%)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异性交往保持着一个循序渐进的状态。有67.9%的学生异性交往在浅层次的一般交往(包括一般来往、一般朋友、约会)上,有24.6%的学生异性交往在亲密交往(包括接吻和性爱抚)上,有7.6%的学生在深层次的异性交往(包括性交、同居)上,并且男女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对深层次的交往更趋于慎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深层次的异性交往(包括性交、同居)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是11.1%,而女生仅仅是2.6%,男生是女生的4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在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中,认为“坚决反对,这不是大学生应做的”的男生占9.5%,女生占22.9%,所占比率都是较低的,这说明部分大学生打破了传统的贞操观,占主导地位的贞操观是后两个选项。其中选择“拥护性自由”的男生远大于女生,相比之下,女生比男生更保守。男女的贞操观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表4 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

4.性压抑与性交易

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大学生在青春期就出现的性欲望和性冲动此时会表现得更加强烈,这是身体发育中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但人不仅是生物的人,更是社会的人;性也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以及学校纪律的约束,使得大学生无法以社会认可的合法婚姻形式获得性满足。

孔孟的“男女授受不亲”和老庄的“存天理,灭人欲”等中国传统的性观念,对性强调“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把性看作是“万恶之源”。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所谓的“性解放”、“性自由”等思想大量涌入,传统的性观念与开放的性观念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使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处于多种矛盾的相互作用之中,一些大学生无法处理好这些矛盾,从而使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出现了偏差。有的大学生对性冲动持否定、抵制的态度,采取压抑的方式。性压抑的结果不仅有碍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严重的会导致性变态或性过错。与此相反,有的大学生对性持放纵态度,性意识受到错误强化,沉湎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性的生物性需求与性的社会性要求的矛盾使不少学生感到不安和压抑。由于个体的性欲望有其隐曲性的特点,大学生的这种性压抑往往以多种形式宣泄出来。如谈论有关性的话题在所谓“桌面文学”和“厕所文学”中表现出性的内容,有时也会以非理智、非文明的方式宣泄,这都是性压抑的体现。

表5 性压抑现状(%)

性压抑的感觉,在青春期会经常和普遍存在,男生尤甚。从表5可以看出,在性压抑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少感觉到性压抑。有82.5%的女生从来没有过性压抑的感觉,经常有和总有的共3.1%,比例非常少。而男生中没有性压抑的只有45.6%,偶有的比例最多占44.7%,更突出的是经常有和总有的共9.7%,这部分学生非常值得关心和引导。关于男女生性压抑的显著差异的产生原因,本文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性从小受到家庭性教育,更恰当地说是“性指导”要远远多于男性,对性的神秘性男性远大于女性。

表6 性交易现状(%)

在关于大学生性交易想法的问卷调查中,对于“买”选择“没想过”的男生比例为77.7%,女生为96.7%,女生远多于男生。值得关注的是,有18.3%的男生“想过但没试过”,2.3%的“做过”,说明有相当一部分男生企图越轨甚至已经越轨。

二、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现状成因分析

性社会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命题:“人类的所有性行为,无论多么奇特和罕见,与人类的其他任何社会行为一样,并不是‘生物本能’,而是人所处的社会使然。”这句话表达出了三种含义:首先,人类的性行为是经过社会化的;其次,人类的性行为不是个人的单独行为,而是出于交往中的人际行为;第三,人类的性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也对社会发挥着作用。性观念正确与否影响大学生的性行为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6页。。

当今的中国社会依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复杂,生活方式多变,缺乏统一的价值规范取向与道德标准。再加上西方各种性自由与性解放的思想的传播,对中国传统的性观念进行着挑战。当社会转型与变迁的速度太快时,社会规范的要求就会不够清晰,很容易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同样地,作为特殊人群的大学生中,由于经验缺乏,还不足够能进行相应的选择或判断各种价值观的好坏,由此其性观念处于矛盾冲突中,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方面产生困惑,甚至导致在性行为方面的失范行为产生。家庭、学校与社会作为大学生性观念形成的三种最主要影响因素,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未承担起各自的角色,未完成好相应的任务与教育职责。由表7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进行性教育的程度是比较缺乏的。

一是家庭因素。家庭是是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最主要的教育主体之一,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场所,是个体开始学习各种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的地方,它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早期性教育的启蒙者与教育者,父母的权威形象对孩子性观念的形成影响重大。家庭教育的好坏、父母对性的态度与价值观念如何以及家庭氛围是否浓厚都影响着孩子的性观念。开明的家庭往往父母都有着比较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孩子的性教育也是持一种非常坦然的态度,从而孩子对性也不再有神秘感,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但是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性观念、性行为和性知识的教育。家长们往往还是谈性色变,把性当成是肮脏、不好的东西而耻于谈论。本次调查中有73%的学生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庭进行性教育的程度比较缺乏和非常缺乏。

表7 大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进行性教育的程度

二是学校因素。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正式的性教育的场所。但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发现其实学生们有时并没有真正学到性知识,学校中开设的一些有关性教育的课大多只是浅尝辄止,或者敷衍了事,这种隐晦的做法反而使得青少年对性这个神秘的概念更加好奇。如果青少年对于性知识的渴求通过学校这个正规的渠道得不到满足,那么他们自然会寻求一些其他方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比如看浏览黄色网站、看色情杂志等等,学校预防性偏差、性放纵与性犯罪的作用就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另外,现代学校教育往往更看重应试教育的结果,家长和老师对于成绩的强调压倒一切,学生是否成才基本是通过成绩来反映,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需要疏于关注,学校教育中对于青少年在性知识方面的引导仍显不足或直接处于缺位状态。本次调查中有76.3%的学生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学校进行性教育的程度比较缺乏和非常缺乏。

三是社会因素。大学生发生性越轨行为或性违法行为,除其自身内在的原因外,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一步开放,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来自电影、电视、报纸、书刊及网络等渠道的有关信息,对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刺激,那些接吻、拥抱、抚摩甚至做爱的镜头描写,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来自外界的性观念和性信息。可以这么说,这些社会文化是今天学生获得性知识、性教育的主要渠道,当今的大学生对涉及性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同龄人。这些不良的性观念和性信息对于处在青春期“性饥渴”状态中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强烈的“兴奋剂”。在这样强大的外在信息刺激下,大学生的性意识迅速地萌芽、生长、成熟起来。但大众传媒作为一把双刃剑,没有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现在的许多媒体报道、影视作品、网络舆论都有着许多不良的信息,这些所谓性知识、性教育所传达的信息并不是客观的、科学的,有时甚至给人以误导,而学生又很难自己去分辨,有选择性的认识,对于大众媒体宣传方面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得人格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形成对性有偏差的价值观与态度,对性产生困惑,甚至进行尝试,而对于性道德、性安全及性伦理道德则根本不谈。而一旦发生了性行为,社会主流舆论往往又不能容忍这种行为。他们害怕受到来自社会压力,因而经常出于本能地对问题进行掩盖,使正确的教育、疏导也无法进行,从而导致问题更加严重。本次调查中有67.6%的学生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社会进行性教育的程度比较缺乏和非常缺乏。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性观念的政策维度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多元化、开放化趋势明显,呈现出多维特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学生的性观念已经出现严重的偏差,导致性失范行为明显增多。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性观念,进行深入的性教育是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加强当代大学生性教育可以进行多维的政策设计,包括教育理念人性化和科学化、师资人员多元化和专业化、教育目标同步化和内容系统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和适宜化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嵌入与技术应用等。

一是教育理念人性化和科学化。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性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正确、客观地认识大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特点,了解他们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需要,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咨询。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性,弄清科学的性知识与色情内容的区别,不要把正常的性生理、性心理与作风败坏、低级下流相提并论,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的处理要慎重,防止一出现问题就给予开除处分。要树立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教育理念,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学校开展规范、系统的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

二是师资人员多元化和专业化。作为从事性教育的教师,首先,他们应具有科学的态度,克服害羞、难以启齿的心理,以理性、坦然、真诚的心态去开导学生,打破性神秘感,解除学生学习性知识的顾虑和性罪恶感。其次,应对教师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热心青春期性教育工作的、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队伍。最后,这支教师队伍要细心、耐心、专心、热心从事这项工作,及时发现、掌握每个学生的情感、心理状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是教育目标同步化和内容系统化。青春期性教育的目的是学习、提高性健康和性文明意识,减少性犯罪,预防性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应根据青春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现状,以因龄、因人施教为原则,创立以学习性生理知识为基础,性心理调试教育为重点,性道德、性法律教育为核心、有中国特色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体系。具体来说,高校性教育应包括:性知识教育,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性困惑;性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美国的学校性教育价值取向主要有两种:性安全教育和性纯洁教育。前者的课程设置主要教学生怎样使用避孕套和其他避孕方法,使他们在进行性行为时,降低受伤害的程度;后者的课程设置主要促进学生保持童贞。实践证明,“性纯洁教育”对于有效遏制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是教育形式多样化和适宜化。在学校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组织活动、同伴教育和健康咨询等形式进行。其中,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是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主渠道,有助于使他们掌握全面系统的、科学的性知识,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健康咨询可以采取个别面谈、健康热线电话、提供有专业学术信度的、健康的性教育网站、开发本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网页等多种形式。选择教育形式还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性知识认知水平的不同、性格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教育形式,更有利于大学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①程毅:《性观念: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实际走向与现状——基于上海若干高校实证调查的研究和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五是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嵌入和技术应用。家庭、学校、社会作为大学生性观念形成的三种最主要影响机制,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未承担起各自的角色,未完成好相应的任务与教育职责①程毅:《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形成机制及其优化路径——基于学校社会工作理论的独特视角》,《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进行性教育的程度比较缺乏和非常缺乏的比例分别是73%、76.3%、67.6%。学校社会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视角,在高校性教育的政策设计中,有机嵌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技术,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工作的独特作用,可以对传统高校大学生性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很好的弥补,可以重构大学生健康的性观念,矫正大学生的性失范行为,协助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性观念,进一步增进学校性教育的社会功能。②范明林:《学校社会工作》,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页。

Survey on Sexual Attitud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Cause Analysis and Policy Design

CHENG Yi

Using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the author issued some questionnaire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S”city from four aspects of sex tolerance degrees,cognition of love and sex, heterosexual contacts with premarital sex, sex oppression and sex.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sexual concept are mainly displayed in three aspects:sexual physiological developed in advance,more open and multi-facetted sexual concept;lack of sex knowledge,development imbalance betwee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maturity;sexual concept with liquidity and plasticity,sexual activity generated.

university students,sexual attitudes,cause analysis,school social work

上海市重点学科社会学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501);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性观念与性行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实际走向与现状——基于上海若干高校实证调查的研究与分析”(项目编号:09JDSZ3033);2011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上海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D-009);2011年度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其教育对策——基于上海市五所高校的调研数据”。

程毅,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学校社会工作、性社会学。

C913.14

A

1008-7672(2011)05-0027-09

徐枫)

猜你喜欢
性观念性知识性行为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复杂陈述性知识结构的程序化设计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80后”与“90后”性观念开放程度的比较
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影响因素
论新时期下大学生的性观念及对策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
哄骗孩子形成错误的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