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应利 高 贵 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 妇产科; 麻醉科 37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随之上升,越来越难以接受清醒状态下的人流手术,为适应部分患者的要求,我院对门诊实行人工流产术的120例患者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使其免受疼痛或恐惧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 2月-2010年2月,自愿来门诊要求施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120例,无手术禁忌证,孕周6~10周,年龄18~35周岁,同期选择不愿施行复合麻醉的人工流产患者120例,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麻醉组:术前禁食、水4~6h,术前30m 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建立上肢肘正中静脉通道,吸氧、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选取膀胱截石位,首剂芬太尼0.001mg/kg静脉推注,1min后静推丙泊酚1.0~2.0mg/kg,注药时间30~60s,至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反应追加丙泊酚用量1/4~1/3,维持患者安静入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手术。
1.3 观察 麻醉组观察 HR、BP及血氧饱和度,两组同样观察疼痛反应、RAAS、呼吸抑制发生率,及术后患者的自觉症状。
1.4 效果评价 镇痛效果评价标准按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0级:无痛,安静合作;Ⅰ级:轻微疼痛、腰酸痛、微汗,可以忍受,可合作;Ⅱ级:明显疼痛伴出汗,呼吸急促,难忍受,合作欠佳;Ⅲ级:剧烈疼痛,喊叫,辗转不安,不能忍受,不能合作。0级、Ⅰ级为有效,Ⅱ级、Ⅲ级为无效。
1.5 手术时间 从消毒完毕到手术结束所需的时间。
1.6 术后自觉症状 患者能自主行走,认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腹痛及其他不适。
2.1 两组疼痛情况和手术时间比较 麻醉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为33.39%,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 麻醉组有2例出现呼吸抑制,经阿托品、肾上腺激素应用后恢复自主呼吸,安静完成手术;而对照组无呼吸抑制发生。麻醉组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而对照组有6例出现人流产综合征,差异显著。麻醉组手术后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26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并自觉下腹疼痛明显。
3.1 芬太尼是强有效的镇痛药,其镇痛强度是吗啡的80~180倍,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很轻,不抑制心脏收缩力,不影响血压,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代谢迅速。且丙泊酚注射后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无明显蓄积现象。我院妇产科与麻醉科合作,采用两药合用,对门诊人工流产术进行镇痛麻醉,效果良好,术中可根据患者反应分次追加,可维持良好的麻醉效果,使受术者不再感到疼痛,有效率达到97.5%。而未用麻醉组仅33.39%,差异显著。
3.2 由于芬太尼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吗啡受体,提高了痛阈,使受术者对伤害性刺激不再感到疼痛;减少术中患者因疼痛而引起的肢体剧烈扭动;也大大减少操作者的难度,为操作者提供安静的操作条件;降低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手术时间;既减少术中出血,也降低感染的风险。
3.3 丙泊酚及芬太尼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术中监护显示部分受术者血压稍有下降,呼吸略减慢,但并不严重,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9%之间,无需特殊处理。麻醉组有2例患者呼吸暂停,系因舌根后坠引起,经提颌及吸氧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无呼吸暂停患者发生。麻醉组无RAAS发生,与术前应用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有关。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诱导迅速;持续时间短;止痛彻底;患者苏醒迅速而平稳,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另由于术中加强了对术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且丙泊酚可抑制人工流产术中手术操作刺激导致的迷走神经反射,故无RAAS发生,不影响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子宫收缩,100%的患者清醒后对术中无记忆。方法安全、可靠、简单,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的妇科门诊中推广使用。
1 王玲,任洪智,叶铁虎,等.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杂志,1994,14(2):90.
2 肖晓山,刘瑛,徐斌晖,等.异丙酚不同注药速度对呼吸循环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1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