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芝 解放军第252医院ICU,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老年性重度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除重度颅脑损伤本身病情重,变化快,加上老年人自身调节功能降低及伴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减退,术后死亡率高,愈后差。护理上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外,还应了解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同时做好健康教育,改善愈后。我科自2005-2009年共收治老年重度颅脑损伤356例,通过采取有的治疗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选取2009年1-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男58例,女34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2岁,其中60~70岁52例,71~80岁33例,80岁以上7例。硬膜下血肿68例,硬膜外血肿24例。
2.1 严密细致地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 意识变化是颅脑损伤的观察重点,在护理中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同时注意有无原发昏迷史,中间清醒期及昏迷时间的长短,瞳孔的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脑疝形成的关键之一,正常瞳孔为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若出现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由灵敏转为迟钝甚至消失,对侧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恶化,提示有脑组织受压或脑疝形成。若双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中枢性高热,去大脑强直,伴生命体征紊乱,提示有脑干受损。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老年人颅脑损伤后病情多变,应定时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是反映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多提示脑疝的早期表现。
2.3 消化道的护理 昏迷3d以上的患者应给予鼻饲。由于患者长期不能进食、消化和吸收功能大大减弱。所以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食物应每4小时由胃管注入,注入食物的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可引起食道和胃黏膜烫伤,过低则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2.4 输液护理 在脑损伤急性期,生命体征不平稳,需要输液治疗,通过输液,进行抗炎、止血、脱水的治疗。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引起肺水肿、脑水肿。高渗脱水剂要快速滴入20%甘露醇250ml,要求30min内输入,否则就失去脱水意义,治疗中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2.5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以及长期卧床,应加强基础护理。(1)翻身、拍背,1次/2h,对受压部位定时按摩,睡气垫床,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防止褥疮的发生。(2)对于留置尿导管的患者,每天膀胱冲洗1次,会阴部护理,2次/d,夹闭导尿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功能。(3)对于禁食和鼻饲患者应每天口腔护理3次,以保持口腔清洁,消除异味,观察口腔黏膜情况,有无真菌感染,为治疗提供依据。
2.6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由于颅内压增高可以导致脑疝发生,因此瞩患者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排便。因剧烈咳嗽及用力排便都可以引起胸腔压力增高,导致颅内压增高。护士应严密观察以发现压力升高的早期征兆,和保护患者防止颅内压升高的状况。颅内压增高给予脱水药及利尿药治疗时要注意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它是医生调整药物间隔时间的依据。
重度颅脑损伤,病情严重、复杂、多变、死亡率高,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及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通过积极有效的抢救、认真细致的观察,减少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