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莲 广西武鸣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530100
标本的正确采集及处理是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1]。这一阶段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在于保证所提供的检验信息对临床医师用于患者诊断、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就是说这一阶段质量保证工作是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健康状态,所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如:一个溶血的血清标本,即使用最好的方法、技术和最熟练的人员去检测,其K+的测定值一定是增高的。对该标本来说,此结果是准确的,因它反映了K+的真实含量;但对患者来说,此结果是无效的,因为此结果并不反映患者当前病情变化,K+的增高是由溶血引起的,而不是病情变化引起的。所以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的检验结果最关键的第一步,没有高质量的标本,再先进、精密的仪器,测得值再准确,其结果也是错误、无效的,可见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现在医院的管理模式是住院患者的标本采集都由护士执行,由于专业不同或对某些知识了解不够而导致标本采集不合格现象并不少见,常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患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检验结果产生意想不到的误差,因此检验前患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减少随机误差影响结果。如:血液标本的采集原则是晨起空腹采集,这样可以减少患者昼夜节律和饮食带来的影响,而且参考区间通常是根据正常健康人空腹血标本测定值确定的,因此结果易与参考区间作比较。血脂检查更是要空腹12h后抽血,且检查前3d禁食肉类,但在临床上常见患者在做血脂检查前一晚还大鱼大肉,导致第2天早上送检的血标本血清中还有很多未被消化的脂肪乳,这样的标本测定出来的血脂指标偏高,此结果是无效的;尿液标本常规检查以新鲜晨尿最佳,留取中段尿做细菌培养时,要清洗会阴部,避免杂菌污染,临床上经常遇到不按要求清洗会阴,致使培养出多种杂菌生长而无法报告结果;做粪便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检查前3d禁食肉类、含动物血的食物及某些蔬菜,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等对试验有干扰作用的药物;做痰培养时应嘱咐患者清晨漱口后咳出深部痰于无菌痰杯中,可以提高培养阳性率,而不是吐口水送来培养等等所有这些采集标本的方法、注意事项都必须由临床医护人员在收集标本时,明确地告知患者做好哪些准备,应怎样做才能取到合格、高质量的标本,才能更好地完成检验工作。
标本的采集应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是一个连续过程,有时机体的异常变化并不会迅速在检验结果中表现出来。如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后2~4h CK活力开始升高,12~24h达高峰,2~4d恢复正常。另外血培养应在患者住院初期或发热初期及高峰期采血。要在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对已用药而不终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血。但实际工作中,时常遇到边输注抗生素边采血的情况,或抗生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疗效,才想起进行血培养,这使血培养阳性率大大减低。
要特别注意采血不能在输液的同侧进行,更要杜绝在输液管内采血,因输液成分会影响检测结果,使相应的结果偏高,如输注K+、GLU时,可使所测的K+、GLU显著增高,或使血液稀释血常规、血凝等各项指标偏低。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它能引起很多指标明显异常。溶血干扰机制有:一是血细胞中高浓度组分逸出,使测定结果增高,如血清中LDH、ACP、CK、A LT等酶随溶血加重而升高,ALP、r-GT的活性随溶血加重而降低,只要有轻微溶血就可以对这些项目产生很大影响;二是血细胞成分进入血清后因化学反应而引起其他物质的浓度变化;三是血红蛋白本身颜色对检测的光学干扰;四是有此物质的血细胞内浓度低于血清浓度,则溶血相当于血清被稀释,如Ca2+、Na+、Cl-、UA等,使得这些血清成分检测值降低。因此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标本时要严格控制标本溶血。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注意防止标本外溢、蒸发和污染。有特殊要求的标本要按特殊要求运送,如保温、保湿、是否需要隔绝空气等。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引起血糖测定值偏低,血钾升高等;尿有形成分放置时间长即被破坏,造成假阴性结果。因此不论何种标本采集后,均应立即送检,以免得出错误的结果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标本的采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检验质量,检验科应多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使临床医护人员了解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充分认识到采集标本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疾病的诊断,特别是采集标本的护士要全面了解采集标本的各种要求,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同时对各种检验项目的标本,其采集前的患者准备、采集标本的种类、方法、需要量,抗凝剂和防腐剂的种类、用量,送检注意事项等,各实验室根据开展的项目制定正确采集和处理原始样本的专用指导书,发到各临床科室,通过专家讲座、操作示范等形式开展“影响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因素”的业务学习,重新认识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既达到学科间相互交流、学习,又容易同临床医护人员产生共识,使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有助于促进临床检验质量的全面提高。所以要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取得高质量、符合各种检验要求的标本,把分析前的质量误差降到最低程度,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47-650.