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然环境保护的四大生态策略

2011-12-13 02:38
上海城市管理 2011年2期
关键词:废弃地同济大学廊道

同济大学教授吴承照和张娜博士在2010年第6期的《同济大学学报》上发表题为《城市自然保护的内涵、历程与策略研究》一文,認为城市自然对城市生态安全、城市居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城市自然环境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保护,即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城市自然景色、保护城市自然空间的连贯性、保护绿色历史文化遗产。作者同时又认为,城市自然环境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社会价值,城市自然保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国内城市自然环境保护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独立性,大多数只是对城市自然系统的某一方面有所研究和保护,如城市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等,作者因此提出如下四项城市自然环境保护的策略。

一、编制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对象与思路。目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只是解决建成区绿地建设与保护利用问题,与城市自然环境保护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城市自然环境保护至少要通过保护现有的自然体系、恢复和重建废弃地及构建城市生态网络途径实施保护,要通过生态政策加大保护力度、通过改善区域环境提高城市自然的生存能力,通过循环经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二、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就是基于生态学原理,通过生态廊道把城市自然保留地、绿地系统、在废弃地上恢复与重建的“近自然地”以及其他开放空间贯通相连。其构建核心是恢复生物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良性作用关系,引入自然群落机制。对此,强化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廊道的建设,是两项重要的构建措施。

三、建立循环经济体制,提高城市自然环境保护能动性。自然保护不能单从“自然系统”出发,因为仅仅建立绿地系统、保护自然保留地、对破坏生态景观进行修复,是远远不够的。既然这个自然保护界定在城市内,那它必须面对社会与经济的挑战,融入“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生态系统中。

四、提高生态政治地位,强化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城市自然的保护与城市用地的开发面临着激烈的土地之争,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在那些被称之为“棕色地带”的废弃地。可持续的管理措施只能是当生态和自然保护在综合治理中占有较强地位时才能得到发展,也即只有提高城市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政治地位,使得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有着相等的重要性,确立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和它们在法律和规划中的地位,城市自然环境保护才可能落实。

猜你喜欢
废弃地同济大学廊道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金属矿山废弃地分析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矿山废弃地分析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基于墒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在采煤废弃地肥力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