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楼小东
坚持节约优先 统筹保障保护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楼小东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10年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重点工作。首先,向受到表彰的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刚才,陈敏尔常务副省长,上海督察局高向军局长亲自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重大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1、“双保双服务”行动成效明显。一是双保工程浙江行动全面推进。服务重点项目、服务新农村建设专项行动取得丰硕成果。铁路新“三线一枢纽”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和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用地得到及时有效保障。二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截止去年底,杭州等6市的市级规划已经获批,82个县级规划、84个涉及中心城区乡级规划已上报省政府。三是土地利用计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实施年度计划分配与保障重点、节约集约、消化存量、耕地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五挂钩,开展计划执行情况中期评估考核和调整,确保计划指标高效合理利用。四是用地审查报批全面提速。全年共审查建设用地项目1056个(批),面积37.67万亩;审查上报国务院项目24个,面积4.24万亩;国务院批准(含历年上报)项目46个,面积6.89万亩。全年供地42.53万亩,同比增长30.8%。同时,滩坑水电站、珊溪水利枢纽、甬台温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的用地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是“百万”造地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全省通过市级验收项目2331个,新增耕地22.07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0.35%。二是耕地保护机制不断完善。组织开展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示范县(市、区)活动,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共同责任机制。舟山市实行领导干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离任审计的做法得到部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三是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超额完成年度目标,62个乡镇通过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验收。四是认真抓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用地势头。全省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为8.63%。全年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5176宗,收缴罚没款2.5亿元,没收违法建筑物350万平方米,拆除259万平方米。
3、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一是“365”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八个一批”专项活动进展顺利,绍兴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二是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全面启动,28个县(市)已经申报,创建活动指标体系内容基本确立。三是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机制,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纳入转变发展方式、生态省建设和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之中,有效发挥激励引导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等重要媒体都做了专题报道。四是完善存量土地挖潜政策,探索建立低效利用土地的市场流转机制。全年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75万亩,消化利用转而未供土地25.21万亩。慈溪等地探索“零土地”技改的做法取得良好效果。
4、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一是“751”地质找矿工程启动实施。加大地勘投入,支持地勘单位开展地质找矿,鼓励一批企业走向了省外、国外。坚持立足省内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淳安威坪镇银山多金属矿、诸暨东和寺前矿区、建德周家坞金钼多金属矿和衢江地区铀多金属矿等一批普查(勘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二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任务顺利完成。重点整合矿区采矿权降至20个,开发规模提高到30万吨/年,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萤石矿等优势矿种调控与专项治理初现成效。三是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工作进展顺利。省级规划已获部批准,市县级规划正在修编之中。四是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深入推进。全年新建绿色矿山70家,治理废弃矿山73个,治理率达90.5%。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通过验收并被评为全国优秀。
5、农村土地整治扎实推进。一是认真实施部省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逐步探索和规范整治管理办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全省共落实整治项目549个。嘉兴、丽水等地的做法得到新华社肯定报道。二是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国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方案正在编制中。三是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6、改革探索稳步推进。一是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农村宅基地流转办法。二是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下放了供地审批权、设区市和县(市、区)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外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权及农转用审批权。三是稳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启动杭州市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改革试点和绍兴市征地补偿费直补试点。四是制订土地和矿业权有形市场交易平台整合方案,完善两个市场建设。
7、民生保障显著加强。一是深入开展“国土资源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排查信访积案821件,化解577件,化解率70.28%,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丽水、嘉兴、衢州、绍兴结案化解率位居全省前列。认真做好“两会”、世博会等敏感时期的信访与维稳工作,全年未发生非正常上访。省厅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二是进一步规范征地管理,完善征地程序,开展征地项目全面排查,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三是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全年共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128件,办理征地补偿标准争议协调裁决案件19起。四是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和“十有县”建设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御和治理搬迁取得明显成效。全省4000多处纳入监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全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0起,避免了86人伤亡。全年安排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161个。五是认真抓好青川援建工作,顺利完成青川灾区重建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形图测绘、项目勘察等任务。省厅、省工程物探勘察院获“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新一轮援藏工作顺利启动实施。
8、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二调成果应用逐步深化,城镇数字地籍调查基本完成,村庄数字地籍调查稳步推进,土地登记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平台着手推进,地矿行政“一张图”建设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进展顺利。三是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进一步健全。全面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土地登记条例和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条例起草调研。四是基础测绘全面完成,地理信息资源进一步丰富,信息共建共享取得新进展,“数字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顺利推进,应急管理地理信息平台和地图数据库基本建成。
9、“双提升双推进”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了实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贯彻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26项制度,系统和厅机关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二是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厅机关22个处级岗位的轮岗交流和7个处级岗位的竞争性选拔工作,实现了厅机关、事业单位和市局之间双向、多层次交流。三是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开展。在全系统开展了向李荣江同志学习、双百群众满意基层所和群众满意公务员评议、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新风正气,提升队伍形象。四是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举办多班次干部研修班,选送干部参加各级党校学习,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五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抓好一批制度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活动,扎实推进“两整治一改革”,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有效遏制系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态势。全年系统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38件,共2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也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积极作为、成效显著的五年。
回首五年,成绩来之不易,成就值得自豪。五年来,国土资源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规划计划管理更加优化,审批服务不断提速,五年共落实新增建设用地141万亩,供应土地172万亩,提供建筑石料17亿吨。五年来,国土资源保护不断加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建设不断健全。五年共垦造耕地144万亩,2010年末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稳定在3066万亩和2500万亩,连续1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矿山开发整合任务基本完成,全省矿山总数控制在3000个以内。累计创建绿色矿山160家,治理废弃矿山1457个,治理率由2005年的30%提高到2010年的90.5%,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省厅连续五年被评为生态省建设先进单位。五年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施省政府提出的“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率先将节约集约用地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末万元生产总值耗地量41.9平方米,比2005年下降40.2%;万亩建设用地生产总值15.9亿元,比2005年提高67.4%。五年来,国土资源维权维稳力度不断加大。征地补偿标准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加强,共有418万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信访工作大格局基本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五级体系全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全面提升。五年来,国土资源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基础不断强化。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形象不断改善,涌现出了一批赖金泉、李荣江式的先进典型。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五五”普法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土地调查成果作用日益显现,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回首五年,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是只有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才能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二是只有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把维护权益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三是只有始终坚持节约集约,推进资源利用结构调整和利用方式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只有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管理,才能保证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五是只有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才能不断提高统筹规划水平。
我们深感,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大力配合的结果,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向长期以来重视、关心和理解支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依然面临着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和两难局面。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在国土资源领域进一步显现,资源约束将会进一步强化。可以说,今年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矛盾不会出现重大改变,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更为严峻。
1、资源供需矛盾更显突出。从土地资源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我省年均新增建设用地总量40万亩左右。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加快发展的热情和政策周期效应将会更加凸显。预计“十二五”规划期内的用地需求总量将达200万亩以上。但从国家下达我省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来看,总量不足25万亩,年度缺口约在15万亩左右。从矿产资源情况来看,我省是矿产资源小省,自身供应能力不足,而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日趋上升,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耕地保护压力持续加大。一方面,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呈现双向挤压、两头扩张的态势,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开发复垦难度逐年增大,同时,一些地方违规违法用地依然呈上升态势,对耕地保护形成巨大压力。
3、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更显迫切。一些地方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增长模式,忽视技术进步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资源粗放低效利用问题依然严重,土地闲置问题依然突出,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尤显迫切。
4、维权维稳工作难度增大。涉土涉矿诉求仍然很多,土地信访仍高位运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土地出让和矿业权配置等问题,一旦处置不当,就有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5、队伍建设形势依然严峻。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和发展任务越来越重,而我们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同时,系统违法违纪案件仍呈多发易发态势,反腐倡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我省“十二五”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总体目标,确定了“十二五”期间11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2011年重点工作,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特别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大平台建设、推进海洋经济试点省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目标任务,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明确我省“十二五”和2011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发展目标任务。
“十二五”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总体目标: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进“四大”(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和“两新”(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建设,有力保障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保障产业集聚区用地26万亩以上,提供建筑石料20亿吨以上。耕地保护目标全面实现,到“十二五”期末,确保耕地保有量在2864万亩以上,继续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持续向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2010年提高20%以上。地质找矿和矿山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7大片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达95%以上。维权维稳工作得到新加强,优先保障民生用地,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政策,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建成。
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资源节约优先,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着力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着力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着力维护权益服务公众,着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实现总体目标,在工作中要注重坚持四个并举:一是坚持保发展需求与调资源利用结构并举,更加注重资源利用结构调整。通过规划计划管控,资源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式的调整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更加注重节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深化以亩产论英雄理念,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三是坚持推进改革与注重民生并举,更加注重民生。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是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维护修复并举,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树立资源整体观,正确把握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协调推进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建设。
做好2011年工作,对“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1、继续推动“双保双服务”行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不断深化“双保双服务”行动,努力抓好保发展保红线和服务“四大”建设、服务“两新”建设工作。一是切实发挥规划计划管控作用。抓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探索建立“总量控制、定期评估、动态调整”的规划实施管控新机制。研究制订规划机动指标管理办法,提高预留机动指标使用的科学性。优化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管理,继续完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配办法,进一步加大计划分配“五挂钩”力度,不断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计划分配中的权重,实现以“增量”撬动“存量”。继续加大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评估考核。认真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清理检查工作,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管理。二是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把好产业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研究制定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土地供应政策,探索建立符合产业特点、区域实际和利用绩效的差别化土地管理调控机制。开展14个产业集聚区用地节约集约示范建设,产业集聚区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要达到或超过国家级开发区标准的125%,单位用地投入和产出比要达到或超过1∶1.8。三是继续深化双服务活动。省厅、市局要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挂钩联系服务活动,继续实施“四送四进”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加强对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的调查研究,摸清发展需求,提出具体服务保障举措。
2、全面推进模范县创建活动和“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以亩产论英雄、以集约促转型,不断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是继续深入推进“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开展开发区(园区)土地调查清理,推进开发区(园区)“集约促转型”专项活动。完善开发区(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集约利用考核评价,推动传统产业、低效用地项目改造提升。二是加快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完善模范县创建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抓好模范县达标单位申报、考核工作,力争年内72个县达标。三是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体系。完善土地供应与开发利用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健全土地闲置的预测、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开展大宗用地开发利用跟踪检查。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的动态监管,加大违法违规房地产用地查处力度。四是深化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改进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区别年期制,改革非经营性用地的供应机制。
3、继续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
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综合运用建设性保护、管控性保护和激励性保护措施,坚守耕地红线。一是继续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确保完成新增耕地20万亩以上。主动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对接工作,尽快推动垦造耕地计划和项目的落实。积极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力争三年完成10个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新增耕地6万亩以上,完成15个县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新增耕地4.5万亩以上。加强项目质量监管和后续管护力度,提高新增耕地质量。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抓好规划协调、任务落实、项目审批、资金整合等工作。二是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基本农田保护工程。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成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总结推广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继续在每个市开展1个保护补偿试点。三是着力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各地要全面履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责任和义务,既有力保障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又保质保量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
4、从严入手,全力抓好2010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从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来看,由于一些县市没有很好处理保障和保护的关系,存在着履行职责不到位、监管不到位、查处整改不到位等问题,受到了上级部门的严厉批评,导致我省一些县(市、区)被问责的被动局面,给我省造成了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教训十分深刻。2010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即将展开,与2009年度相比,中央的要求更严,卫片的精度更高,并且不再保留整改期,国家将根据调查核实后的违法违规情况,直接启动问责。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2010年我省一些地方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违法用地面积、宗数不但未降,反而呈上升趋势,面临被直接问责的可能。对此,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警醒起来,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吸取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经验教训,主动查找和改进工作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2010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努力把违法占用耕地比例控制在个位数,实现零问责的目标。一是严密组织。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合力。二是严格核查。全面排查和梳理2010年新发生的违法用地,逐宗清理,摸清底数,搞准数据。三是严肃处理。要逐宗落实整改措施,该立案的,抓紧立案;该拆除的,抓紧拆除;该复耕的,抓紧复耕 。 毫不迟疑,毫不姑息,毫不手软,坚决制止未批先用、未报即用、乱占滥用等各种违法行为。四是严格报批。对处罚到位并且符合土地规划、确需建设的项目(包括临时用地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等),要抓紧依法依规报批项目,完善手续,减小违法用地总量,争取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赢得主动。对补办违法用地所需的项目指标,省厅先予核拨,然后在今年或今后年度下达地方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相应扣减。五是严明纪律。省里将对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超过10%的县(市、区)的政府领导进行约谈,对超过15%的要启动问责。各县(市、区)政府主动对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超过10%的乡镇领导进行约谈,对超过15%的也要启动问责。对被问责地方的国土资源部门责任人,省厅将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加大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保持土地执法监察高压态势。六是严于反思。尽管违法用地原因各不相同,理由多种多样,但违法违规的性质、事实和结果丝毫不会改变。请一些地方千万不要过多强调客观理由,而要从主观出发,认真进行反思,主动查找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不重视、不尽责、不到位等问题。要学习借鉴湖州建立违法用地预警约谈制度、龙游建立违法用地监管责任追究办法、诸暨实行土地执法网格化管理模式、部分县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国土所和聘任村级土地协管员等做法。进一步强化动态巡查,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探索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5、深入推进“751”地质找矿工程,着力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深化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成果,加快形成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着力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一是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围绕“358”找矿目标,组织实施我省“751”地质找矿工程。组织编制7大重点勘查区、5座老矿山整体勘查方案,优化重点勘查区内的地质工作部署,加大地勘基金的支持力度,开展淳安银山、诸暨璜山—绍兴平水一带整装勘查示范建设,争取在能源和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找矿方面有重大进展。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地质找矿的领导责任,在探矿权登记、地质勘查政策处理等方面给予地勘单位大力支持。二是加强矿产资源整合。抓好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继续实施采矿权总量控制,继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对一些重点区域、重点矿山要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既做到合理布局,又能满足地方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确保通过20个重点整合矿区的验收。三是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认真做好保护性矿种的管理,继续推进萤石等矿产专项整治工作,大力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全年新创建绿色矿山50家,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1%,完成废弃矿井治理的试点任务。四是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制订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体指标,完善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提升矿产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
6、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破解国土资源发展难题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部署和要求,稳妥推进改革试点。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准确把握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和增减挂钩政策的精神实质,做到规划先行、纳入计划、依规审批、规范管理。必须加快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必须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计划管理,周转指标管理和复垦项目要纳入农村土地整治统一管理。必须严格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审批,决不允许擅自开工建设,坚决杜绝未批先建行为。二是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农民新居、城镇发展等土地整治活动,合理设置建新、拆旧项目区,确保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布局更合理,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整治出来的新增建设用地,首先要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用地,统筹保障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用地需求。三是要加快拆旧区的复垦。要合理安排增减挂钩试点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努力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或分期推进,小步快跑、加快周转。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复垦工作,保证复垦质量。四是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要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等资金为主体,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保证农村土地整治资金需求。要减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负担。五是要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用益物权和集体资产收益权。做好农村土地权属的确权、登记、变更、调整等工作。六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省级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为平台,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试点,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置换和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机制,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对审批制度改革措施的跟踪评估。
7、全面构建地质灾害防治四大体系,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实施《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十二五”《浙江省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构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详查和重要城镇勘查,建立重要时段和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排查制度,进一步查清地质灾害隐患,落实防灾责任。二是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深化基层国土资源所“五到位”活动。建立结合的监测队伍与机构,加强信息共建共享、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的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三是构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完善制度、责任、目标“三统一”的共同防灾责任机制,认真组织实施100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和避让搬迁工程。四是构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完善技术装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建设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
8、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努力
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要按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要求,始终把维护群众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权力公开规范运行和政府信息公开。探索建立行政执法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各项行政审批制度,实施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制。二是高度重视涉土涉矿信访工作。继续推进“国土资源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今年年底前要使排查出来的821件信访积案中的95%以上得到有效化解。各地要继续实施挂牌督办、挂牌领办等办法,努力建立防范国土资源信访积案发生和化解处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坚持理旧堵新,推进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争议协调裁决等工作制度,健全行政争议化解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化解和处理行政争议。四是启动新一轮征地补偿标准调整完善工作,进一步制订完善征地管理办法,稳妥推进杭州等地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9、夯实工作基础,着力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要高度重视,努力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一是进一步深化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要抓好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做好与规划计划管理、耕地保护、项目审批等工作衔接和数据衔接。继续做好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汇总和应用工作,稳步推进村庄数字地籍调查,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二是加强国土资源统计监测,完善指标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抓好重大课题研究,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理,提高各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三是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四是加大宣传、科技、教育和人才培训等工作,扎实开展“六五”普法。五是抓好海洋测绘、基础测绘和地籍测绘等服务保障工作,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统一监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保障。
10、继续抓好系统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形象和行政执行力
继续实施“双提升双推进”工程,以良好的作风来推进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继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联系国土资源工作实际,以“勤政、廉政、善政”为目标,以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中心工作的完成,在完成中心工作中创先争优、改进作风。二是深化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教育,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的统筹谋划、依法行政、改革创新、应对复杂局面、破解工作难题、防腐拒变等能力。三是加强干部人事工作。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拓宽干部培养任用渠道,加强与地方组织部门沟通联系,促进干部双向良性互动交流。加大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力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继续推进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四是全面落实惩防体系年度任务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继续深入推进“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建设,坚持不懈抓好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认真抓好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落实,推进岗位廉政风险排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011年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已经明确,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善治善为,提高统筹谋划能力。当前,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加上我们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和知识增量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要求。要有效应对挑战,就必须加强学习,正确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准确研判形势和发展大局,准确把握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准确运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法规政策,善治善为,提高统筹谋划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细化工作举措。要深入学习贯彻赵洪祝书记视察省厅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担负起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做到保障发展更加有力、保护资源更加坚决、保障民生更加有效、服务公众更加优质。
二是依法依规,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国土资源领域涉及面广,管理对象复杂,管理链较长,涉及了土地征收、农转用、土地供应、确权发证、交易流转、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生态环境维护等诸多环节,并且每个环节的关联度和紧密度都很高。任何一个环节的瑕疵和纰漏,都有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管理链的混乱,引发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使我们的工作受到影响、使我们的形象受到损害。要坚持依法依规,以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政策水平、审批质量和管理能力,力争工作环节零差错,管理规范有序。
三是有责有方,支持地方推进改革探索。省厅要切实承担起改革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责任,密切跟踪地方推进的各项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对浙江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探索的工作和政策支持,尽可能为地方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良好条件。要注重与地方一起不断总结、完善和推广先进经验,并形成制度成果,加大政策储备。地方在推进改革和探索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依法依规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既要进行积极探索,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先行先试提供鲜活经验,又要做到结果可控,保证改革不偏离方向,要坚决防止借改革之名行违法之实现象的发生,实现改革创新与规范管理的双促进。
四是齐心协力,增强工作运行的协调性。从当前形势来看,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赋予了不同期望,就中央而言是高要求,高度关注耕地红线、能源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就地方而言是高需求,急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谋求更多的土地资源和发展资金;就群众而言是高诉求,期盼通过土地资源获取更多发展机会和长期生活保障。如此众多的矛盾交织带来了问题的复杂性,如何在多元的利益主体和复杂的利益格局中,统筹协调好各方关系,又在复杂的内外环境和利益格局中做到趋利避害,是对我们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大考验。系统内部要上下齐心齐力,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工作合力。国土资源系统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大沟通协调力度,特别是面对重大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时,更要加强情况通报和信息交流,共同协商推动问题的解决。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干各的事,等到演变成为违法违规事实再来纠正,再来处理。那样做的话,不但可能导致付出巨大的行政成本,还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矛盾。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既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做好情况汇报,争取工作支持,更要主动为地方党委政府出好点子,当好参谋。通过上下联动,横向沟通,协作配合,增强工作运行的协调性。
同志们,新的一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举措,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积极有为,努力开创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