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日报亚运好新闻参评作品的特点与问题*

2011-12-14 04:52姜晓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刘翔日报

姜晓红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全国日报亚运好新闻参评作品的特点与问题*

姜晓红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文章回顾了“全国日报亚运好新闻”的评选过程,归纳了参评作品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参评作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报纸体育;亚运报道;问题;对策

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全国共有三十多家主流日报报送了近百篇新闻作品角逐“全国日报亚运好新闻”年度大奖。一年之后,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些参评稿件,却颇耐人寻味:总体感觉是,这些参评稿件包括获奖作品的稿件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优秀稿件可以编入高校新闻专业新闻写作的教科书,作为教学案例使用,另一方面,有些参评稿件质量不高,不乏标题不规范、文体不清晰等老生常谈问题。

评奖目的在于学术交流,在于不断改进和提高体育新闻报道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和人民,这与中央2011年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可谓一脉相承。所以,认真回顾、总结与研究全国日报亚运好新闻参评作品的特点与问题,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1 评选过程

2010年11月25日,全国日报体育新闻学会、南方日报社在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会议室联合主办了全国日报亚运好新闻评选活动。

全国日报体育新闻学会是由人民日报体育部牵头组织的全国省(市、区)委机关报体育记者组织,旗下成员单位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南方日报、解放日报等几十家省(市、区)委机关报。每逢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该学会都将举行好新闻评选,以激励全国日报记者写出更多体育好新闻。

本次评选活动,由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刘小明、南方日报体育部主任戴学东等6位报界专家,以及广州体育学院新闻系教授张德胜共7人一起组成评委会,共同评选了这次全国日报亚运好新闻。

本次评选活动的基本原则有三:第一,为了鼓励会员单位积极参与,所有作品报送单位均有奖励;第二,如果某个记者有多篇作品入围,最多也只选其最好的一篇计奖;第三,一等奖作品要绝对优秀,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评选程序依次为:小组讨论,评委复议,淘汰最弱,评出最优,反复比较,综合平衡。

最终的评选结果为:全国共有31家报社的60篇新闻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分获特别奖。最终有30多篇作品名落孙山。

2011年11月26日,本次活动的颁奖大会在安利(广州)工厂举行。

2 参评稿件特点

2.1 多为正面报道,鲜见不同声音

纵观60篇获奖作品,几乎都是正面报道。究其原因,这一方面与亚运会的宣传政策有关,因为亚运会事关国家形象的传播,严禁有不同声音特别是负面报道出现;另一方面与中国体育代表团一家独大的实力有关,众所周知,中国体育在亚运会上可谓一骑绝尘,无出其右者。因此,在广州亚运会期间,读者所看到的报道,几乎是一边倒的、变着戏法的表扬与歌颂。

难能可贵的是,在上述大背景下,仍有两篇参评文章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批评。其中,东道主党报南方日报发表了题为《国奥你还有未来吗?》的批评性报道,批评了国奥队差劲的表现给中国亚运代表团抹黑,给全国观众内心添堵,这篇报道实际上秉承了广州地区主流报纸一贯的社会责任感和舆论监督精神。

辽宁日报发表了《幸福的蚊子》的评论文章,批评刘翔搞特殊化,不给媒体以知情权。原来,刘翔到达广州伊始,不住运动员村,而住在防火防盗防记者、管制严密的二沙岛训练基地,以致“来广州采访亚运会的记者,都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变成蚊子,飞到刘翔的身边”。言下之意,蚊子比记者更幸福。

2.2 跳出金牌看亚运,场外原来更精彩

与奥运会和全运会相比,亚运会报道不容易吸引眼球。因为奥运会关涉国家与民族形象,事关中美等大国竞争,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媒体的奥运报道,实质上就是金牌报道和国家软实力传播,为国争光是主旋律。同样,全运会的竞争与喧闹一点不比奥运会弱,因为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惯例,各地奥运会的金牌数要折算成全运会金牌数,分计到各省(市、区),各省(市、区)政府再根据最终的金牌数、奖牌数来论功行赏和“封官进爵”。地方媒体不遗余力地报道本地的夺标热门,为地方体育鼓劲,已成为一种默契。

只有亚运会,各级各类媒体不再为金牌所困。因为中国代表团自1982新德里亚运会开始,连续七届亚运会高居金牌榜第一,广州亚运会自然也是如此。那么,如何报道亚运会,如何让亚运会吸引广大受众,就要考验各媒体的集体智慧了。

从全国日报亚运好新闻的参评情况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开始尝试跳出金牌报道亚运。在60篇获奖作品中,只有小部分作品报道金牌争夺战,大部分作品报道广州的城市面貌、志愿者、运动情侣、非奥运项目、享受体育的老运动员、来自小国穷国的运动员,等等。

比如,广州日报报送的三篇稿件全是比赛之外的新闻,都是从侧面反映广州亚运会,可读性很强。

第一篇是硬新闻,从情侣谢杏芳的角度,报道广州亚运会MVP林丹夺冠故事和感情经历:

谢杏芳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回应林丹“求婚宣言”(引题)

“期待着他给我的惊喜”(主题)

第二篇是软新闻,以书信的形式,报道了一个军人、一个运动员、一个外国队医眼中的亚运与广州:

一封薄家书传递浓浓情(引题)

“11月的广州非常美”(主题)

第三篇是通讯,报道了一个本土的前亚运选手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

36年前亚运会开幕式只有代表团列队进场(主题)

广州人江禹斌1974年成为首位在亚运会上

打破田径亚洲纪录的中国队选手(副题)

2.3 坚持本地视角,发掘老枝新芽

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的本地化是一条基本规律,也是新闻价值的体现。新闻本地化意味着新闻接近性,任何新闻只要在地缘或者在心理上具有接近性,就能笼络受众,进而通过聚集受众来吸引赞助商和广告商,从而使媒体最大限度地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亚运会期间,各地方媒体除了关注大牌明星的一举一动以外,更多关注的是本省(市、自治区)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的表现。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上海媒体关注“飞人”刘翔,广西媒体关注百米冠军劳义,四川媒体关注“老枪”张山,湖北媒体关注游泳天才赵菁,广东媒体关注体“神雕侠侣”谢杏芳与林丹,山东与陕西媒体争夺亚运首金获得者袁晓超,不一而足。

但是,如何做到大赛新闻本地化或者地方化呢?秘诀有二:一是选择一个适当的视角,二是尽量挖掘独家信息。以报道刘翔为例,国内大部分媒体几乎都会报道刘翔亚运夺冠的消息,而来自上海的文汇报和解放日报是同城竞争关系,它们各自选取的视角不同,文汇报以《27个月,跨越人生,刘翔归来》为题,文中分别用了如下四个插题:

插题1:痛!一种鬼哭狼嚎地叫

插题2:懵!很多人说的话不一样了

插题3:醒!刘翔的老本吃光了

插题4:喜!有种重回20岁的状态

应该说,这篇新闻以刘翔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为视角,用痛、懵、醒、喜四个字来反映刘翔27个月以来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但是,经细读发现,这篇2000多字的文章所选取材料没有太多的新意,有拼凑之嫌。

相反,解放日报以《“很久没看到他这么渴望胜利了”刘翔的父亲刘学根现场讲述儿子夺冠的幕后故事》为题,从刘翔父亲的角度,讲述了三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篇幅只有文汇报的一半,但却更能吸引读者。这篇文章的三个插题分别为:

插题1:一根遛狗绳

插题2:两次敬军礼

插题3:三块大排骨

三个插题很具象,具有视觉冲击力,告诉读者一个亚运会前轻松自信的刘翔。

3 存在不足

3.1 不少作品缺乏基本规范,三大问题较为突出

按理来说,报奖作品应该是各媒体亚运报道的代表作,能反映各报体育新闻报道的最高水平。但实际上,不少作品缺乏基本的新闻报道规范。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第一,文体不清晰。体育新闻报道常用文体,中西方略有不同,中国常用消息、通讯、评论、深度报道等,而西方常用消息、特写、评论、调查性报道等。近年来,国内媒体逐渐重视特写,淡化通讯,深度报道与调查性报道也逐渐合流。不过,有所不同的是,美联社的体育特写一般都是两三句话一个段落,轻快跳跃,而国内媒体的体育特写往往喜欢长篇大论,沉重累赘。通观这次亚运好新闻作品,夹叙夹议的报道为数不少。

广西日报获奖作品《广西人跑出中国田径新篇章——劳义亚运百米夺金记》,就是一篇文体极其模糊的文章,该文既像通讯又像特写,结果吃力不讨好。从标题揣测作者意图,他们是想写成特写,而特写的特点在于聚焦、定格、白描、以小见大,而该文却用了大量篇幅介绍背景,充斥了过多的议论与评论,全文仅感叹号就用了15个之多。这仅仅是因为劳义获得了一个亚运会冠军而已,如果是获得了奥运会冠军且破了世界纪录,那该如何是好?事实上,广州亚运会之后的一年中,劳义在体坛上已经变得寂寂无名了。所以,不管使用什么文体,新闻的基本原则是冷静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少用或不用感叹号,是作为一名合格记者的起码常识。

第二,新闻来源缺乏交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信息源是确保新闻真实的前提和基础。比如,南方日报的《广州后亚运时期的奥运梦想》是一则很重要的消息,文章说:

刘江南告诉记者,广州申奥有三个优势——“我们有诚意、有实力、有潜力,我们立足广州、神州和亚洲,五羊、五星和五环同在我们心中。”问题是,广州市体育局局长、亚组委副秘书长刘江南这么权威且富有激情的直接引语,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合对谁说的,文章没有交代。这样的信息源一旦向社会发布,就要大打折扣。对待重要的信息,记者如果不做进一步核实,只凭道听途说,就直接进行报道,就达不到应有的独家新闻效果,相反,会令人质疑。

第三,标题制作较为随意。标题制作不规范,编辑与记者都有责任,它甚至反映了一个编辑部或者一家报社的业务水平。稍有一点新闻常识的人都知道,报纸的标题分为单题与复合题,如果给消息拟单题,那么这个单题就一定要是实题,不能是虚题,否则题目就不能真实地传递信息和统帅全文。

亚运会期间,沈阳日报每天差不多都安排两个版面来进行专题报道,并给这两个版面起名为“亚韵”这种很诗意的名字。2010年11月18日B6版头条新闻分别讲述了四个故事,但该文却用了一个毫无信息含量的虚题《因为爱》,这种做法实为不妥。笔者翻阅了该报亚运期间的电子版,发现这种虚题类的单题新闻还不少。这次参评活动,该报报送的两篇新闻稿的标题分别为《因为爱》与《辛苦了,大家!》,严格地说,给这样的新闻评奖,多少有照顾之嫌。

3.2 不善于利用赛会新闻服务平台,夺金新闻却无即时引语

像亚运会、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受证件、人力、时间、交通等因素制约,任何媒体都不可能采访所有的项目,这就要求媒体学会利用赛时通讯社提供的免费资讯。

在亚运会期间,成立了一个由新华社负责运营的亚运会新闻服务机构,英文全称为Asian Games News Service,简称AGNS。AGNS实际是一个专门为亚运会临时建立的“官方通讯社”,为所有注册媒体、OCA(亚奥理事会)官员和各个单项体育联合会成员提供客观准确、迅速翔实的新闻信息服务。

AGNS采集的新闻信息通过INFO2010信息系统发布。INFO2010是一个内部信息系统,AGNS提供的信息和稿件全部通过设在MPC(主新闻中心)的INFO2010信息系统中枢发送,注册媒体可以通过MPC、VMCs(场馆新闻中心)、运动员村、媒体村和OCA总部饭店的INFO2010信息系统终端查询和打印亚运会相关的信息和新闻。

AGNS的服务分为赛前和赛时两个阶段。赛前,AGNS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收集各项背景资料;赛时,AGNS的服务主要是撰写新闻稿件,如即时引语和新闻发布会摘要等。除了通过INFO2010信息系统发送稿件外,赛时,AGNS的工作还包括紧贴比赛进程,将各种赛事成绩和新闻公告以纸质形式发送,并及时更新成绩公报柜。

AGNS的赛时服务主要是针对比赛期间的相关信息,包括即时引语、新闻发布会摘要、赛事前瞻、赛事回顾、颁奖嘉宾名单、媒体通道、扩展型出场名单、GAGOC(亚组委)和OCA新闻、综合新闻等。

像上述文汇报发表的《27个月,跨越人生,刘翔归来》和广西日报发表的《广西人跑出中国田径新篇章——劳义亚运百米夺金记》等稿件,都是重磅新闻和重点稿件,但是,它们无一例外地存在缺陷,因为记者没能在赛后第一时间采访亚运会的超级明星刘翔和劳义,没能在新闻中使用直接引语,即运动员赛后在混合区发表的获奖感言,以及他们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所做的比赛概括。如果记者知晓并学会使用AGNS平台,那就能避免其新闻给人以“软”的感觉,相反给读者以记者在场的感觉。

3.3 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媒体几乎集体缺席

我国的大区划分通常采用行政划分与自然划分,这里我们从行政划分角度来看参评单位数:

目前,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其中,台湾、香港、澳门三地主流纸媒因种种原因未加入全国日报体育新闻学会,不在我们统计范畴之内,虽然这三地媒体对于亚运会报道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内地媒体。

参评单位最为积极的是拥有众多中央级媒体的北京,其次是竞技体育较为发达的广东、辽宁、山东、上海、湖北。遗憾的是,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3个省(自治区)未报送新闻作品。这13个省(自治区)除了浙江是体育大省和经济强省外,大部分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西北5省(自治区)集体缺席。

表1 参评单位分省统计

各地党报是各地最有影响力的纸媒之一,按理应该组团报道在国内举行的亚洲运动会,因为大型赛事报道是对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的最好考量。我们尚不清楚各省(市、自治区)是否均组团特派了记者到达广州做一线报道,但是,如果组团参加了一线报道,而没有报送新闻作品参加评选,至少说明了这些媒体没有竞争意识和学习精神。

上表基本说明,各地日报对于亚运会报道的热情与该地的体育、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全国日报体育新闻报道质量良莠不齐

过去,我们习惯把媒体运营中的内容、广告、发行等三大要素,称之为“三驾马车”。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运营应该采取“四轮驱动”的机动车模式,这四个轮子分别是内容、发行、广告、品牌推广。对于媒体来说,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报道是一场马拉松,它需要报社的综合实力做保障。

全国日报亚运新闻报道集中反映了各报体育新闻报道的采编现状,我们的看法是,全国日报体育新闻报道总体水平良莠不齐,差别较大。采编力量强的,能引领全国报纸体育报道潮流,采编力量弱的,其记者编辑都要从头学起。

我们也许不便对那些实力薄弱的日报体育部说三道四,但希望那些一流的日报体育部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其中,广州日报体育版的采编力量就属于全国一流。每逢大赛,该报都是集团作战,屡有创新之举。2006年亚运会报道,该报推出的报道理念是“颜色革命”,因为对于中国兵团来说,金牌早已不是问题,每天的报纸用一种主色调来反映头一天赛场的主旋律,比如,用红色表现大胜,用黑色表现悲伤,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因为“颜色革命”是那一年的国际新闻报道的热门词汇。2008年奥运会报道,该报把编辑部前移到了北京。2010年亚运会报道,该报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通过亚运报道,带动事业发展,将“四轮驱动”做到极致。

4.2 建议:尽快建立业界与学界交流合作机制

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长年从事体育新闻报道工作,容易导致身心俱疲。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对内建立一个学习型的体育编辑部,对外与高校新闻院系建立起合作交流机制。

学习型编辑部十分重视记者与编辑之间的定期交流与互动。国内媒体一般采取是编辑中心制,编辑引导记者开展采编业务。但也有报社采取编辑与记者定期轮岗制,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记者能更加默契地配合编辑开展工作,彼此洞悉对方所需,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型编辑部还十分注意向同行学习,特别是同城竞争对手学习。在广州,三大报业集团六家日报彼此竞争,彼此促进。

在我国,学界与业界互动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缺乏信任。双方的主要分歧在于,业界人士认为学界人士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学界人士则认为业界人士仅凭经验,无心向学。其实,日报体育编辑部与高校新闻院系的合作交流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势在必然,一方面,新闻专业学生实习与就业离不开媒体;另一方面,每逢大赛,报纸体育部必须有大量的高校学生来顶岗帮忙。既然大家谁也离不开谁,只需要报社体育部主任与当地高校新闻院系领导彼此之间多走动交流,互提建设性意见与建议,让经验和理念保持经常性的碰撞,进而产生化学反应,就能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1]第16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亚运会媒体运行[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77-82

[2][美]比尔·科瓦齐 ,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英]菲尔·安德鲁斯:体育新闻: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Entries from“Best News for Asian Games from National Daily Newspapers”

JIANG Xiao-hong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selection of“Best News for Asian Games from National Daily Newspapers”,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icipating entries,points out the exsisting problems and provides a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newspaper sports;Asian Games reporting;problems;strategies

G811.2

A

1007-323X(2011)06-0121-05

2011-08-15

姜晓红(1968-),女,湖北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传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TY017)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刘翔日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有些观赏鱼只能看不能摸
网络与电视体育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刘翔复出前景不乐观
预言家日报
我为刘翔唱支歌
我为刘翔唱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