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绪诚
刍议汉字的形对留学生听力考试的影响
唐绪诚
听力理解的本质,在初级班留学生听力考试中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利用听觉器官对言语信号进行接收、解码的过程,因为它不是纯粹的口语与口语的交流,而是出现了语言的书面形式,而汉语的书面形式确切地说有两个,一个是汉语拼音,一个是汉字,此时要完成听力考试就必须多走一步,即必须完成对形的解码。
汉字的形;听力考试;初级班
杨惠元认为听力理解的本质是人们利用听觉器官对言语信号进行接收、解码的过程,王碧霞将之划分为语音感知、话语理解和信息储存三个阶段。我们知道,语音具有三大属性,即:物理属性(音强、音高、音长等)、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如语音的辨义属性),而语音感知,首先就是听觉器官对语音物理属性的感知,然后是大脑对其社会属性的感知,两者统一于对音位的感知。“一般说来,人们习惯于发自己语言中的音,而对自己语言中没有的音往往发音困难”,语音感知上也应该是如此。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汉语语音的感知和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要对音位、音位基础上的音节及汉语独有的声调这三者敏感。调查发现:在汉语语音感知上,汉字文化圈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各自会有很大的难点,同时各自内部又均有一致性,而两者间最大的不同则表现在声调和音节上。建立了对比分析理论的语言学家Lado说:“学生学习外语时,常常会感到目的语中有些语言项目很容易掌握,而有些却极难把握。那些跟母语很接近的项目,学起来就容易,那些跟母语迥然不同的,学起来就困难。”这实际上是二语习得中迁移作用的表现和结果。关于二语习得中的迁移作用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不细说。
先说说“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本文“汉字文化圈”是指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这一文化场在地理分布和构成上以中国大陆为主体,以中印半岛东侧、朝鲜半岛为两翼,日本列岛等地为外缘,即“东亚文化圈”所囊括的范围,这一区域的文化共相是:汉字、汉文,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以及中国式生产技术、生活习俗等,它们共同组成以汉字为信息载体的“汉字文化”,本文主要指日韩;非汉字文化圈则与汉字文化圈相对,本文主要指欧美。
杨惠元和王碧霞关于听力理解本质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但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听力考试,并且特指初级班的考试。当口语交流中的听力理解一旦变为一种考试,那它的性质就多少发生了变化,这就不仅包括对言语信号进行接收、解码的过程,还包括了对“形”的解码的过程。这里的形包括汉语拼音的形及汉字的形。不管是拼音卷还是汉字卷的听力考试,本质上考的都是“形”,只不过拼音卷的形是拼音的形而汉字卷的形是汉字的形。
以中国海洋大学的一个初级班的听力考试试卷为例,分为拼音卷和汉字卷。如下:
我们说此时的听力考试已经不是纯粹的对语音的解码,因为它不是纯粹的口语与口语的交流,而是出现了语言的书面形式,而汉语的书面形式确切地说有两个,一个是汉语拼音一个是汉字,此时对语言信号的解码已经变成了对形的解码。
对声音的解码指的是听到声音就能理解其意义,是由音直接达义,而听力考试则不是如此,听力考试中出现了形,也就是声音的外在形式,此时,我们仍然可以由音直接达义,但出现了一个中介或者我们叫做障碍物,那就是音的形,不管是拼音卷还是汉字卷都有形,我们自然不可能无视形的存在,此时我们必须两次达意才能完成听力任务,即第一次是先由音直接达义,第二次是由形达义,然后再把音和形联系起来,这样才真正完成了听力考试。拼音的形和汉字的形显然是不一样的,所以留学生对其的认识也自然不一样。此时就划分开了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
先看汉语拼音这个中介在听力考试中的作用,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所以只要了解并记住汉语的语音系统,掌握拼写规则,在几个月之内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因此它对留学生来说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先看汉字文化圈,例如朝、韩、日,由于他们自古以来就和中国联系密切,在语言文字方面都受到中国的影响,其母语和汉语有一定的一致性,所以他们对语音的感知和中国人对汉语的感知基本一致。所以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对汉语拼音的理解是很快的。
而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习惯于由若干字母组合的拼音文字,而汉语拼音正是如此,它和西方语言有相通之处,它的形和西方语言如英语是一样的,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做到见形知音,而音又是跟客观世界的实物和意义联系起来的,所以此时形就是音,而音就是意。所以汉语拼音的拼合对欧美人来说乃是驾轻就熟之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能根据拼音读出词语的语音, 同时把语音跟意义联系起来,音义的快速联系对于他们来说不难,他们能较快地理解词语、句子和对话的意义。所以我们说汉语拼音的形在听力考试中不管是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还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都不起明显的作用,至少没有阻碍到听力的顺利进行,留学生都是先由音达义,然后由形达义,但对汉语拼音来说,它和西方字母文字一样,其形本质上也是音。所以我们说汉语拼音字母是学习汉语的拐杖。
而汉字在听力考试中的作用比较复杂,因为它不同于拼音文字,拼音文字与音、义联系是线性的,从概念经过语音的中介再到文字,而表意文字体系的汉字同其音、义的联系,则是环状的,形、音、义相互之间都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由此,拼音文字体系中一些词意只能从词的语音形式中去寻找,因为词义只有这一个载体;而汉语则不同,语音形式和书面形式即字都是字义的载体。先看汉字在汉字文化圈学生听力考试中的作用。我们认为外国留学生认读一个汉字,一般要分三步走:“由音到义”相联系、“由形到义”相联系、“由音到形”相联系。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这里主要指韩国学生和日本学生,他们的母语书面语中有许多借用的汉字,例如日本,我们知道,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所以这些留学生来说,当遇到在词形上与日语相同的词时(不管两者的意义是否相同)自然会激活学习者大脑中已有的词汇库,然后对其进行解码,不过其解码是否正确,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凭着这样的优势,日、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了一定的常用词语后,他们可以以此为基础,联系比较其母语和汉语在形体和意义上的关系,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积累起十分丰富的汉字和汉语词语。所以在听力考试中,学生由听到的音直接达义,之后再根据试卷上汉字的形再达义,最后把音和形联系起来。而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由形达义也是相对简单的,因为虽然他们母语中汉字的读音和汉语不同,但意义多少会有点联系,甚至相近,所以即使没有学过汉语汉字,看到字形也能大体猜到其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汉字的形在听力考试中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也不起明显的作用,至少没有阻碍到听力考试的顺利进行。
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则恰恰相反,拼音文字的音和形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书”这个概念,在英语中它的词形是book,看到词形就可以读出词音;同样,根据词音也可以拼出词形,词音和词形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与“书”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完成音—形—义的系连。如上所说,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对由笔画构成的方块汉字,由于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根据词形就可以发出读音,所以很难完成由音到形的联系,而只能依靠死记硬认去联系汉字的形和音。他们认读一个汉字,往往要分三步走:“由音到义”相联系、“由形到义”相联系、“由音到形”相联系。例如认读汉字“书”,就要经过三步系连:(1)由音到义,发音shu和事物“书”的概念相联系;(2)由形到义,“书”的字形与事物“书”的概念相联系;(3)由音到形,发音shu和字形“书”相联系。
因此在听力考试中,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虽然也是先由音直接达义,然后由形到义,最后把音和形联系起来。汉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形与意是有联系的,汉字可以直接由形达义,因为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虽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已经变得抽象,但它象形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有些汉字甚至是我们不认识的,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它的形态猜测出它的意义,而这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因为汉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即使没有学习过,不认识的字也可以看到词形,就读出其音,听到词音,就想象其形。对他们来说汉字就像一幅幅图画,似乎无规律可言,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是很难掌握的。我们周围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有很多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汉语的听说都没有问题,甚至是十分熟练的,但是他们不会读写汉字,看到汉字不知道读音,更谈不上书写汉字了。
这在听力考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学生听到一个音,虽然他们知道这个音的意义,但听力考试中出现的汉字,他们一旦遇到汉字,汉字的形就阻碍了留学生对汉字由音到义的直接联系,而必须先建立起形与义之间的联系,但是正如上面所说,这对留学生是很难的,举个例子,如上面的听力考试汉字卷第一大题的第七个小题“阴历”和“阳历”,当留学生听到“阴历”这个音的时候已经可以建立起这个音与义之间的联系,但他们还必须再建立起“阴历”和“阳历”这两个词的字形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这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只有先建立起音与义和形与义的联系,最后才能建立由音到形的联系,这样才能最后完整地完成听力考试。所以,我们说汉字的形在听力考试中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使他们不能顺利地完成听力考试,甚至错误很多。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汉字,“字”在古代既是书写单位的概念,又是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概念,它与拼音文字的不同之处让我们认识到要想真正学好汉语,汉字是基础,它是整个汉语词、短语、句子学习的基础,学好汉字也可以避免外国留学生成为只会听说不会读写的“洋文盲”。
[1]李红印:汉语听力教学新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2000(5).
[2]安 然,张仕海.汉字圈和非汉字圈学生语音感知的差异及成因探析[J].语言理论研究,2006.
[3]刘颂浩.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1(1).
[4]安然,张仕海.留学生汉语音节感知差异探析[J].留学生汉语音节感知差异探析,2007.
[5]徐子亮.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J].汉语学习,2003.
ClassNo.:H195.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ImpactofShapeofChineseCharactersontheListeningComprehensionofForeignStudents
Tang Xucheng
As for th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 it is not the things one receive the language information ,decode and process what he listened , and it is not purely verbal and oral communication, but it concerns the written form . There are two kinds of forms in Chinese writing , one is Hhanyupinyin, one is Chinese,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mplete decoding the shape of Chinese characters.
shape of Chinese characters ;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st; class for beginners
唐绪诚,硕士,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邮政编码:266100
1672-6758(2011)12-0128-2
H195.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