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南
独爱围棋
阿 南
尽管早在小学就读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但直到读大学时看到两位室友下围棋,才知道那个“为数之弈”是这么个样子的。从此,就有点喜欢围棋起来。而年岁越大,在棋类中越变得独爱围棋,虽然其理由却很另类——读者别当真才是。
一
其实,我最早接触和熟悉的是象棋(中国象棋)。因为象棋在中国,那是太普及了,小时候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下象棋的。再说入门容易,一学就会,我小时候的文化生活也远不如现在丰富多彩,下象棋就成为小伙伴们娱乐和比试本事的舞台。可现今,我一看见象棋,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为何?
象棋以把对方之将帅“将死”为胜。但象棋中的将帅,绝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带领士兵冲锋陷阵的最高军事统帅,而只是两个封建割据的小皇帝罢了——皇帝不从来都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统帅”?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河界”,上书“楚河”、“汉界”。可这也别当真,那两个封建割据的小皇帝,既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那样的豪情,也没有早就怀有“彼可取而代之”野心的汉王刘邦那样的气度。小皇帝只知道在“九宫”中,一步一步地挪方步。不要说平时,就是死到临头,也不离“九宫”一步,更不要说哪怕是装模作样的“御驾亲征”了。他身边,有个几乎寸步不离的“仕”。“仕”和小皇帝一样,一辈子也不离“九宫”一步,也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但“仕”走的都是斜步。一辈子不离“九宫”,而在“九宫”中也总不走正道而走歪门邪道,唉,活灵活现的太监矣!排名第三的是“相”,用现代话说是“总理大臣”,封建时代称“宰相”,文臣首辅也。比之“相”,皇帝总是更亲近太监“仕”,这也是封建宫廷的潜规则!象棋中的“相”,其实比封建时代的宰相差劲远了:只能在国内行走,不能到国外,无外交权;国内行走也只有七个点,不能随便蹲点考察。七个点,大约两个算边境,两个算国内重镇,三个是围着皇帝转。而围着皇帝转的三个点,总是他最主要的落脚点。在象棋中,最像带兵将领的是“车”、“马”、“炮”。“三军”从命,对内有守边安境之责,对外有攻城掠地之职。然而,不管文臣“相”,还是武将“车”、“马”、“炮”,都有制肘之处:“相”怕“塞眼”;“马”怕“蹩腿”;“炮”愁无“架”;“车”虽有“一车十子寒”的威猛,但不能如“相”一样飞、如“马”一样拐、如“炮”一样隔子打,只能在无人区横冲直撞,像脑子缺根弦的莽汉。所谓“制肘之处”,其实就是封建皇帝对文臣武将的驾御之道——虽说贵为天子,实乃对谁也不放心,或许太监“仕”是唯一的例外。至于最下等的“兵卒”,只能一步一步地往前冲,不能后退。像电影里演绎的那样,似乎他们后面隐隐有个举着手枪的军官在嚎:“给老子顶住!”当然,只要过了“河界”,到了敌对国,他们便可以横着走——在弱者前面,横行则是“兵卒”的潜规则!
或曰:“这是象棋的游戏规则,哪有这样理解的?”是呀,游戏规则。但我知道,至少在经济学中,游戏规则是“制度”一词的通俗表述。象棋规定的制度,不是比封建制度还封建制度?象棋里的社会,不是比封建社会还封建社会?马克思说过:“当做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便是资本的灵魂。”套用一下,那么,当做下棋人,他只是人格化的封建割据小皇帝;他的灵魂,便是封建割据小皇帝的灵魂。天哪,我难道愿烙上如此这般的灵魂去充当如此这般的人格化?——也就是这很另类理由,届不惑之年,我便再也不玩象棋了!
二
“兵家善弈”。一般也都认为,围棋作为一项竞技游戏,其形态、着法、规则在所有脑力竞技中最接近军事,与军事一样凝结着人类的勇敢和智慧。围棋法则与战争法则在很多方面都相通。围棋所展示的黑白“围而相杀”,就是战争、战场、战斗在棋盘上的演绎。
是吗?如果较起真来,我看也未必吧。
围棋有两点是与其他任一竞技棋类都不同的。一是围棋所有的“子”是同质的,无大小之别、无上下之列、无强弱之分;因为同质,所以连名号也一概没有。我想这样一种初始的“组织结构”,与军事、军队的“组织结构”无疑是大相径庭的。我虽对等级制极为鄙夷,但绝不否认任一有效率的团队、组织——大到一个国家,里面总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指挥和被指挥、组织和被组织、管理和被管理的层级关系。我所极为鄙夷的对等级制,是把这种工作职责上的层级关系无限扩大和延伸到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网罗社会和个人生活的等级制度——显性的制度和隐性的潜规则。
二是围棋的“落子无悔”这一规则,也与战争、战场、战斗的常识大相径庭。其他任一棋类的棋子,在对局过程中都是可见机行事、不断移动的,颇像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唯围棋一子落下,至局终都雷打不动。在战争、战场、战斗中,一支部队、一个作战单位、乃至一名士兵,哪能不顾瞬息万变的战争、战场、战斗形势,死钉在一处的?
与围棋上述颇独特的两点可作一比的,我看唯有“时间”。其一,同一时间单位,或年、月、日,或时、分、秒,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同质的,绝无大小、上下、强弱之别。其二,时间绝对是“落子无悔”的。比如我今天在写《独爱围棋》,我整个人生中,“今天”就“落子”在《独爱围棋》的小文章中了。光阴不会倒流,时间无以逆转。我“今天”既然“落子”于《独爱围棋》,那么在我的整个人生中,也就无可翻悔地定格了。
或曰:“花钱也是‘落子无悔”的呀!比如我今天花100元买了副围棋,我整个人生中的这100元,不也是无可翻悔地定格了?”嗯,有点貌似,其实不然。何则?因为在人的一生中,钱或者说财富,并不是一个定数。特别是在什么都可以煞有介事地“暴炒”一番的当今社会,倘运气足够好,你的财富连上七、八、十来个“涨停板”,也不是稀罕事。若如此,100元“落子”买副围棋,毛毛雨啦,何需计较悔与无悔呢?如果围棋的“子”也不是一个定数,“落子无悔”就没有本质意义了。
围棋的“子”是个定数,理论上说是一方180.5“子”。正如在人的一生中,“时间”是个定数一样。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2岁,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安道尔为83.49岁。经吉尼斯认证的有史以来最长寿的是法国人让娜·路易丝 · 卡尔门特,享年122岁;现今在世的世界“寿星”,有报道说是157岁高龄的印尼老人图里娜。人到底能活多少岁,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有三种观点:一是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人的极限年龄和其生长期相关,寿命约是生长期的5—7倍,为100—140岁。二是日本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得出,人的寿命为性成熟期的10倍左右,可达到108—145岁。三是美国科学家海尔 · 弗利克1961年提出的,人的细胞分裂到50次时就会出现衰老和死亡。而正常细胞分裂的周期大约是2.4年左右/次,照此计算,人的寿命应为120岁左右。再送几个“涨停板”,就算人的极限年龄为180.5岁,和围棋的“子”数一样,也还是一个定数呀!
我读过一篇哲理小说,里面的主人翁是不会死的。然而,不会死比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更加让人不堪忍受。因为不会死,时间对他来说,不构成“成本”。不管什么追求、希望、理想,他都可以不断地投入时间,直至追求到手、希望成真、理想实现。当他意识到自己这一“特异功能”时,什么追求呀、希望呀、理想呀,就全都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和意义。于是,他变得百无聊赖——“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此时,他乞求上帝满足他唯一的希望:他也会死的。
真值得庆幸,我们都会死的。追求、希望、理想,因此而变得绚丽,人生因此而变得充实。但“时间”也恰恰因此而变为世上所有资源中最稀缺的资源,所有“成本”中最昂贵的成本。
“人生苦短”。围棋,其实正是演绎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成本——“时间”的利用效率的。
三
围棋黑白双方可落子的交叉点有361个,正是“周天之数”——我国古历一年的天数。由于黑白双方是轮流下子的,如果一子代表每方的一天时间,那么一盘棋就演绎着你这半年时间的利用效率;如果一子代表每方的两天时间,那么一盘棋就演绎着你这一年时间的利用效率;你也可以以小时、周、月作单位,依此类推。如果人的极限年龄为180.5岁——那正是围棋每一方的子数——一子代表每方的一年时间,那么一盘棋就演绎着你这一生时间的利用效率了。
“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围棋中体现为围空的大小,也就是“目”的多少。“目”里勿需落子,所以这“目”,可视为节约的时间。“目”越多,意味节约的时间越多,时间的利用效率也就越高。这“目”,也可视为“空间”,“目”越多,围空越大,意味着在同样时间里创造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越大,时间的利用效率当然也就越高。围棋以“目”多者为胜,是深含人生哲理,也深合经济学原理的。
说起围棋的胜负,也很值得考察。像象棋之类,讲究“吃子”,拼杀到最后,败方固然将帅被擒,凄惶落魄;但胜方也“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损兵折将,能不凄凄惨惨戚戚?围棋讲究的是效率,每下一子,首先考量价值几何,值多少“目”,最大限度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只求每一手都能领先一点点,而并非以扼杀对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快。步步追逼,“围而相杀”,观赏者固然喊过瘾,却绝不是围棋争胜负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说,随着棋局的进程,黑白双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都各有拓展,不算中盘负,相差五目已是大胜负了。有些经典棋局,半目胜负而已。“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围棋的胜负观,不也另含深刻的哲理?不很值得当今这个纷争不已的世界里的兵家、商家、幕僚、政客们好好思量?
围棋演绎着时间的利用效率,演绎着生存、发展空间的创造与拓展,演绎着时间和空间的互换。一种人生的设想和践行、一场战役的部署和推进、一个项目的策划和经营、一国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凡此种种或小或大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人生的、国家的角逐,不就是追求着围棋所演绎的要旨?布局时的占角争边、取地取势、行棋方向、争抢先手大场;中盘时的长、尖、顶、跳、飞、拆、断、压、挖,弃子、转换、连通、渡过、做眼、破眼、打劫、胜负手、行棋顺序、残子借用;收官时的小心谨慎、寸土必争……凡此种种围棋所演绎的战略战术,不就是或小或大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人生的、国家的角逐的战略战术?
啊,人生如围棋,世事如围棋;围棋如人生,围棋如世事。若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用“心”领悟,则不得也。棋局常新,领悟也常新,故独爱围棋矣!
(鸣谢:笔者自2003年11月担任本刊编辑工作及今,已7年有余。因工作需要,从下期开始,由其他同志接替我的工作。值此,谨向多年来一直指导、帮助、支持本刊编辑工作的省厅与市、县局的各级领导及广大作者和读者,致以最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