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胜/文
某患者,男,民兵营长,48岁,主诉原镜看近不清晰,容易疲劳(易不自主地流泪),打靶脱靶率高。
检测原镜R:-4.00DS,L:-5.00DS,光学中心距离70mm。双眼PH都是15mm,远矫正视力R:0.4,L:1.0,近处40cm矫正视力R:0.25,L:0.4。
客观检测R:-2.75DS,L:-5.50DS,RPD29.5mm,LPD33mm,综合测试屈光度为R:-2.00DS,VCC1.0,L:-5.00DS,VCC1.0,ADD+1.75DS,近矫正视力0.8。
症状1:看近不清晰
从调节功能上分析是由于患者有老视现象并且右眼过矫所引起。右眼远用(远用为5m以外)由于过矫造成人为远视,所需要2D的调节,左眼远用无需调节。近用右眼过矫2D加老视1.75D所需3.75D调节,左眼1.75D老视。上述原因是引起看近不清的主要因素。
图1 双眼平行光线进入眼球成像示意图
症状2:容易疲劳
原因1:如图1所示,右眼过矫-2.00D造成人为的远视,看远引起调节,看近过矫-2.00D合并1.75D老视引起过度调节。由于右眼长期处于过度调节状态,而且左右眼看近、看远调节不平衡,所以眼睛容易疲劳。
原因2:由于原镜光学中心偏离视轴,引起水平和垂直位置都产生比较大的棱镜效应,为了达到双眼视,双眼必须付出更多的集合力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尤其是看近更为突出。由于眼外直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下,所以眼睛很容易感觉疲劳。
图2 双眼透过镜片1m远水平物像移位现象
症状3:打靶脱靶率高
由于眼睛视轴偏离光学中心,如图2所示,右眼原镜光学中心35mm,实际瞳距29.5mm,水平互差5.5mm;左眼原镜光学中心35mm,实际瞳距33mm,水平互差2mm,同时原镜双眼光学中心PH为15mm,实际PH为23mm。
棱镜效应计算公式△=D×H(mm)/10
△:产生的棱镜效应度数
D:透镜的屈光度
H:偏离光心的毫米数
棱镜底的朝向以字母代替 (BI为底朝内,BO为底朝外,BU为底朝上,BD为底朝下)。
如图中所示右眼水平位棱镜效应计算:△=(4×5.5)/10 △=BI2.2
右眼垂直位棱镜效应计算:△=(4×8)/10△=BU3.2
左眼水平位棱镜效应计算:△=(5×2)/10△=BI1
左眼垂直位棱镜效应计算:△=(5×8)/10△=BU4
图3 光学中心与视轴偏差引起棱镜效应示意图
凹透镜是由无数个底朝外顶相对的三棱镜组合而成的,本例眼镜由于视轴偏离光学中心太多,透过眼镜远处物像向棱镜顶端移位,眼睛每遭受1棱镜度,视1m处的物像就会向棱镜顶端偏移1cm,如果视物距离放大一倍,物像偏移也会放大一倍。患者戴上这副眼镜后,左右眼在水平位会引起比较大的棱镜效应,特别是垂直位的差异棱镜效应,由此可见戴着这样的眼镜打靶想命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众所周知两眼相差0.25D可使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大小相差0.5%,一般认为两眼视网膜上物像的大小相差5%是人眼耐受的最大限度。长期以来在验光实践中,笔者认为这一限度可因人而异,适应能力强的患者可适应比这高得多的屈光参差。由于此例双眼屈光参差3.00D,考虑双眼视会出现大小不等像,融像困难,再加上患者使用原镜时间比较长,更换新处方配镜肯定会出现严重不适。
右眼使用过度,第一次减少到-3.50D时,不会出现不适,佩戴10天左右,右眼实行第二次减度数,经多次更换右眼镜片度数以及慢慢缩小配镜光学中心与实际瞳距、瞳高的差距。根据试戴最终处方无不适应感,戴单光眼镜完全适应,最终患者成功佩戴多焦点眼镜,排除了因佩戴不当引起的不适,使患者远近都能获得很好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