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云,李 河,邱成书,徐稳丽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又名毛头鬼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保健和药用方面有较好的功效,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传统的鸡腿菇栽培技术繁杂,生产周期长,管理成本高,产品品质和质量不稳定。而以丰富廉价的牛粪代替短缺的棉籽壳栽培鸡腿菇,不仅可以解决鸡腿菇栽培原料短缺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达到变废为宝、减少污染、节省能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菇农增产增收的作用,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鸡腿菇是适应性较广的粪生菌、草生菌。菌种白色清香,无异味,手摸有湿润感,无积水,菌丝生长浓密,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无分隔、分支、锁状联合,若夹杂有其他颜色和异味,说明有杂菌污染,菌种不纯。
生产上可用少量菌种进行优良菌种的选择、试验,即用盆或筐装入发好菌丝的基料,覆土,观察其出菇的快慢、原基的形成量、抗病害虫的能力、菇的形态及生物转化率等。优良菌种出菇快,整齐,抗病虫害能力强,生物转化率在100%以上。
本试验菌种鸡腿菇418号引自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将菌种进行扩繁获得原种和栽培种。
采用PDA培养基,其配方为马铃薯200 g,琼脂20 g,葡萄糖20 g,水1 000 ml,pH中性。
马铃薯削去芽眼及表皮→称重→切片→煮至软而不烂→用纱布过滤→取汁液→加入琼脂→煮溶→加入葡萄糖→煮溶→补足水分→分装试管→塞棉塞→包牛皮纸→捆扎→灭菌(121℃,20 min)→取出摆斜面→冷却→母种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内接种→25℃下培养→扩大繁殖。
原种培养基由70%发酵后的粪草、20%牛粪、7%麦麸、2%碳酸钙、1%石膏粉混合拌匀制成。
原种培养基→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测原种。
传统配方:棉籽壳77%、稻草10%、玉米粉10%、蔗糖1%、石膏1%、石灰1%,pH中性。
新型配方:牛粪等97%、蔗糖1%、石膏1%、石灰1%,pH中性。
4.2.1 称量、拌料、装袋
按栽培培养基配方称量,先用量少的辅料(如石灰、石膏)溶于水,再加入主料搅拌均匀并调节pH值,堆捂30 min,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装料时边装边上下抖动,使装好的料袋松紧均匀一致,表面轻轻压实,用一圆锥形木棍从料面中央打洞至袋底,并将袋内外擦干净。
4.2.2 灭菌与接种
0.12 Mpa(126℃,2.5 h)灭菌30 min→冷却至30℃左右(以平底不烫手为宜)出料→在无菌工作台挑取斜面菌种进行接种(贴近培养基)→原料包扎(菌种瓶瓶口每隔10~20 min用消毒剂消毒1次)。
4.2.3 发菌培养
接种后,将菌袋放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室温度22~26℃,空气相对湿度80%,避光。3d不开门窗,以保湿为主。以后早晚各通风1次。有风时开背风窗,无风时开双向窗。随着菌丝体生长(俗称“吃料”),逐渐加大通风量,约30~35d菌丝可长满菌袋。
4.2.4 覆土
以菌丝长满栽培基质后(袋栽接种约25d)覆土为宜。覆土由50%田园土、40%河泥土、8%草木灰、1%~2%的石灰粉混合搅匀,用水喷湿制成(含水量为60%~70%)。覆土后用薄膜盖严实,顶上做成凹形,放入有甲醛和高锰酸钾的容器,汽化杀菌48h,然后散堆放气3d备用,严防淋雨。覆土厚度一般在3~5cm,土粒直径不超过2cm为最佳。
4.2.5 出菇前管理
覆土后7~10d,通过控制室温(21~25℃)调节料温,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室内保持较黑暗环境。覆土后15~18d,当菌丝穿透覆土层,原基开始形成期,光照刺激,同时增加一些散射光,逐步去掉菇房窗口遮盖物;随后是低温刺激,即将室温降至18~20℃,料温为21~23℃;再提高湿度,将室内湿度提高到85%~90%。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土层表面出现大量米粒状原基时,即可揭去覆盖薄膜,转入出菇管理。
4.2.6 出菇管理
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采收这个时期叫作出菇期,出菇期管理的重点是调节好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
菇房温度应控制在16~24℃,每天喷水1~2次,气温高时宜早、晚喷水,气温较低时宜上午、中午喷水。每天每平方米菇床总喷水量控制在650~700 ml。菇类子实体发育期间,呼吸量约为菌丝生长期的3倍,因此菇房通风量应随子实体发生量增多而加大,风速应平缓。气温高时,选择几扇能相互对流,但又不直对床面的地窗、高窗与拔风筒配合,保持经常性半开启状态,使菇房始终处于缓慢换气之中。鸡腿菇出菇阶段要求有适当的光照,一般光照强度为300~900lx,每天光照时间以5~10h为宜。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通气及光照等条件下,鸡腿菇从出茹到采收约需7~10d。
4.2.7 采收
当子实体菌柄长15cm左右时,菌盖部分光滑洁白,手捏不软,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轻握菇体旋转式拔起,用利刀削去菇脚上的泥土,即可上市鲜销。第1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整理席面,凹处补上土,2d后再向席内喷水,继续进行出菇管理。第2潮菇采收后由于营养消耗较多,应补充营养水。整个生产期可以收获4潮菇。
各级菌种都应留样备查,每个批号留样母种3~5支,原种5~7瓶,于4~6℃下贮存,贮存至正常条件下该批菌种出第1潮菇。
鸡腿菇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方法:(1)落实环境卫生制度;(2)正确应用灭菌技术;(3)清理场地,将一切易滋生杂菌的物料清除,做到场地清洁、无尘,空气清新、干湿度适宜;(4)认真搞好各环节的消毒处理;(5)一旦发生病害,要采取果断措施处理。
虽然鸡腿菇在传统的棉籽壳培养基和以牛粪为主的新型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生长状况良好,但新型配方抗老化能力和菌丝爬壁能力明显强于传统配方;2种配方产量主要集中在前2潮,2潮之后,随着营养成分的耗尽,产量锐减。虽然新型配方只能采3潮菇,传统配方可采4潮菇,且新型配方子实体产量稍低于传统配方,但2种配方成本差异却很大,传统配方每袋成本约为1.13元,新型配方仅为0.52元,为传统配方成本价格的1/2,因此新型配方比传统配方具有明显的利润优势。
由于牛粪营养成分丰富,碳氮比较适合鸡腿菇生长,使用时不用加入玉米粉、稻草等辅料,栽培出的鸡腿菇产量、质量较好,因此在鸡腿菇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丰富而廉价的牛粪代替价格较高的棉籽壳,不仅可以解决鸡腿菇栽培原料短缺的问题,同时能降低成本,节省能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提供绿色食品。
[1]陈启武,刘健,陈莎,等.鸡腿菇生产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谭伟,郭勇,周洁,等.姬菇杂交菌株的出菇产量及商品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 (5):1599~1605.
[3]张胜友,王奇峰.新法栽培鸡腿菇[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吕作舟,李荣春.鸡腿菇生产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